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 金顺红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6期   作者:金顺红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配电运行自动化建设和配电主站自动化试点建设是我国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丽江宁蒗供电局  云南丽江  674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配电运行自动化建设和配电主站自动化试点建设是我国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的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具有交互、智能、集聚等特点。在当今的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可以使电力行业得到稳定发展。因此,主要针对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应用成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应用成效
        引言
        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推动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如果不能够有效地提升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成效,将会严重地影响配网的建设和我国电力行业今后的发展。只有将配电自动化工程试点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够全面地提升配网的运行效率和建设水平,将各个区域之间的配网建设工作衔接起来,极大地提升电力生产的效率,为我国电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1配电自动化发展现状分析
        在当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而社会中无论是个人或者是企业对电力的整体需求量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提出了环保、绿色等发展要求,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人们现阶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优化。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电力在生产过程中的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针对这一现象,我国电力行业以及相关部门在电力能源的开发以及使用过程中,开始逐渐利用一些风能、水能等新型能源。这些能源的使用不仅能够实现环保和绿色的基本理念,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满足人们对电能的个性化需求。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导致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对能源进行生产,那么配电自动化的问题就会直接对电力产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影响。因此,智能电网系统在构建以及具体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通过传感器在其中科学合理的使用,有利于保证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内容
        2.1建立配电终端
        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试点区域内的实际网架结构、设备状况及其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可以配置的配电终端。针对网架中的关键性节点,采用“三遥”配置。重要的配电室可以增加“遥视”功能。对于网架中的一般性节点,可使用“两遥”或者“一遥”配置,在相关的分支线上安装电故障指示器或用户分界开关等基础设备,以便更好地掌握配电自动化的实时信息,及时修复出现故障的地方。
        2.2设备改造升级
        在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由于推行配电自动化而导致大量电网设备投入其中,试点工程在具体操作时,都会选择一些网架结构相对比较合理的系统。比如可以利用RS3,其在99.9%以上的区域当中就可以相对应的建设。针对这一现象,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根据改造要求对试点当中所有不符合N-1需求的局部线路进行相对应的改造升级。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线路相互之间的联络点得到有效的强化,而且还能够促使电网结构越来越完善。在保证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满足配电自动化基础设施在构建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要求。在针对一些不符合配电自动化要求的设备进行具体操作时,比如配电室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在其中增加一些互感器或者是其他不同类型的监测设备。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对数据实现自动化的监管,而且还能够保证配电自动化自身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配电网的全面自动化
        在试点地区建设配电自动化信息交互总线、通信网络等,根据自身网络结构和基础条件,遵循IEC61968标准,将信息采集系统与GIS、PMS等客服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配电网的全面自动化。最后,在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网架结构、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建立较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维护机制。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从而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与稳定。
        3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以及应用成效分析
        3.1系统建设应用主体明确
        在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特别是要与技术特点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发挥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作用和价值。首先,需要对配电网的整体调度和生产情况进行确定,这样能够直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主体提供有效保障。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主站系统进行确定,这样有利于保证配电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利用调控一体化的基础平台。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还能够保证配电信息覆盖面的广泛。除此之外,还要意识到配电网一些特色功能的使用,这样能够合理口之配电网调度过程中出现的“盲调”现象。因此,很多试点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会在针对主站系统进行配置时,对其规模进行综合考量,这样能够尽可能保证一步到位,避免过多的成本投入。
        3.2FA样式多种多样,提高故障的处理能力是重点
        因为配电网网架结构和一次设备的基本现状,综合考虑其通信条件,合理选择FA方式是当前试点工程的主要处理模式。FA处理模式在配电主站与其他分支之间进行配电终端的信息交流,一般会利用集中型的全自动方式;对于通信通道的性能不能满足遥控要求的配电线路,会利用集中型的半自动方式;对于在配电终端之间有对等通信条件的配电线路,会利用就地型智能分布式;对于不具有通信手段的配电线路,则采取就地型重合器方式。FA的这种配置方式可以使试点工程进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得到及时修复,大大提高了故障处理能力。
        3.3经济效益
        通过配电自动化项目的建设,配电网的电能损耗得到了降低。随着技术的改造与创新,电源配置得到了优化,电负荷得到了合理调整,线损率得到了降低,有效改善了配电一次设备整体的运行环境。FA模式的使用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自动隔离故障区,还能够及时恢复非障碍区域的供电,所以大幅提升了故障处理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三遥”等配置的使用,某些维护与检查工作不需要电力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极大地降低了维修成本。
        3.4促进管理效益的提升
        通过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极大地实现了配网点到的集中化管理,推动了配电自动化主站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了配网调控的统一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对配网调控以及生产运维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结语
        总的来讲,加强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配电自动化工程试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努力提升配电自动化工程的建设水平,通过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建设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 浩.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研究[J].通讯世界,2015,(2):107-108.
        [2]沈兵兵,吴 琳,王 鹏,等.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8):27-32.
        [3]黄毅标,叶 凌.浅析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J].大科技,2014,(36):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