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199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方农业用水都是没有节制,粗放的形式用水,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而农作物水分生产率却难以提高。为促进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文章将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简述,分析当前节水灌溉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高效节水灌溉的思路。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策略
引言
目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大家的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节水灌溉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灌溉技术的应用,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
1高效节水灌溉简述
第一种是新式喷灌法。当前研发使用的这种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漫灌节省了约30%的水资源,这种灌溉方式特别适用于大面积、生长比较密集的农作物,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农田利用率,同时也大幅提高了产量。但是这种办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只有在风力不大于3级的情况下才可以发挥作用,而某些地区干旱少雨,春季风沙大,种植以棉花为主的作物,喷灌的方法蒸发量较大,不适用于某地区。第二种是微灌法。这种方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灌溉方法,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根据各部分农作物的缺水情况和部位进行具体灌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灌溉方式,不再是单一地浇灌农田,而是转变到浇灌农作物上面来,应用范围更广,可以适应多种地形、不同成分的土壤以及不同的经济作物,比传统的灌溉法节省了50%的水量,同样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目前某些地区的节水灌溉就是以微灌为主。
2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缺乏合理性
节水灌溉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同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存在较大联系。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开展,虽然能有效提高灌溉效率,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甚至对农村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在设计节水灌溉工程时,其中就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一般来讲,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完善节水灌溉工程时,并没有充分结合我国农村建设实际情况,也没有从当地实际灌溉情况出发,仅仅依靠设计人员经验以及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虽然从工程表面上来看,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不能够充分满足当地灌溉需求。此工程在日后投入使用时,不但不能提高灌溉效率,甚至还会增加建设成本,不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2.2农业水利灌溉节水体系不完善
目前,文县农业灌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政府部门对水利建设工程监管不到位,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重投入轻后期维护的现象。
2.3专业性的人才严重缺乏
现存的问题不仅是节水灌溉的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缺乏专业性人才也是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国内一些传统观念,导致了我国专业性地农田水利灌溉的专业技术性人才非常少,而且很多的农田灌溉工程都是没有专业人才现场管理和指导工作的,致使在灌溉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严重时还会导致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更是违背的节约用水的原则。就某些地区而言,本身水资源就比较缺乏,而且管材投资成本较高,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更会大幅度增加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
3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
3.1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现阶段,全膜覆盖、膜下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其在“大禹节水”工程中的应用,为该地区谋划大项目、建设示范区、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提供了很大的机遇,该地区的农民群众通过转变传统的理念,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节水种植的作物品种。同时,为了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相关部门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平台的基础上,将高效节水项目建设作为载体,创新并优化了相关机制,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机遇,使得很多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中。
3.2建立完善的农业水利灌溉节水体系
目前,文县农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结合现实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来指导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水利部门在规划水利工程时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规划,针对不同地区、土壤结构,选择最合理灌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水利建设灌溉工程的监督,在水利建设中严格按照标准验收,未达标的水利工程应督促建设单位整改至达标,并对该建设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节水灌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应加强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人员,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定制有效的制度,严格监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并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考核。对于水资源浪费现象,一经发现,必须进行严肃的惩处。通过制度约束,让节水意识渗透到人们的思维意识中。
3.3关注区域化及规模化发展情况
在提升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应根据形势变化及这类技术的应用价值等,关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区域化及规模化的发展情况,为这类技术科学发展目标实现中提供参考依据,全面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应用。同时,通过对这类技术区域化及规模化发展特点的考虑,也能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深人挖掘这类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实践中的发展潜力,最终达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状况改善及水平提升的目的。
3.4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相关部门需要在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农业结构,引进更多先进科学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利用项目扶持、企业投资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合理地铺设滴灌管网,为节水农业的高效性提供支持。另外,水利工程建设部门需要遵循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充分整合资源创新制度,大力发展公司式运作的规模种植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
结语
高效节水灌溉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与水资源保护中的重点工作,具有深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改造则是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内容。各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兴梅.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6):159-161.
[2]胡发润,周敬波.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分析[J].农家参谋,2018(11):204.
[3]董建华.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J].吉林农业,2014,4(8):134-137.
[4]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08):40-44.
[5]董艳丽.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6,1(15):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