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认知与施工监理实践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新丽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智能化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条件与要求,于是,弱电工程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陕西兵器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智能化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条件与要求,于是,弱电工程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今,“智能建筑”已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作为从事建筑工程的监理人员来说,必须适应工程监理内容的需要,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加强再教育,通过对智能建筑进行系统地认知,以便在工程施工监理实践中,迅速准确地吃透设计意图,并依据施工图和规范,准确地把握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对工程施工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数年来从事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实践,谈谈对智能建筑的粗浅认知与施工监理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信息;传输;处理;存储;管理;控制;前端;终端;功能
        按照有关资料介绍,智能建筑,系指建筑物中集成了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以及辅之于实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之成为高功能、高效率、高舒适性的现代建筑,故智能建筑又称为3A建筑。对智能建筑简要介绍来看,智能建筑,就是建造在建筑物中管理与控制建筑设备,提供给人们便利自动化办公条件与快捷通信手段的弱电设施。
        工程实例:誉称全国一流的××医院现代化医疗病房楼,其建筑由主楼、神经内外科楼、心血管内外科楼、骨科楼组成,四个单体由地下室将其相连成一体,形成一半圆形的建筑群,半圆形楼宇中间为下沉式广场。其智能建筑分部工程,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控制系统,背景音乐与广播系统,冷热源控制系统,电子叫号系统,护士呼叫信号系统,手术背景音乐系统,手术示教系统,电话数据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组成。其主楼一层设有中心控制室,各楼设有分控制室,智能建筑的前端设备安装在现场,其终端设备大部分安装在中心(分中心)控制室,传输线路横向安装在地下室顶棚桥架内,竖向安装在各楼的弱电井内桥架中。
        从以上工程实例中不难看出,智能建筑的前端设备,它的配置除基本的信息采集设备外,还有可能配置信号压缩、数字化与信息编码以及终端设备发来指令的执行机构等设备;传输部分,它的配置除基本的信息传输线路外,还配置了信号输入、输出接口设备,还可能配置信号转换、路由分配等设备;终端设备,是根据需要,选择性配置处理、显示、管理控制与使用信息设备。
        通过对“智能建筑”清醒的认知,监理人员就有了清晰地开展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笔者体会到,要搞好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就要以实现智能建筑系统设计意图为宗旨,重点抓住智能建筑各分系统“前端设备、传输部分、终端设备”各组成部分对信息的采集、传输、管理与控制功能完满实现为目标,结合施工图与专业规范要求,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目标与控制要点,并按照控制目标与控制要点,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在确保各分项工程完全达标的基础上,严格监督系统的调试、联合试车与试运行。下面谈谈智能建筑工程笔者阅读施工图和从施工“实现功能”角度设置质量控制要点的思路及方法。


        对施工图进行仔细地审阅。首先,了解智能建筑工程概况,掌握该工程系由哪几个具体分系统组成。然后,逐一地对各分系统图纸进行仔细的阅读。在对各分系统读图中,首先吃透专业设计说明,掌握分系统设计所要达到的功能目标。然后,对分系统按照前端设备、传输部分、终端设备分块审阅,掌握分系统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选配了那些设备。在对前端设备组成审阅中,重点了解采集信息的途径、方式、方法、范围,及其所配置设备的性能、品种、规格、数量,安装地点,看其能否满足实现该分系统目标对信息采集的需要;对传输部分,重点了解信息的传输方式(光、电、视频、音频或者射频)、路径及其传输线缆的性能、品种、规格、数量,信息输入、输出接口的方式,与前端、终端设备的匹配情况,看其能否满足实现该分系统目标对信息传输的需要;终端设备组成,重点了解所配置设备实现管理、控制的方式、方法及其所配置设备的性能、品种、规格、数量,安装地点,看其能否满足该分系统在终端实施管理控制目标的需要。在对施工图的审阅中,如发现施工图中存在疑义,要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以优化设计并确保施工图完整、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设置。前端设备。设备进场报验时,检查其“三证”与实物,重点关注其性能与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检查前端设备是否安装在施工图指定的地点、位置、高度;对于采集信息范围广阔且要求高的系统前端设备,为了不出现“死角”,如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设备,必要时,施工前可先行联机试验作出“样板”,看其效果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监测范围,如达不到要求可据实进行矫正,并提请设计院变更。前端设备施工控制目标:确保信息采集范围达标、高效、及时、真实地进入传输部分。
        传输部分。其材料及其附属设备进场时,重点审查其是否是施工图所选用的暗敷或明敷的传输视频、音频或射频、信号与用于控制和电源的线缆,其型号、品种、规格、线径、绝缘电阻、绝缘厚度、耐压等级、护套及屏蔽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符合国家标准,光缆,重点关注系单模还是多模,适宜室内用还是室外用,明敷还是埋地敷设,其光学特性(衰减率、波长等)、背向散射特性、几何特性、环境特性、机械特性等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符合国家标准;交换机是否满足系统输入、输出回路数、信号转换及路由分配工作的需要。施工中,重点控制线缆敷设的方式、路径、弯曲半径、敷设长度(如视频、音频线超过规定长度,应增设增益器)、抗干扰、线缆段之间、线缆与附属设备、前端、终端设备之间连接的接头(焊接、熔接、插接、压接)点位质量。传输部分施工控制目标:确保采集的信息不失真、衰减符合规定,迅速如实地传入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设备进场时,重点审查所报验的设备是否是施工图所选配的设备,其性能与技术参数是否满足系统设计意图对其终端设备功能的要求,并关注终端各设备之间、终端设备与前端设备之间的匹配性、终端设备与传输部分的连接性。终端设备与前端设备的匹配,主要指功能上的匹配,两者之间不可出现有或无、高或低的差异,以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亦应予以关注。终端设备施工控制目标:确保管理控制、处理使用信息的功能达标。
        调试、联合试车与试运行。在分别做好系统三大组成部分安装、调试质量控制与验收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联合试车要进行旁站监理,达标后,还应按照规范规定与方案,跟踪监督系统的试运行(一至三个月),观察系统的稳定性,直接检验工程设计、设备与施工质量。以求圆满地实现智能建筑设计功能目标成果,向用户交一满意答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