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仪陇县水务局 637676
摘要: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是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对于最终的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当中,对于质量控制与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立足于现状,首先介绍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定义与基本特征,其次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则结合上述内容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解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整体质量水平,促进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优化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逐渐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上,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不但涉及到工程自身的运行安全与效益发挥,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生产质量密切相关。抓好工程质量控制环节,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水平,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了进一步探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现就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特征介绍如下。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1.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在水利工程建设与使用过程中,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将对后续服役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上来看,会受到多种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影响、干扰。从基本环节上来看,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不但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还需要做好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监管,紧紧围绕竣工验收,做好严格的把关控制,最终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化要求,所以,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决定项目施工与后期运行的效果。
2.质量管理的特征
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而言,其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管理特征:其一,质量检验难度高。由于水利工程是十分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其施工的内容较多,规模也较大,所以会存在多种交叉作业与施工的情形,检验起来难度较高。特别是一些隐蔽施工项目,在前期检验时难以察觉任何问题,但是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一些问题,甚至带来安全方面的风险;其二,施工过程影响因素较多。由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专业与领域,再加上本身属于户外施工项目,所以各种质量问题都会与管理因素相互作用,产生更复杂的管理结果。其中,施工材料、施工工序与工艺都是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不但导致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下降,同时也会给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难度;其三,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作为专业的施工建设与养护维护项目,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对于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特别是一些隐蔽工作项目,更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施工设计与现场管理,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知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人才队伍、诚信系统以及分包转包等问题,分别归纳如下。
1.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而言,由于管理人员收入水平不高,所以容易出现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另外,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的管理能力以及相应的管理资质,否则也无法适应现场管理的客观要求。
2.诚信系统构建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尚未建立针对水利工程的诚信系统,所以没有形成统一可靠的信用管理机制,一些地区存在水利施工、监理单位管理混乱的问题,这些都给一些中饱私囊的人有了新的可乘之机,不利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3.存在严重的分包转包挂靠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建设领域不同程度的分包、转包依然长期存在,尽管国家对于相关领域具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是隐性转包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除此之外,一些施工单位通过挂靠的方式来达成投标中标的目的,导致中标后原投标承诺的项目经理不能到现场从事项目管理,实际在现场的其他施工管理人员既无相应从业资格、也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同样也给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风险与不利的影响。
三、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
在水利工程项目当中,要想实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1.构建科学组织框架机构
结合现阶段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构建科学的组织框架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具备完善管理能力的组织机构可以依托于现阶段的管理任务来做好相应的协调处理,这样才能够提升最终的管理效果,避免程序复杂,提升管理效率。另外一方面,需要继续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明确管理的任务与需求,并根据管理人员的需求来进行分析,确保管理组织机构所需要的管理人员与数量,针对性的做好职能设计、工作安排,确保每一个参与施工质量控制与过程管理的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权责从而确保责任的唯一性,避免后期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况。
2.强化职业技术培训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对于人员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就必须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与管理。一方面,需要做好监理人员、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技术认识水平与操作水平,进而满足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要借助于培训来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质量意识与安全操作水平,从而尽量确保工程质量的管理效果。
3.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继续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处理好施工质量控制与过程控制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可以促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进而满足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制度要求。作为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征来做好质量控制的重点控制,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质量控制的整体水平。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单元工程质量控制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整体效果。
4.推进责任制度建设
积极推进责任制度的构建,这也是满足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控制要求的基本条件。根据实践经验来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往往与责任制度的构建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权责相对明确的前提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强,也可以避免出现问题后相互扯皮,提升处理问题的速度,进而满足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要求。
5.强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引导管理人员了解建设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提高管理能力,落实好管理任务,为进一步确保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以及为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避免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积极推广诚信系统的构建,并做好制度优化建设工作,完善质量管理的相关机制,推广使用责任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从而为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任孝海.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J].农家参谋,2020(07):114.
[2]傅仕福.水闸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控制重点分析[J].智能城市,2020,6(06):205-206.
[3]王报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隐患管理[J].居业,2020(03):166-167.
[4]相立国.浅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居舍,2020(0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