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党校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5000
广大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到基层治理能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当前,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压力层层传导、层层加码,基层干部普遍压力山大,亟需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一、提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一)提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是引导社会心态健康发展的长远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各领域治理成效显著增强,社会心态保持健康向上的态势较为明显,如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更加信任、对未来预期更加积极。但在社会心态总体向上的同时,焦虑、怨恨、浮躁、看客等不良心态依然弥漫在人民群众中。诸种不良心态与当前倡导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相背离,需要政府部门加以引导。
广大基层干部接触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进行密切的社会互动,其情绪状态易对群众产生社会感染。社会感染,是指社会情绪的传递过程,具体指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和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在实践中不乏基层干部以热情耐心换取群众舒心顺心的正面典型,也有基层干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引发群众不满情绪的负面案例。这其中既有干部作风问题也有心理健康的问题。基层干部满腔热忱,群众就容易信心倍增;基层干部意志消沉,群众就容易心灰意冷;基层干部敷衍塞责,群众就容易心生怨恨。基层干部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对群众产生强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心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提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水平,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健康的心理状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对密切党群关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将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提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是引导社会心态健康发展的长远需要。
(二)提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其中,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对干部治理能力的发挥起着保障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各级干部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2016年卫计委等2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优秀年轻干部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这段讲话正体现了对年轻干部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2018年11月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把“心理健康”列入到培训内容中。
啃硬骨头、打硬仗,玻璃心是干不成事情的。要能挑得起重担子、啃得动硬骨头、接得了烫手山芋,广大基层干部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面对各种困难,就得有百折不挠的心理韧性。
(三)提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是改善基层干部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甚至还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这些都是人们形容基层工作的。基层工作琐碎繁杂,工作节奏快,压力非常大,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科院心理所公务员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在15年至17年间调查了32436名公务员,调查发现,公务员中有10%的人焦虑水平比较高,8.4%的人抑郁水平比较高,15.2%的人压力水平比较高,与省市机关公务员相比,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压力更大。《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根据这个《报告》,公务员群体中5%的人焦虑水平比较高,5.5%的人抑郁水平比较高,10.2%的人压力水平比较高。
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基层干部个人重视起来,同时也需要从组织层面对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重视起来,提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水平。
二、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因为面对压力,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要作出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比如,压力之下肾上腺会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促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加;同时,压力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人体产生这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都是为解决当前的压力提供能量的。但持续的高压,持续的精神紧张,就会造成持续的激素变化,这会引起植物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表现出一系列心理及躯体不适的症状。
(一)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心理不适。持续的高压伴随着植物神经系统与激素水平的改变,这会引起一些心理不适,比如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易怒、失眠等等,严重者会引发抑郁症一类的精神疾病。中科院心理所公务员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对2009年至2017年底公开报道的283例自杀干部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自杀者以处级以下的基层干部为主占70%,主要自杀原因是抑郁症。
2.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近年来,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疾病发病率升高,生活方式病增多,70%~80%的慢性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像致死排名前几位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等,都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3.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又称为“工作耗竭”或“职业枯竭”,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具体表现有工作热情降低,情绪烦躁、易怒,对职业前景失去信心,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工作态度消极,无视工作的价值,常常迟到早退。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普遍性职业问题,是每一个行业都可能会遇到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亚华、舒全峰在2018年做了一份关于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的调查报告,报告涵盖全国29个省区155个地、市、州的基层扶贫干部,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基层扶贫干部的职业倦怠总体均值52.05,明显高于45的参考值。报告显示基层扶贫干部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当“职业倦怠症”向基层干部袭来时,伤害的不仅是个体的职业发展、心理健康,更影响到政府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影响到党政部门的形象。
(二)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工作繁忙透支身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层干部基本都没有周末,“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工作形成5+2,白+黑模式。加班加点的工作模式导致基层干部严重缺乏足够的锻炼时间和休息时间,身心处在透支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明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2.角色冲突。基层干部总要扮演好多个角色,在职场是一名党政干部,是人民公仆;在家庭是子女、丈夫、妻子、父母。多重角色间难免会存在冲突。面对这种角色冲突基层干部分身乏术,深感为难。
3.不善于自我调节。一些基层干部不重视劳逸结合,甚至采取一些错误的方法排解压力,比如吸烟、饮酒等,使得身心健康遭受损害。
造成基层干部心理困扰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客观方面,部分地方对基层干部“严管”有余,“厚爱”不足,行政环境严苛,缺乏关爱,致使基层干部精神紧张、倍感压力;主观方面,部分干部不重视心理卫生,不懂心理健康常识,不会自我调适,导致压力无处释放。
三、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水平
基层干部不是一个小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困扰每个个体的心理问题不单单是个人问题,也是群体的共性问题。解决这样的共性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每个个体甚至全社会共同发力。
(一)营造良好行政环境缓解工作压力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治疗干部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要关心干部、爱护干部,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行政环境。
1.把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018年5月20日,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强调要“满怀热情地关心关爱干部”,要“在心理上关怀”,“关注心理健康”。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建立崇尚实干、担当带动、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真情关爱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注身心健康,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对标中央要求,切实落实好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举措。
2.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对于缓解基层干部存在的精神紧张,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要严以有格,也要严中有情。
3、加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松绑
2019年中央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以“四个着力”切实为基层减负。“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通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打一场力戒形式主义的攻坚战,“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二)学习心理调适技能提升抗压能力
在党校主体班安排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心理调适技能,从而提升干部的抗压能力。
1. 放松疗法。持续的高压,会引发人的植物神经紊乱,从而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短促、肌肉紧张等等症状。教会干部应用腹式呼吸、音乐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一些放松疗法,进行有意识的放松训练降低紧张水平,改善身心的紧张状态。
2.运动减压。运动既是强身健体的好方法,同时也是消除压力、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因为运动能够促进大脑下垂体分泌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由脑下垂体分泌的神经递质。它能够产生止痛效果和欣快感。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下垂体制造的内啡肽可以带走压力和不愉快。条件允许的机关单位可以安排工间操进行工作间隙运动放松。
3.认知调节。教会干部面对压力事件进行认知重评,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而进行情绪调节。
(三)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提升幸福指数
家庭不和睦,人就易生病。有的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人的疾病70%来自家庭。家庭氛围好,整个家庭充满爱,才能拥有好心情、好身体。在全社会引导创建和谐家庭,提升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彬.“有失”到“有为”:犯错干部心理负担的化解艺术[J].领导科学,2019(15):48-50.
[2]简才永,钟媛媛,邹波,杨健.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1):68-69.
[3]祝卓宏.增强服务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的能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