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陆佳佳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5期   作者:陆佳佳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提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当能源提供角色的电力系统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
        (身份证号码:36043019900121xxxx)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提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当能源提供角色的电力系统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地球能源而言,现有可供开采的能源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也让地球不堪重负。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需建设智能电网的运营模式,并逐步减少社会生产中所造成的能源浪费。而通过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会越来越快,其建设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电网运行
        引言
        传统的电网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因此,电力系统应当加强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智能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设智能电网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创新发展,而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其中也能够形成综合性的智能电网系统。
        1智能电网的原理
        对于智能电网来说,主要的目的是能够获取配电、输电等信息数据资料,能对这些信息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数据资料库,使相关部门人员能够更好更全面掌控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同时还能够利用智能电网对电力系统进行有关调控,在一定程度上让电力系统能够进行稳定运作,解决电力系统在运作时产生的各种问题,提高电力系统工作效率,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让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地输送电力,这便是智能电网的原理。
        2智能电网的特点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有:(1)自愈性。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自我评估,并可以在发生故障时在无人或少量人工的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维持电网安全有序的运行。(2)互动性。电力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无缝连接,可以实现电能的有效使用,在不同程度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避免电能源的浪费和损失。(3)兼容性。智能电网不仅能够兼容大的集中的大电厂,还可以兼容不断增加的分布式能源,可以满足电力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4)可靠性。智能电网运行安全可靠且稳定,是其独有并且强大的优势。(5)节能性。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能节省10%的电能,极大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3电力工程技术和智能电网建设的联系
        3.1电力工程技术和智能电网建设的意义
        对电网的性能予以优化,当现代智能电网系统建立起来,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空间也就随之扩大,且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限制性也有所降低,这就使电力工程技术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作为一种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能够起到明显的优化作用,通过相关系统的运营,电力系统可自动对供电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并辅助电网管理进行决策,减少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的失误情况,更好的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供电用电需求。
        3.2智能电网与电力工程技术之间的联系
        我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而电力工程技术技术在时代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基本途径是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更好地建设智能电网,让电力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各项技术不断创新,电力工程技术方面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因此我国政府对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存在着支持态度,对电力工程技术技术存在着重视。对此,将智能电网与电力工程技术技术进行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4智能电网建设中有关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4.1网络拓扑控制技术
        智能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借助无线传感器能够有效控制电路,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则是网络拓扑控制技术。

通过网络拓扑结构的建设可以有效控制路由协议,为网络生存时间提供保障。此外,受无线传感器所形成的电磁波影响,智能电网中的所有节点都采用大功率通信,那么各节点的干扰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其通信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且节点间产生的能量消耗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针对此问题,可以采用网络拓扑控制技术予以解决。
        4.2变电环节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电网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化,而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中,能够确保智能电网变电环节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充分发挥其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中,能够避开传统电网对于变电模式的相关要求,确保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也能够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的优势,在信息采集以及通信协议的过程中,能够确保每一项环节充分与变电环节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变电环节自动化的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将电力工程应用于其中也能够突显智能电网的自我诊断工程,通过对变电系统的相关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以及分析总结,最终达到提高智能电网稳定性这一最终目的。
        4.3输电环节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大,我国电网的覆盖程度在不断地进行扩大。由于在电力输送过程中有些地区距离相对较远,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损耗,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运输的成本和损耗。对此,国家在实际运用电力工程技术时,对一些距离较远的输电问题要不断进行分析,不断进行创新,使用先进技术降低输电中的损耗。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输电过程中的监控,做好监控的管理工作,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提高输电的效率。
        4.4高速双向通信技术
        高速双向通信技术不仅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保证了其自愈性,还可以提高对电力安全的监控。它可以在智能电网运行中对受损的区域进行检测并分析原因,并对智能电网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分配。比如在用电量较大的时期,利用高速双向通信技术可以合理对电能进行分配并调整方案,提高智能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自控力。
        4.5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是指在空中使用空间电磁波来传递各类信号。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省去敷设线缆的费用,容易跨越水域、克服高山峡谷等传输障碍,比较容易获得较远的传输通信距离。如图3所示,配电网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核心网设备、无线基站、CPE终端设备组成。各设备主要功能如下:①核心网设备:汇集各基站数据并传送至配网自动化主站;②无线基站:包括BBU设备、RRU设备、天线设备,用于接收各CPE终端的无线信息并上传至核心网设备;③CPE终端:接收DTU网口的通信数据,通过无线发送至基站。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智能电网建设的效果,能够保障智能电网运作的稳定。想要更好的发展相关技术,相关电力部门就要不断创新技术,不断发展电力工程技术,根据我国现有的情况,按照电力建设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革。新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电网的效率,还节约了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能源的损耗,让智能电网时代的信息通信更加方便快捷,让我国电力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斌,王子淳.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12):166+168.
        [2]钟鸣.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85-86.
        [3]菅瑞霞.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0):237-238.
        [4]郭玉新.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2):102-103.
        [5]柴森.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8,25(12):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