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5期   作者:范志明
[导读] 随着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安全监控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摘要:随着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安全监控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促进安全监控系统向功能多样化、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监测发展。本文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升级改造
一、目的及意义
        2016年12月29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的通知》(煤安监函〔2016〕5号),要求:“大型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在用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其他矿井应在“十三五”末完成。KJ95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尚存在如下不足:
(1)传感器能够适用于采掘工作面应用场所,防护等级达不到IP65要求;
(2)系统具有预警、报警功能,但未达到升级改造方案所要求的分级报警要求;
(3)系统可接入瓦斯抽放、矿井压力监测、采空区监测等系统,但多网、多系统融合程度低,未实现井下多系统设备共缆通信,即井下设备级数据融合;
(4)部分性能指标不满足要求:
① 异地断电时间为2倍巡检周期,在煤与瓦斯突出等极端情况下不能快速断电,无法满足煤矿安全生产要求;
② 备用电源能维持断电后正常供电时间2h,不满足4h的指标要求;
③ 模拟量传输处理误差不超过1%,不满足不超过0.5%的指标要求。
(5)无存储加密功能。
        因此,在用KJ95N安全监控系统需要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提高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性能和安全可靠性,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的通知(煤安监函〔2016〕5号)的要求。促进安全监测监控多元融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矿井安全预测预警水平,实现安全监测监控信息的深度分析和综合利用。新系统同时支持安全监管监察,促进矿井合理有效使用安全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水平。
二、发展趋势
        (1)功能多样化,由单一的安全监测监控功能向综合智能监控发展
        系统功能倾向多样化,由监测环境安全参数(气体浓度、温度、风速等)和设备的开/停状态,向火灾监测与预报、煤与瓦斯突出预报警等综合监测上发展,为了减少瓦斯与煤尘爆炸、火灾、水灾、顶板等灾害与事故的发生,由报警或断电简单控制功能向各监控子系统数据融合、联动控制等智能化方向发展。
        (2)多参数监测
        根据AQ102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应设置甲烷、一氧化碳、温度传感器,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应设置一氧化碳、烟雾传感器等要求,即在煤矿井下特定位置会安置多个传感器,设备单独通信或采用总线共缆通信,建设成本高、维护复杂,无法满足现场建设要求。未来会出现同时监测温度、湿度,甲烷、一氧化碳等多参数传感器,以满足煤矿使用需求。
        (3)智能故障诊断
        监控系统单机传感器、分站、电源等设备实现故障检测,如传感器实现欠压报警、检测元件故障、零点线性漂移。在此基础上,厂家提供更高层次的远程故障诊断与专家系统支持,即远程、智能诊断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保证煤矿安全。
三、实现目标
        KJ95X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新版AQ620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及相关行业标准。系统基于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通信架构,采用分布式控制、多系统数据融合、即插即用、断线续传、电磁兼容、设备故障诊断等技术,对原有系统进行性能及功能大幅提升。为提高系统数据完整性,监控分站具有断线续传功能,当监测到系统主备机通信中断时对所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待主备机通信恢复后将数据上传至地面主机。系统容量大、速度快、更稳定、更可靠、融合深、成本低,安装、维护、使用方便,适应于煤矿安装使用。
        与人员定位系统的联动:当监测到基层矿井某区域有重大隐患或有灾情时,能够在大屏幕画面上提示该区域有哪些人员,并显示人员撤离路线,以便调度人员能够进行正确指导。
        与工业电视系统的联动:当作业现场设备运行故障时,能够和工业电视系统发生联动,自动将对应工业电视画面弹出显示,以便直观监视现场故障状况。
        与广播系统的联动:当监测到基层矿井某区域出现报警时,能够在相应的广播终端,发出报警声音。


四、关键技术
(1)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策略,实现主机故障情况下的本地、异地断电,保证井下安全;
        (2)更快的响应速度:系统采用基于事件主动上传的通信机制,同时将事件进行分级、分类,优先上传断电、报警等事件,提高传输效率和系统响应速度,减少异地断电和手动控制时间;
        (3)设备智能识别:系统可对传感器、电源、执行器等设备进行智能识别,即实现设备的即插即用,可智能识别设备型号、类型、量程等信息,通过简单配置即可实现设备的快速安装及正常工作;
        (4)设备级数据融合:采用综合分站,可实现IP矿播、人员定位、视频监控、瓦斯抽放等系统传感器、执行器、接收器设备的共缆通信,实现井下设备级数据及信息融合,节省系统建设成本,减轻系统维护;
        (5)地面信息融合:实现视频监控、应急广播、人员定位等系统的地面信息融合,并将各业务系统数据通过图形显示系统实现“一矿一图”信息显示,即在一张图上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的综合显示,从而方便煤矿用户更直观、便捷的了解井下情况,并实现井下联动报警、应急救援与指挥等;
(6)分体式传感器设计:传感器采用二次仪表+变送器组成,二次仪表可接入并自动识别不同气体传感变送器
        (7)分级报警:实现系统软件和传感器四级分级报警,报警门限可设置;
        (8)数字化传输:系统模拟量传感器、断电器及开关量传感器(除风门)的数字化传输,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
        (9)更高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10)自诊断、自评估:系统具有自诊断、自评估功能,自动检测并提示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分站、电源、传感器、系统软件等异常信息及处理方法,通知系统维护人员及时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11)更高的防护及安全等级:传感器防护等级提高到IP65,设备防爆形式提高到IA;
        (12)传感器在线标校:系统可实现井下现场在线标校,就地设置、取消传感器标校状态,提高标校效率,缩短监控时段盲区,提高井下标校作业安全性,减少误报警;
        (13)智能电源在线管理:实现电源工作状态、工作参数的远程智能检测,可远程、定期维护放电,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14)更高的数据安全性:为提高监控系统数据安全,系统对历史数据进行高效、可靠的加密存储,以防止违规删除、篡改监控系统报警、断电等重要数据;
五、社会效益分析
        (1)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使用,使安全监测系统数据更加真实可靠,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2)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使用,促进了矿井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使矿井淘汰模拟信号实现数字化矿山目标,为矿山互联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多系统融合、报警联动功能,实现了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利用,为应急救援提高了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了矿井的灾害预防能力及应急救援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其军.瓦斯监测系统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2007.
[2]王志敏.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技术在煤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2011,32(04):231-232.
[3]胡兴志.目前我国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J].矿山机械,2007,35(04):9-10.
[4]褚涛,段瑞威.安全监控系统若干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J].工矿自动化,2009,(03),87-88.
[5]朱剑锋.KJ333监控系统的应用探讨[J].煤矿安全2012,(03):175-176.
[6]岳一领,李东生.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煤矿远程监控系统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36(02),211-215.
[7]贾宗璞,杨波,贾祥芝,王红梅.一种新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7,(05),14-17.
[8]周邦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34,76-77.

作者简介:姓名:(1989.08.14);性别:男,籍贯:山西省临汾市,学历: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井通风与安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