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的应用对于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本文中,将从研究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仿真的意义出发,基于新型岸桥装卸系统仿真的构建,通过仿真分析来研究影响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工作效率的因素,以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系统;装卸系统仿真
引言:仿真研究是基于信息化的处理软件来完成对相应技术的深度分析与研究的一种途径。而展开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组装卸系统的相关内容,可以对其自身在整体上的质量进行提升,并把握住提升效率的关键因素,采取争取的设计方法,来保障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在投入实际应用后的效果。
1 研究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仿真的意义
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化港口概念的提出与应用,使得港口的各项工作在展开过程中,更加趋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与数字化,并且整体的作业流程也更加绿色与高效。因此,为了提升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就要通过系统仿真,来对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影响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探讨,从而促进航运运输业的发展,使其可以推动航运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把握好企业的盈利需求,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而且想要提升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效率就要从集装箱装货卸货以及搬运等工作在展开时的效率进行提升过程中,以实现对周边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对装卸作业速度以及质量进行提升。
2 新型岸桥装卸系统仿真的构建
在进行系统仿真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实际研究的需求进行仿真模型的架设,在此仿真研究中,假设岸桥装卸系统的构建情况分别为单40英尺单小车岸桥、双40英尺单小车岸桥、单40英尺双小车岸桥、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并且在仿真构建中,为了便于进行分析,假设岸桥装卸系统为单船装卸,并且岸桥装卸作业具有连续性,岸桥抓取以及行车时间的表现为三角分布,装卸箱型为40英尺箱货或两个20英尺箱。而在进行模型仿真建模的过程中,应用的为Arena软件,并涉及到了其内部11个流程模块以及5个数据模块的使用,该软件能够对新型岸桥装卸系统的运作通过可视化图形来进行模拟,基于数据模块对系统内部的操作元素以及数值变量表达式进行表述与定义[1]。通过对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仿真分析可以对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情况背景下集装箱码头的各个使用状态进行明确。而在进行仿真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岸桥车辆配比、岸桥小车速度、港内水平运输系统的模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来判断影响集装箱码头工作效率的各个要素。
3 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仿真分析
3.1 岸桥车辆配比
在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装卸效率是对其效率进行分析的一项重要统计指标。而根据对假设中四种桥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岸桥装卸效率分析可以发现在水平运输车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单40英尺小车以及双40英尺单小车岸桥的装卸效率要明显高于单40英尺普通岸桥,并且其模拟仿真的效率差异大约在50%左右。而双40英尺吊具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完成对两个40英尺或4个20英尺箱的吊装,那么理论岸桥效率能够提升至两倍左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实现双40英尺吊具的同时作用需要依赖水平运输车辆系统来进行运作,但通过应用双小车岸桥便能够降低其对水平运输车辆的依赖,使岸桥的装卸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在该仿真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与单40英尺小车以及双40英尺单小车岸桥相比,在装卸效率上还能够高出4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型岸桥装卸系统运作的过程中,其岸桥等待车辆的时间往往会随着车辆与岸桥配比的增大而降低,并且逐渐趋近于零。表面了对岸桥装卸系统运作过程中的车辆岸桥配比进行把握,便可以使车辆的利用效率与水平能够得到提升。例如,在该仿真中当车辆利用率为80%时,岸桥的等待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实际安排车辆岸桥配比时,应将车辆的利用率控制在70%~90%之间,同时结合相应的车辆岸桥配比标准进行计算,可以发现新型岸桥装卸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车辆配比应为传统形式的1.5~2.5倍。
3.2岸桥小车速度
经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岸桥小车的速度也同样是影响岸桥装卸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并且也是对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进行选型的一项重要标准。在该仿真研究过程中,对四种岸桥装卸系统在不同小车速度下装卸效率表现以及车辆配比仿真的最优选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小车速度变化区间在0.5~1.5倍原速度参数时,通过适当的增加水平运输车辆配比可以使船舶的实际装卸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但如果在此过程中,没能够把握好车辆的配置比例,就会不仅会产生资源的浪费导致投资成本的额外增加,还会出现港内交通拥堵的问题影响岸桥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而在通过仿真模拟进一步分析与研究不同车辆岸桥配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小车速度在增加至一定程度后,岸桥的装卸效率会在不断增加后逐渐表现出一个平稳状态,说明岸桥实际装卸效率的制约因素不仅会受到其自身的应用,也会受到车辆等其他配套设备的影响。例如,在该仿真中,整体工作情况出现转变的点位是小车速度为原速度的1.1倍时,并且与其他几种岸桥装卸系统相比,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的装卸效率所受到的影响表现最为明显,自身的装卸效率在整体上的增加约为4%。同时,从该仿真研究中四种不同类型岸桥的最优车辆配比与小车速度增加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整体上表现为呈阶梯式上升的趋势,而且岸桥系统自身的装卸效率越大,整体上升幅度也就越大,表明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车辆岸桥配比,会明显影响新型岸桥的装卸工作效率。
3.3港内车辆水平运输系统
在研究码头实际装卸效率的过程中,港内车辆水平运输系统对岸桥装卸工作效率所产生的影响,也同样是仿真研究的重点内容。在该系统的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对不同水平运输行车速度下,四种不同的岸桥系统装卸效率与车辆配比最优化之间的关系趋势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水平运输行车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岸桥装卸工作的效率表现出了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说明了岸桥自身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会对岸桥的实际装卸效率产生影响。例如,在该仿真中,可以发现,其整体效率的转变点为速度为0.9倍车速时,并且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受行车速度所受到的影响明显增加。而且在研究行车速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四种岸桥的最优车辆配比会随着速度的提升表现出阶梯状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优化,以及国内大型码头吞吐量的提升,使得在提升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效率的过程中,也要对堆场装卸系统进行智能化提升,以避免堆场面积有限而引发“混垛”的问题[2]。而通过应用堆场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策划区域和可用箱位的实时显示与自动规划,使港内车辆水平运输系统的运作更加平稳,以保障整体作业的装卸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研究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仿真,有利采取最为高效的方式来进行集装箱码头新型岸桥装卸系统的构建。而在进行仿真研究的过程中,其要点在于对岸桥车辆配比、岸桥小车速度、港内车辆水平运输系统等方面的仿真研究上,通过对相关要素进行优化,便能够实现新型岸桥装卸系统的合理构建。
参考文献:
[1]卢靖雯.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珠江水运,2019(0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