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依托于电力资源的应用,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各行业的用电需求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以往人工电力营销模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智能电网的发展,且人工信息采集的低效率性、低准确性严重影响了电力营销的开展效果。通过建设智能化、全覆盖化、精准化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实现实时采集用户用电量信息、电压信息以及负荷信息等,达到用户在线监测的目的,促进电力营销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开展,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打下基础。基于此,本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台区线损治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台区线损治理;典型经验
引言
在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电能的实际需求大幅增加,电网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然而从电网管理的现状来看,因为管理工作并未落实到位,所以线路耗损持续加大,这样一来,资源浪费变得较为严重,电网也无法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而要保证线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必须要加强线损治理工作。
1概述
1.1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建设智能电网用电服务体系已成为国家电网的重要任务。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顺应了国网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了城市与农村电网改造的步伐,它是智能电网的组成部分,是推进“两个转变”、实施“三集五大”的必然选择。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对象包括专变用户、低压一般工商业户和居民用户等全部受电用户及公变考核计量点,它提供的数据及时、准确、完整,推动提高现代化供电管理水平。
1.2研究问题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虽然能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电压、电流、用电负荷等大量用电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在采集应用工作中,数据利用不够充分,并且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同步接口,导致部分数据同步异常或缺失。
1.3研究意义
课题小组围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未能充分应用”这一症结为突破口,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数据分析方法,以提升线损管理水平和反窃电查处能力,有效地解决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线损治理工作水准。
2日常台区线损原因
根据造成线损的原因不同,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
技术线损是变送电和用电过程中产生的必要损耗,其根本原因是电场、磁场造成的能量损失以及导线电阻造成的热量损失。所以如果网架结构不合理(如:电源点设置不合理,长距离供电,电缆线径过细)、变送电设备老化或配置不合理(如:变压器老化,变压器容量负荷不匹配,线路老化锈蚀,绝缘下降引起的漏电)、用电质量差(无功过补欠补引起无功电流过大,三相负荷严重不对称)等多种原因也会造成技术线损超出合理范围。
管理线损主要成因是管理错漏和非法用电。具体表现为:抄表不同期,错抄、漏抄、估抄造成线损数据失实;计量器具失准、超限计量或错接线;用户档案缺失、错误造成的统计错误;转供、割接等业务变动未能及时反映造成统计错误;用户非法用电、窃电;配电网布局不合理等。
据分析90%的不合理线损在配电网产生,而管理线损中的偷漏电是主要原因,找到了线损产生的症结所在就可以对症下药。让机器替代人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人为的疏漏,即采用智能监测设备对计量情况进行实时看管对人工统计的数据进行二次校对及时发现错漏,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所有管理引起的线损以及发现部分技术线损异常情况。
3当前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变台区的线损已经可统计了,但是由于台区用户较多且分支众多,所以无法迅速地定位造成高线损的个别用户。二是窃电的手段多种多样且极为隐蔽,若在检查人员发现某用户用电量异常偏低后,依靠现场排查窃电则耗时耗力,加之很多窃电手段只要在检查前销毁证据或者恢复正常接线就无法被查获、使得检查效率低下。
4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台区线损治理措施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一个综合性的核心经济技术指标,加强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
4.1建立模型
展开线损管理的过程中,将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予以充分应用,可以构建起线路损耗模型,这样可以使得线路损耗、计量点线损的分析更为准确。在对线损管理模型予以实际应用时,一旦线路中出现了异常,可自动进行调控。在对常规数据模型予以构建时,通过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可以获得所需的数据,这样就能够对运行数据、标准数据展开比较,这样就可将线路耗损的实际情况准确呈现出来。在对线路耗损展开管理时,通过模型可以使得线损率的计算更为精准,相关的数据更加真实。
4.2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首先要确保的是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不单单是需要搭建完善的台区线损管理平台,并且在搭建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信息采集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以及规范化的信息采集流程和方法。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实现对台区线损的有效管理,需要做到以下方面:①提高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时刻关注台区内用户的电表使用情况,及时排查电表私自改造而产生窃电行为,及时对电表进行更换以及违规用户的上报和惩罚。另外,及时补充和纠正台区内用户的信息,保证电力用户的实际信息与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数据一致,保证用电数据采集的相对应的准确,减少因数据错误造成的信息采集无效已经后续人工信息采集的投入。②定期的检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相关设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和汇总等工作准确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采集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对系统整体的定期维修,降低计量表、线路等多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故障发生几率,保证整个信息采集系统的正常运行。
4.3强化责任意识
现场检查时,遵循“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对发现的问题跟踪到底,直到彻底消除、解决。并且对于现场发现的客户失压、高负损等问题,下发督办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时限,做到“谁的责任谁认领”。同时,根据台区线损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经验,形成制定了《供电公司线损管理考核办法》,针对线损管理的质量进行量化考核,不仅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而且强化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线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结束语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电力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线损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线损成了制约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所以必须要强化线损管理,及时的应对线损问题。部分地区的电网设备使用时间过长,设备及线路的老化严重,部分负荷布置的不符合当前的用电需求,因此导致线损较大,窃电问题也是导致线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受到气候变化、地区用电需求变化等影响,因此需要频繁的调整电力输送线路,这也导致线损问题无法完全消除,只能通过高效率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线路来降低线损。
参考文献:
[1]赵灿,孙后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农村电工,2019,27(08):54.
[2]彭力,周帅成.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7):272-273.
[3]丁文龙,常静.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配变台区异常线损分析与治理[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8(06):25-27.
[4]董雪梅.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6):112-113.
[5]赵昭.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分析平台设计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