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风险防范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5期   作者:张谦
[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对目前导致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如:审计人员能力不足、企业缺乏控制力等进行研究。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供电公司审计中心  四川内江  64100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对目前导致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如:审计人员能力不足、企业缺乏控制力等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一系列对策,希望对日后电力企业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控
        引言: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重点是风险识别及防范。就目前而言电力企业随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给企业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面临这种挑战,企业需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一、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我国电力企业发展较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这就导致其接受新理念相对困难。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报表、账户、凭证和相关数据,审计方法仍以传统方式为主。面对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审计已经不能适应电力企业的进步。此外,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正在加快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脚步不断加速,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应对这种现状,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系统管理理念也需不断升级优化。
        目前,被审计单位对控制审计的需求不高,许多电力企业的管理和改革观念落后,但当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对内部审计严格要求。但是,调查研究表明,电力企业普遍面临内部审计成本过高的情况,这会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成本高失去主导地位,另外,许多电力企业对审计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非常重要,只有员工素养得到提高,企业才能优化自身控制审计能力,促进自身发展,提高市场份额[1]。
        二、导致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达标
        传统的手工审计逐渐被计算机数字化审计代替,所以电力企业对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及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部分企业审计人员入职门槛较低,新上岗的审计师经验不足,企业需提升聘任条件,并对新入职审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力不足
        作为法治经济的市场经济,所开展一切行为都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我国现行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进度滞后,电力内部审计的内容鲜有涉及,导致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过程时,需要以职业经验为主要参考因素,判断失误的情况难以避免,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审计风险出现的几率。由此可见,对出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提高企业内控有效性考虑所设立的审计制度而言,配合市场经济不断更新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内部控制力不足,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切实落实的情况发生。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
        对电力企业而言,设备故障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和自然灾害都是电力企业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但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工作态度散漫且辨别风险的能力差,不能正确对待审计工作,缺乏进取精神和防范意识,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四)信息化程度低
        有些电力企业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源还不够,没有将相关审计软件在工作中使用,审计人员只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辅助工作。同时,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建设水平低,也会导致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够,妨碍内部审计部门及时获取信息[2]。
        三、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要求必须熟练掌握审计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实时信息,不仅要有风险管理能力,还要有综合分析能力。当下,我国电力企业的审计人员如不清楚审计工作流程,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会导致企业风险加大。电力企业的许多内部审计师会认为电网仍然是垄断行业,有国家的强力支持,所以风险会很小。这个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力度加大,电网经历了一系列深入改革。

同时,还面临当地的发电和供电企业竞争,电力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以及技术更新的多种多样等复杂的因素,都会给电力企业带来许多风险。为了满足电力企业的要求,必须建立一个知识丰富、能力扎实、思考创新的内部审计队伍,以充分预测判断和掌握电力企业风险,落实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如:某电力企业大部分在职的审计人员以往工作经验都属于财务方面的,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且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审计团队整体对企业风险管理和阈值能力不足。为改善这种情况,该企业招聘了一批受过审计工作专业训练的高质量人才,严格遵照企业审计职业资格制度,要求拥有相应从业资格证的审计人员才可以上岗。经常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企业审计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核,用考核结果决定员工的升职情况。不仅加强了企业审计能力,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起到了提高作用。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
        为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企业可以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在企业中明确内审人员职权,保障审计工作有迹可循。此外,也可以细化企业内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立即优化。借鉴国外电力企业先进管理制度,结合其精华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内审制度。不仅能加快电力企业国际化还能对其发展起推动作用。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应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机关应当独立运作,不受其他部门领导和各方影响,确保审计工作有效实施,为企业取得可靠的审计结果。也可以加强对审计取证的控制,确保取证本身的真实性,有效避免审计风险出现。
        如:某电力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刚刚起步,风险评估手段还比较落后,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无法全面掌控风险。为改善这种情况,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在结合国外优秀风险防控经验的同时,建立了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工作流程和审计机制。此外,还经常组织企业内审计人员学习内生工作的新理念,不断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从根源上保证了企业风险管理办法的可行性。
        (三)增强企业风险意识
        企业内审人员要完善企业风险应对措施,可以先熟悉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内外部的风险。同时优化企业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不仅可以消除企业风险,还能在发现风险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内审人员可以进行审前调查,分析企业内存在的风险,提前预防并制定有效方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目前许多电力企业也会用购买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将风险管理保险化,给电力企业运转提供了保障。企业内审人员也可以对剩余风险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方案管理剩余风险。
        如:某企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应急机制,对电力系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对风险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准确统计损失数据,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生产方针,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安全长效的企业管理机制,提升了企业生产绩效。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
        为了规避电力企业的审计风险,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工具加强审计部门的信息水平和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能力。电力企业信息审计部门的建立,不仅能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能为企业系统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企业也可以积极引进云审计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技术,信息数据的云存储是结合互联网和第三方审计平台的优势应运而生的。存储和审计数据的资源共享可改善审计工作的信息分析能力及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如:某企业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了审计数据共享网络,进行资源共享,将风险有关信息顺利传递在电力企业间。并提高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应用率,减少了审计人员繁重的工作。同时建立了完善的风险导向审计信息库,将风险审计导向的相关规章制度都存到数据库中,为审计人员的查阅提供便利[3]。
        结论:总之,面对电力企业内外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该研究风险计算的思路和防范措施,以更好地开展风险审计工作,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为提高电力企业市场份额其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司洁.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分析[J].经贸实践,2018(15):100.
        [2]张丽.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5(30):76-77.
        [3]刘翠娟.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5(19):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