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碧江供电局 贵州省 铜仁市 554300)
摘要: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促使国家发展经济的眼光得到了转变,这种变化,在我国建筑领域当中有十分突出的体现。在以往,广大人民对居住的建筑物提出的要求,就是达到稳定的安全性能,建筑外观和内部构造也要达到一定的舒适性能。但是随着居民数量的增多,城市电网构造变得更加复杂,容易在生活当中发生一些用电方面的安全问题,这就给我国电力配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电力配网;网络优化;改造
居民用电和配电的安全在社会当中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一些地区频发用电事故,给广大居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居民越来越重视建筑物本身所采取的电力配网技术,是否能够趋于合理和科学,是否能够为居民的正常用电带来基本的保障。面对当前城市用电负荷量较大的情况,我国电力公司和企业必须要重视采取先进的电力配网技术,有效改造目前在网络结构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为居民的安全用电,做好基础建设工作。
1电力配网技术的改造现状
首先,我们要对国内电力配网技术的改造现状,以及目前的运行情况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目前电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充分认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能够有针对性地按照这种方向去采取有效的改造措施。
1.1电力工作负荷较大
首先,电力工作负荷较大是国内城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不仅城市,而且农村的用电量,也对电力工作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些来自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以及城市建设的生产需求,是造成我国电力配网工作负荷量较大的主要因素。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电负荷量还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人们的家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智能设备。这些设备在帮助人们完成家务工作的同时。这些设备在帮助人们完成家务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得到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而且,人们现在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在一天之内充电的频率是非常频繁的,这些也是造成用电复合量逐渐增加的主要因素。城市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就是必须要各大供电站和发电厂进行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这样才能够负担得起庞大的生产设备的日常工作量。久而久之,国内电力配网系统逐渐出现超负荷运行的情况,而且会造成目前运行的设备和配网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和破坏。
1.2网络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国内所采取的电力配网网络结构还存在不够合理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设计阶段,需要对配网工作进行一定的模拟试验。但是可能在这个环节,并没有进行合理的配置,因此,可能造成我国目前采用的网络结构,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率和安全性能。除此之外,在配网的阶段,如果网络结构之间出现不均匀分配的现象,同样会造成我国电网系统不能够得到正常的运行。而且我国电力企业在制定网络优化措施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对于可能突发的一些紧急情况,并没有做出忧患措施的准备工作,这样就可能造成电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优化和处理。
1.3检查机制和技术亟待完善
除了上述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之外,我国电网系统在准备检查机制和采用的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主要是指,电力配网网络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故障,是十分突然,而且甚至可能不容易被发现的,那么就需要一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这些故障采取及时的定位,这个过程就对这些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精准性和严密性。在发现了存在的故障之后,就必须要及时采取隔离的措施,这样能够有效排除故障,不会给整个电力配网系统带来更大的危害。在对电网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和检查的工作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耗费一定的电力,还对检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水平要求,显而易见目前国内的检查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存的检查机制和单位并没有针对电网系统的检查工作,制定详细而完备的流程。
2促进电力配网网络的优化措施
2.1完善电力配网建设
稳定安全的用电环境是当前电力应用的理想状态,良好电力配网的建设以及高新技术的使用无疑给当前的电力基础提供了更有利技术支撑。着眼于当前我国的电力配网建设,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我国电力使用的基本情况,如用电人口基数庞大、各种生产生活用电繁多、原有基础电力网络配置相对滞后无法与当前迅速发展的用电需求匹配,这些突出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另外根据我国电力使用的特点与原有电力配网中的建设不足问题,足以作为未来阶段我国在电力事业发展问题上的风向标,以此作为发展依据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用电环境,提高电力事业的发展水平。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种类丰富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也导致了我国电力配网建设需要考虑更多的环境因素。另一方面,许多高原地区、荒漠地区建设电力设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为了保障我国人民的用电安全与稳定,电力配网的优化措施必须严格的贯彻落实。首先,电力企业应该与店里网络建设的所在地政府机关单位取得良好沟通与合作,了解当地的人文与地理环境因素,并且进行具体问题具体调研的严谨调查工作,对电力设施网络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与施工。其中需要电力企业重点考虑的内容包括:当地人员覆盖密度、区域用电量调查,对于用电量较大的区域重点建设,对于用电量较少的地区有选择性的建设,做到详略得当,合理安排。其次,电力网络的监控与检修也是极为重要的,合理科学的设计与建设工作是优化网络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那么其后期的维护与善后工作就是保障其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安全带”,这也为电力网络的长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2.2优化网络结构分布
“谐波”是电气设备在供电企业发电供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会给电力设施的运行以及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承受最大打击的应该是电机部分,“谐波”导致其附加功率陡增,进而热量升高,电功率损耗加大,自然会削弱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效率转化,使电机的使用寿命减少。所以控制“谐波”的产生可以说是电力配网优化网络建设结构的首要前提,电力企业为了在供电环节加大对“谐波”的控制就要提供更多的科研投入,以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来作为控制“谐波”的硬实力,“谐波”过滤装置的增设能够更好地抑制“谐波”的产生,此举也能够极大的调整电流与电压的平衡,缓解其关系,最大程度上削弱因“谐波”而对电力配网运行造成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供电企业为了优化电力配网技术的结构,可以在工作方面提高标准,增强实际运行中的准入门槛,以更高的规格来规避由于原有标准更接近临界值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2.3改进用电检查技术和机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当代电力工程发展的重要支撑性要素,根据当前一些地区的用电情况来看,必须尽快实现配网网络用电检查技术的优化与完善,与之配套的当然还有店里配网设施在建成后期的检查与修缮机制。上文已经说到,电网的设计与建设工作可以说是电力配网的发展基础,但若没有完善的监察与修缮管理机制,那么耗时耗力耗资所打造的电力设施将大大削减寿命,其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也无法得到保障。故,科学合理的检查管理机制有着建立的必要性。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在于采技分析电力配网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规避由于检查和处理不当造成的危害。
3结束语
我国电力事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巨大的用电量与更高的负荷压力也都对电力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在分析配网技术和网络优化策略的基础上,笔者发表了一定的个人观点,希望对电力配网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为电力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家杰.电力配网技术改造现状及网络优化对策[J].电力资讯,2018(2):221-223.
[2]曾骏林.电力配网技术改造现状及网络优化对策[J].低碳技术,2018(6):132-148.
[3]张瑾.电力配网调度和自动化技术改造分析[J].经贸实践,2018(12):330.
[4]倪思平.电力配网技术改造现状及网络优化策略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16):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