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公共建筑处处可见,要求设计师在空间设计中,不仅要关注景观的视觉美,更需要通过营造情绪场域和游人进行心灵互动,本研究对于相关内容给予了更好的诠释。
关键词:公共建筑;内部;空间;艺术
1.公共建筑
近几年,大批的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给城市的环境尤其是城市公共建筑带来巨大压力。人们的生活空间被压缩,逐步的向封闭式的生活空间进化,如何协调人和建筑内部空间的矛盾就成为了新的问题。在此时,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内部布局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内部空间布局不仅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增加人的幸福指数。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公共建筑室内空间成为了建筑企业乃至建筑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难理解,公共建筑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活动场地的场所,其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甚至要考虑到非常极端的情况。所以说,公共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就是创造并满足大多数人最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即要以人为中心。一方面要合理提高建筑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将干净区域和垃圾区域严格的划分开来,将动区和静区划分开来,注重发生突发事件时的人员疏散通道的设计,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服务等。另一方面要提升室内环境带给人心理的愉悦感,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在精神上也得到满足,这就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场所使用者的职业,种类从而做出合理的设计安排。
总之,想要满足21世纪人们多元化的安全需求、精神需求、舒适需求、个性化需求等,就必须使竣工之后的建筑物形态、大小、采光、温度、通风满足户主相应的需求,但前提是设计师必须设计出合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施工图。面对人流量比较大,需要对其内部进行合理设计;对实际使用功能进行精确定位,通过交互作用提升整体效果;充分利用空间属性,保障设计结果的真实性。
2.公共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的改造方法
我国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还存在巨大的问题,大部分既有的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在设计和功能区域划分上十分混乱,需要重新设计或者合理的改造。
首先需要改造的就是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区域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公共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上,设计者需要考虑使用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各个区域的大小,功能,区域内的便民设施进行合理的安排。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通风和采光问题。由于公共建筑一般内部空间巨大,人流量较大,如果通风不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等诸多问题,而采光不好则会令人心情压抑。
3.公共建筑空间设计的现状
尽管理论上百花齐放,但建筑师却都对建筑物外部空间的设计有所偏爱,注重外部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而对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实践少之又少。在国内建筑学界,学者们也对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做了多样化的研究,并做出了许多合理科学的设计实践。但是我国对于公共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研究还是略显单一且比较封闭。
在已有研究中分析了在大多伦多和汉密尔顿地区(GTHA)的郊区公共建筑重建中,公共空间可能扮演的角色。我们感兴趣的是公共空间中扮演什么角色在虚构的,以及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规划过程是有益的结果重新设计的公共建筑需要修理和改造由于他们的年龄和他们的社会歧视。这些郊区的公共建筑提供了对新激增的公共空间形式的洞察,并表达了对公共空间更多样化和更具体的物理、社会和政治表达的需求。我们发现,通过垂直性的镜头来审视公共空间,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规划干预、城市发展过程、空间环境和相互竞争的想象力如何产生非常不同的、往往是混合的形式[1]。同时,毫无疑问,公共建筑需要改善它们对城市栖息地的影响。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来测量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条件对社会的影响。具体来说,通过类型学分析和实地研究,抽象出三个中低层公共空间的典型模式和类别。通过统计调查、可穿戴设备和虚拟现实环境对社会影响进行评价。研究揭示了公共建筑较低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其社会效应之间的定量相关性。这样的结果可以支持更有效的选址和促进更好的社会效益周围的公共建筑内部空间,该研究还提出了针对更人性化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公共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规范[2]。
此外,人体运动数据是建筑仿真工具如室内气候仿真和工作条件评估的有价值的输入数据。然而,有关建筑物内人类活动的可靠数据却很少。现有的人体运动模型通常是针对(半)公共空间开发的,缺乏对公共空间内部空间的适用性。这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办公建筑空间和正常的工作条件。结合验证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基于网络的日记和射频识别技术被用来收集现实生活中人类行为的数据。该模型的性能是根据一组新开发的标准变量(例如,设施的使用或员工的移动行为)来测试的,这些变量与建筑空间中的人类移动有关。比较观察到的和预测的运动模式。结果表明,模拟行为与观察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为模型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该模型可用于准确预测组织的公共空间内部空间利用情况[3]。同时,中庭提供的缓冲效果是公共空间内部空间可持续建筑设计中典型的被动策略。研究在满意度与舒适度综合评价框架的基础上,开发了公共空间内部空间两种图形可视化信息图。一个是反映使用人群满意度投票的指南针,它传达使用人群对公共空间内部空间设计的满意度水平。结果反映了使用人群的健康水平,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个info-graph是一个数据云,可以用来显示一个建筑的物理环境,从而传达物理环境特征的分布,例如热舒适、照明、以及整个公共建筑的声学和室内空气质量。该数据云直接展示了被动空间对主建筑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空间内部空间的环境如何有效地为使用人群提供所需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
[1]谢娇.公共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0):55-56.
[2]田宝川,张少荣.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创新设计与生态理念的结合[J].建材与装饰,2020(10):82-83.
[3]Ye, Yu, Wang, Zhendong, Dong, Nannan, Zhou, Xihui. Tall Buildings’ Lower Public Spaces: Impact on Health and Behavior[J].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CTBUH),2020(1).
[4]Loren March,Ute Lehrer. Verticality, Public Space and the Role of Resident Participation in Revitalizing Suburban High-rise Buildings[J]. Canadian Journal of Urban Research,2019,28(1).
作者简介:陈治宇(2000—),江苏盐城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