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区块负荷分类的县域电网规划实践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6期   作者:代孟铎
[导读]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孟村回族自治县供电分公司)
        一、实施农村区块负荷分类规划的背景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我国农民的居住布局从自然形态逐步过渡到城镇形态,呈现出在大范围内仍然分散,但小范围内又非常集中的态势,随之发展的工商业也出现同样的布局,工业用户呈带状布点式发展,工业集中地区基本沿公路发展,呈现阶段性用电负荷密集区,线路通道密集,占地困难,协调周期长,负荷分布不均等问题对电网规划提出了更多要求,在做好早期电网规划的时候既要考虑偏远地区的电压质量,又要考虑较多分布的工业密集区的高负荷需求,而负荷密集的地区也对线路走径及占地面积有了较多的发展要求。
        农村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与地方政府规划发展存在一定的发展差异,农村集中的将用电负荷分布在了土地廉价的位置,而地方政府规划的经济区域因各类限制而不能形成负荷集中区。调研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是配电网规划的重要指导依据。准确的判断配电网的发展方向将为电网的投资和有效利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实施农村区块负荷分类规划的做法
        (一)明确电网规划架构和改造原则
        以产业化划分架设和改造模式,结合周期性停工复工需求,和高耗能区域特点,本着“用电便捷化,智能化,自由化”的总体思路,将县域电网分为多个供电区,按照“一区一案,一类一线”的指导思路开展电网前期设计规划。根据现有地理环境和现有电源点布局,合理安排线路切改,就近供电的方案,在满足就近主变负载率不高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下,对迂回线路、多分支线路、高负载线路进行了调整。
        (二)加强后期电网维护和电网建设
        1.全面落实配网抢修“246”
        逐级管控工作要求,建立停电时间超过4小时抢修的分析机制,对抢修时间过长的逐一分析,同时严控停电次数和时间。开展“1+N”综合检修,持续深化“零点检修”,大力推广不停电作业,原则上周末、节假日和负荷高峰期间不安排计划停电。
        2.加大设备运行维护
        开展设备红外测温,对卡脖子、大负荷等高危线路抓紧治理,消除出血点和发热点。大力开展树障、鸟窝专项治理。配合检修清扫工作,集中力量,加强线下树修剪、杆上鸟窝清除工作,减少由于树障、鸟窝等造成线路故障。提前做好全面巡视摸底和检修准备工作,尤其是存在缺陷和隐患的绝缘子、引流线及T接点绝缘化、跌开及隔离刀闸更换等工作,并加强用户产权线路巡视和消缺,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消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加强电网供电能力建设
        针对频繁停电暴露出的电网突出问题,利用成本资金开展卡脖子、大负荷等高危线路的改造和切改工作。利用改造升级结余物资和库存运维物资,进一步缓解供电负荷压力。
        充分利用规划平台及外部资源做好精准电网投资,根据区域特点,结合地方电网规划和开发区专题规划,做好电网的精准投资。联合国土部门和城建部门,定期召开合作研讨会。确定项目落地位置和电网需求。做到将电网投资方向准确最大化,利益最优化。旧的制度和电网投资模式时刻制约着用户用电新需求的期望。

建立电网需求动态备案制度,由供电所每月将潜在负荷增长向公司发建部进行汇报。由专业人员定期研究分析,提前对电网做出规划调整和投资比例。既降低了不必要的投资和重复建设,又为精准投资带来了可靠依据。在电网设计中,统筹考虑全域电网布局方式,有效结合地方精准扶贫政策,不仅解决负荷增长较快的地区,还要兼顾贫困农村的配电网向用电稳定、可靠、安全等方面转变。
        (三)正确认识新区和现实产业区的本质区别
        地方电网过往的经验在实际现场中得以验证,城乡实际规划的新区及经济区往往对配套电网建设投资需要较高。电网建设投资等级及数额均较大。配套设施齐全,而新区入门门槛较高,很多工业用户建立了大型厂房后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工业生产,造成先期电网跟随政策性建设投资的浪费。地方工业集中在土地出让费用较低的价格洼地地区,而真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均分布在这些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早期没能建立起良好的电网设计和坚强的电网架构,造成问题较多的也集中在这些地区。按照土地出让价格进行区域划分,对电网进行细致规划和调整,将电网真实需求并不是太高的法定开发区投资比例相应的调整,将因土地出让价格低而真实产生的工业密集集中区域纳入规划,调整电网建设等级和标准。
        (四)加强设备评估管理,建立设备评价机制
        1.建立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机制
        通过内部协同机制,建立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机制,通过对设备的及时评估和运行状态,来判断设备运行年限和效能,为电网规划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结合负荷发展,建立关键防控风险线路清单,对线路运行年数较长,故障率较多线路进行分类统计,做好登记,建立台账。从统计中判断线路运行周期和更新换代需求。降低风险项目投资和投资过度风险防范,确保每个设备都可以发挥相对较高的经济价值。
        2.夯实电网运行基础
        加强设备维护:继续开展红外测温和特巡工作,加大“重过载”、“低电压”、“三项不平衡”设备运行跟踪,以防止配变烧毁、断线,线路重复跳闸或长时间、大面积停电,抢修作业原因引发投诉事件等为重点,对重要设备、故障多发设备要由各级管理人员组织开展检查巡视。及时组织设备过载或重载时的红外测温。对已排查的预计重过载设备要落实“一线一策”、“一变一策”措施,落实好配网运维要求。
        加强检修清扫工作:根据故障统计分析,安排重点线路登杆综合检修清扫工作,并提前做好全面巡视摸底和检修准备工作,尤其是存在缺陷和隐患的绝缘子、引流线及T接点绝缘化、跌开及隔离刀闸更换等工作。
        加强用户产权设备管理:严格执行发生故障的用户设备恢复供电前试验和带电作业接入的管控,并加强用户线路巡视和消缺。
        加强检修计划管理:无论停电还是不停电的工作,要求各运行单位规范生产管理流程,杜绝体外循环,严厉考核无计划作业、无票作业、故障瞒报等情况。要利用计划停电机会,结合设备大修、技改项目计划,合理安排设备改造治理工作。
        三、实施效果
        促进电网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电网的使命始终是技术化,智能化,平台化的。特别是农村电网,既要保持个性化,又要保证整体化,还要延续它的可持续性。通过建设和实施多种管理手段联合提升的手段,公司不仅从技术上建立了施工作业标准,各分区电网建设指导材料表及工业分布区域电网建设基本要求,而且建立了一个团结一心的团队,一个能上下级互动,平等向上的核心组织机构,公司变成一个高效的,高素质的电网供电企业,高效的协同带来了时间的缩短,在进行系列管理手段调控的过程中,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