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韩伟师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5期   作者:韩伟师
[导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科进步,带动了我国各个行业领域的进步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科进步,带动了我国各个行业领域的进步。目前,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将节能工作放到一定的高度,在获得最大收益的同时付出最小成本。传统供热系统在资源方面存在一定浪费,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从节能方面入手,通过技术升级等手段改变存在的不合理情况。本文就企业供热系统节能措施及技术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节能降耗;热能;动力工程;运用
        引言
        随着我国供暖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供热暖通工程逐渐朝着环保与节能的方向发展。而供热暖通节能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热暖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社会上逐渐兴起了供热暖通节能技术研究热潮,供热暖通节能技术不断进步。然而,供热暖通节能技术在供热暖通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急需解决。研究供热暖通节能技术不仅能够优化节能技术在供热暖通工程中的应用,而且对供热暖通工程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中节能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居民用电量也逐渐增大。在应用电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电力,当出现大规模用电时,会对整个电力工程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出现跳闸断电的问题,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对人民群众的用电质量造成影响。为了缓解这个问题,要根据电力政策,重视热能转化和供电工作的问题,加强研究与改进,对热能与动力工程采取节能措施,加强热能与动力的传递工作,提高工程发电的能力,避免发电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充分发挥热能与动力工程节能措施的作用。另外,我国现阶段生产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多,而对热能与动力工程采取节能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这个问题,满足生产发挥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模式,能够保证热能与动力工程顺利开展,实现节能环保的政策目标,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2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节能技术研究
        2.1废热回收技术
        在电能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能量有效传递、科学转化,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热能损失。因此,在节能降耗中,可以从降低损失的热能入手完成。此时,需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深入分析容量损耗现象,并引入废热回收技术,具体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废热回收系统
        回收余热资源后,结合热能及动力系统的实际情况,依托加热冷凝装置的使用,能够推动动力装置运行效率的提升,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避免热量的大幅度损失。除了废热之外,电能生产中还会形成一定的废水余热,也需要进行回收利用,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的浪费。例如,在除氧器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蒸汽的排放会造成热量与质量的损失。此时,可以在热能动力系统中引入冷却器,实现热量损失的降低。在污水排放环节中,应当实施扩容降压,以此达到对持续排放污水中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的目的;也可以使用排污热回收器将有效的锅炉污水余热进行存放。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节能环保以及节能减耗。
        2.2新型技术的运用
        通过对热能与动力工程发展状况的分析,传统的生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热能以及动力工程的专业发展需求,所以,产业发展中,应该结合产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需求等,进行新型技术的升级,以保证热能与动力工程满足绿色化的产业发展需求。通常状况下,为了实现热能与动力工程节能技术的创新,应该做到:第一,积极增加创新技术的科研力度,提高技术研究人员的综合水平,并通过先进技术的引入提升设备使用的稳定性,充分满足节能技术的使用及发展需求。第二,对于相关的科研人员,应该针对新能源的技术特点,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学术交流,通过经验的总结以及方案的优化等,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充分满足热能与动力工程节能发展的需求。例如,在当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中,为了弥补煤炭污染等造成的环境问题,应该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资源生产中有害物质的科学排放,降低排放物质对环境损耗的现象,而且,整个技术运用中,也应该通过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节约能源,以提升热能与动力工程绿色技术使用的整体价值。
        2.3完善控制系统
        供热暖通节能技术应积极建立适合供热系统运行的控制系统,这是因为供热系统主要由用户、管网和热源组成,为了要保证有序的热生产和使用循环必须建立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建立能够使管理人员掌握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为管理人员供热运行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进而保持供热系统水热平衡的状态,保证供热系统的正常供热。另外,供热系统的经济投资较小,使用效率较高。为此,供热暖通工程应积极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加强对供热系统的热量和供热循环的控制。
        2.4热网循环泵设置
        热网系统在运行时,循环水量会随着热网负荷变化而相应变化,同时天气变化及水温的变化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达到节能目标,避免浪费最好的方式就是按需供热。在系统管道中设置中继泵,可以有效的降低用户压差,降低压力损失,进而可以降低热网主循环泵的扬程,从而使主循环泵的能耗降低,就能达到节能目的。那么在回水管道上设置升压泵同样可以取得节能效果。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在供回水管道上设置升压泵。由于中继设置的位置往往是在管网中部,水泵流量小,功率相对较小,对电能的消耗也相对较小。
        热力站节能。首先要确定热力站的规模,将供热半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情况下热力站的位置都是在热负荷中心。其次是要避免水力失调,可装设相应的流量控制设备。如果每个热力站无法有效的对一次水量进行行控制,就会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及水力失调。解决此问题可以将流量控制设备装备在热力站的入口处。对于一次供水的各级组织的调节可以依据二次供水的水温,可以使用手动调节,也可以使用自动调节。对于更高要求的,控制过程更加复杂的,则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除此之外也可以换热器及供热机组方面进行考虑。最后则是要加强管理。从现实情况来看,供热系统存在严重的失水情况,一方面是用户放水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管网自身问题,设备长时间运行,存在漏水情况。对于后者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将失水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地大中型供热系统而言,热力系统应该采用间接联接的方式,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在分开后彼此不会受到影响,一次系统的压力及输送能力都会有相应提升,系统安全及可靠性也会有一定的提升,也有利于即时发现失水部位。
        结语
        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要立足于长远,积极贯彻国家政策,加强技术研发,从供热的源头做好节能工作。我国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通过科学管理,新技术的应用等途径,达到节能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国成;缪远晴;张骅.浅谈供热系统节能工作应采用的技术措施[J].新疆石油科技,2012(02).
        [2]刘斌.分析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43).
        [3]刘桂娟.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4]文重立.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措施探讨[J].科学家,2016,4(5):136.
        [5]井 飞.火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7):195-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