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管理是实现社会经济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本文在阐述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管理过程中在政策制度、规范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资源与生态环境统一监管,需提升水资源战略环境管理,深化规划环评的刚性约束作用,健全水资源开发技术标准体系,强化生态保护科技保障,实现从生态影响预防到生态恢复和影响控制的全过程监管。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引言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之下,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占据着生态资源,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甚至已经超过了最大极限,生态系统不断恶化。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这些恶化的结果是不可逆,无法恢复的。对于这一重点问题,我国也有相关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生态环境效益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观点。
1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必要性
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陆续表现为水源紧缺的情形,进而体现了有效开发以及科学开发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各地在开发水资源时,应当能够将生态环保手段贯穿于资源开发,以此来杜绝浪费水源以及污染当地环境的不良行为。截至目前,很多地区针对利用与开发当地的水资源都能做到因地制宜的全面推进,并且做到结合当地开发资源的真实状况来保护生态环境。但是从整体角度讲,很多地区在现阶段并未能真正达到全面融合生态环保与水源开发的两项关键措施。在此种情形下,当地水资源存在较大的遭受污染可能性。情况严重时,当地居民健康甚至还会遭受污染的威胁。由此可见,全面关注生态环保的措施有利于各地获得更好的资源开发效果,在保证水源供应充足的同时也能做到彻底杜绝生态污染。
2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中各类污水不合理排放,管理部门监管不足。农业以及工业化生产化肥污染,相关管理部门管理意识不足,各项配套设备配置不完备,致使较多被污染水源未经过有效处理便排入到水系统当中,导致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水资源利用更加紧张。在农业灌溉与现代工业化生产中,水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导致水源应用局势更加紧张,水源浪费较为严重,这样将会大量消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次我国具有较为明显的季风气候,加上多数地区山系较为发达。我国北方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降水量充足,在夏季时刻南方降水要远远多于北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限制作用。
3基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3.1水资源统筹管理开发
前文提到,过度开发水资源必然会导致流域下游地区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也可以了解到在缺乏管理体系的前提下无法实现水资源合理管理的基础性目标。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下,我们多采取区域管理与分割管控方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流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我们需要立足于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的相关要求,将水域上游、下游统筹兼顾,遵循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的原则。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除了基本的法律、行政措施之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于流域内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控,做好调度管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看,在不同的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如河谷上游以增加水源为主,河流下游地段则考虑建立混灌开发模式等。这样一来可以实现河道之间的联通,实现汛期分流、旱期饮水灌溉的目的,让灌区的灌溉和分洪工作相互协调,将流域内部的水资源最科学合理地利用。
3.2探索开展环评全过程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适应水利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事中监管体系,并将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衔接,实现从生态影响预防到生态恢复和影响控制的全过程监管。严格环评审批,借力河长制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和地方统筹流域协调,在建设项目前期提前介入,做好环境影响论证。加强环评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衔接的政策研究,积极探索水利建设项目环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制度,成熟后适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开展环境监管,建立适用的环境监管平台。落实水利环境保护措施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开展水利规划和工程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和后评价管理。
3.3明确各项管理责任,做好水资源合理配置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中,要结合限制纳污控制红线,在各类污染物全面排放过程中对排放浓度进行控制,适应高标准的水质控制需求。各个地区水源合理开发利用,地方自然环境能得到有效保护,才能有效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基于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基础上,对地方水源有效保护,对现代化生产生活用水量进行调节。相关管理部门要明确管理职责与考核重点,做好各项基本立法和执法操作,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各项综合考核评价工作,调查水资源现存量,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奠定基础,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利用。
3.4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相关制度要严格的落实。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时,为了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使某些地方不允许进行水资源开发时,应对于地域进行适当的补偿。为了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居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某些的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补偿机制的建立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鼓励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重大。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工程,应建立惩罚机制,并收取生态保护费,利用该部分资金来保护生态环境。
3.5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需要后代子孙持续不断地努力。首先,应该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让每个人都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并监督他人不得开展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活动。其次,综合采取生物、农耕、工程等措施等进行生态修复,使我国的可利用土地面积不再减少。再次,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用高科技手段来实时监测土地利用情况,发现高危环境风险及时预警,把风险遏制在摇篮里。最后,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绝不姑息,不让一个违法犯罪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
结语
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已经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显然我们对于流域水资源的系统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才会导致水资源利用环节出现各类问题。在未来,我们需要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减少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吕俊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8):99,103.
[2]石岳峰,江红,宋世霞等.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性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4):21-24.
[3]何开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4857.
[4]马其银.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4):2590.
[5]张铁峰,王茹琳,于淼,于来富.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水环境保护措施[J].内蒙古水利,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