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 河北沧州 061035)
摘要:中压电力线宽带通信(MV-BPLC),是利用中压电力配电网作为数据通信的载体,将配电网转变为通信网络。文章介绍了基于OFDM的中压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建立“MV-BPLC+光纤”生产性专用网络,解决了陆上油田“最后一公里”的通信网络瓶颈。
关键词:OFDM;中压电力线宽带载波(MV-BPLC);井丛场;通信网络
引言:通信网络是数字化油田的高速公路,负责井丛场与生产管理调度中心的双向数据传递,是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的基础。目前,大港油田主要通过无线网络(GPRS、4G基站等)蜂窝通信技术来实现井丛场的生产数据通信与远动。由于其存在低通信速率、高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等特点,油气井视频监控系统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配电网网络的结构复杂,分布广,节点多,覆盖了变电站、采油管理站和所有的油井丛场。中压电力线宽带通信(MV-BPLC)将中压电力配电网作为数据通信的载体,可以建设“MV-BPLC+光纤”生产通信网络。
1 电力线通信技术的概述
电力线通信(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是指用电力线作为信号的传输介质;在发送端,电力线通信技术把载有信息的高频信号加载到电流上;在接收端,通过调制解调装置将高频有用信号从电流中分离出来,送到计算机或网络等终端,从而实现了电力线上的数据传输。
1.1 窄带载波通信技术
窄带载波通信技术是指载波信号频率范围≤500kHz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数据传输速率较低。采用这种通信方式时无需另外铺设通信线路,安装方便、可以方便地将电力通信网络延伸到电力线路沿线,实现对各种信息节点的通信、管理。
1.2 宽带载波通信技术
宽带载波通信技术(BPLC)指载波信号频率范围>1MHz的电力线载波通信。它占用频带宽,数据传输速率高,数据容量大,双向传输,无需另外铺设通信线路,安装方便、可以方便地将电力通信网络延伸到低压用户侧。因其采用较高频率的载波信号,在电力线中信号衰减较快,因此在长距离通信中需要采用中继组网的方式。
1.3 技术对比
窄带和宽带电力线载波方式,在应用实施方式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如借助电力线网络实现通信节点间免布线或少布线,但在通信机制、通信协议、载波和调制方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别。两者相比较来看,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无疑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性能,在速率、可靠性、扩展性上的优势尤为明显。
1)宽带载波基于TCP/IP网络技术,具有完善的链路层和网络层数据保护与验证,远非窄带载波所使用的各种轻量级结点组织和中继算法可比。
2)宽带载波通信速率高,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可大大降低遭受突发干扰的影响,即使一次通信失败,也可迅速进行重发,确保数据可靠。
3)宽带载波芯片大都基于高性能32位核心和DSP技术制造,在技术等级和性能上都具有优势。
4)即使是在窄带载波较有优势的通信距离上,宽带载波通过OFDM等高性能调制方式,以及完善的中继组网机制,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大部分场合的应用需求。
5)宽带载波通信性能高、速率快、扩展能力强,但其成本相对于窄带载波并未增加多少,因此具有性价比优势。
2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技术原理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MCM,Multi-Carrier Modulation)。OFDM技术使信号在多个不同的频率上进行传送,使其信号的频带利用率大大提高,又通过特殊的编码技术,使其能有效地抵抗多径干扰,使受干扰的信号仍能可靠接受。
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
3 电力网结构及输电线路的传输特性
3.1电力网结构
配电网呈现阶梯式的分布:超高压、高压、中压、低压,如图所示。
电力网结构
超高压的范围是大于300kV,超过36kV的为高压,1kV以上36KV以下为中压,小于1kV指的就是低压。超高压和高压线为纯电力传送网;中压和低压线路构成配电网。中压线路直接进入油田井丛场的箱式变,低压线路进入油井设备驱动原油开采。BPLC利用配电网络来实现宽带传输。
3.2 输电线路的传输特性
输电线路用作信号传输线路时,其一次传输参数可用单位长度电阻R,电感L、电容C以及电导率G来描述。其中,R取决于导线的材料、尺寸等因素,G主要取决于导线的被覆层材料的特性。由于R和G的存在,信号沿线路传输时信号的能量不断损耗。
配电网中一段输电线路的传输函数H(f)还与信号频率有关。不同长度输电线路的传输函数的幅度随信号频率变化的实测曲线。由图可见,传输线路的衰减随信号频率和线路长度而变化,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线路越长,衰减越大,因此在BPLC频率分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信号的工作频段应在2-34MHz;由于低频段显示更低的衰减特性,故在室外线路上传输时宜采用低频段,如2-10MHz;使信号能传得更远一些;室内传输距离较短,而且电子器件在高频段产生的信道噪声小,所以在室内线路上传输时,宜采用高频段。
此外,线路的传输函数还与线路的分支程度有关。在中压网络中存在很多不同型号的电力电缆,这不但会引起传输函数衰减的增大,还会引起干扰,影响mv-BPLC的质量。
4 基于OFDM的油田井丛场中压电力线宽带通信解决方案
目前,大港油田的作业区和采油管理站已经建成了光纤通信网络;采油自然站和油田井丛场,因施工困难、高建设成本等因素,无法实现光缆敷设。通过“MV-BPLC+光纤”技术思路,建立油田综合生产通信网络。
该通信网络具有组网灵活的特点,可以组成星型通信网络、树形通信网络及混合通信网络,就近接入具备光纤资源的作业区、采油管理站、井丛场。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1)通信速率高
针对配电网线路距离、受干扰程度的不同,电力MV-BPLC应用层通信速率能稳定达到20M-150Mbps,运行稳定可靠,完全满足视频监控系统、工控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需求。
2)高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OFDM技术将信息分配在1536个子信道上传输,采取智能检测信道和规避干扰的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抗电磁干扰和多径干扰能力。对同频干扰,电力MV-BPLC的通信频率达到2-34MHz,远离一般电气设备所能产生的频率干扰,同时也远离6kV配电网的噪声和脉动干扰。
3)通信距离长
点对点的通信距离能达到1.5Km左右;通过中继模式(最高10级),可满足更长的线路通信需求。
4)工程实施简单
工程实施免布线,无土方作业,免断电安装,免调试;一般情况下,1小时左右即可以建立点对点的宽带通信通道。
5 结束语
“MV-BPLC+光纤”生产通信网络,解决了陆上油田的“最后一公里”通信网络瓶颈,对建设数字化油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毅波,孙艺敏.基于OFDM电力线宽带通信在小区集中抄表的应用[J].电测与仪表,2009,46(12A):43-45.
[2]曹建权,严登俊.韩敬东.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的发展[J].江苏电机工程,2004,23(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