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安市供电公司 吉林省大安市 131300)
摘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创先工作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取得了成熟的经验。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静态、动态和应急方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方法,以及与安全到位管理相结合的分级管控思路,可供其他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参考。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
1 引言
现代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十分重要,当企业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的各项风险影响因素充分了解并掌握之后,即可采取具有针对性及可行性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促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健康、持续及稳定的保障。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的价值作用充分发挥,在系统性风险管理的大力开展及管理人员风险控制意识的逐步提升下,为电力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2 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对于电力行业,确保电力安全生产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也是电力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然而,在电力生产发展的实际运作中,由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未落实、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工作态度不严谨、危险源辨识缺失、风险防控措施不落实、习惯性违章和不规范操作等等,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时时刻刻都应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电力生产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危险,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出现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有必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使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从而确保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3 安全风险管控
3.1 静态安全风险管控
针对各区域静态安全风险种类及等级,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设置区域安全风险告知栏、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和较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采取安全距离和禁入、禁火等管理措施,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提示进入人员遵守安全规定,了解安全注意事项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机制。
3.2 动态安全风险管控
动态安全风险辨识、分级后发布《动态安全风险清单》,执行工作任务时,按照清单上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在工作票、操作票上标识安全风险等级。执行过程中与到位管理制度相衔接,建立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的分级管控责任体系,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如:在检修作业或运行操作前,重大风险作业厂级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较大风险作业厂级分管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一般风险作业车间级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低风险作业则由班组进行管控。开工前,应按照“先到位,后开工”的原则,相关人员必须按规定到位,检查安全措施、人员及环境安全状况,确认工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合格后方可“签字确认”允许开工,达到分级控制安全风险的目的。
3.3 代替法
替代法表示将高故障率的设备摒弃,以低故障率设备取代,将安全风险发生率降低。科技发展下,电力行业设备也获得了显著的更新速度,将高效能、低风险的电力设备取代生产过程中的低效能、高风险设备。电力生产期间,除开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之外,还需将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同时也要适宜改造设备,以全自动化操作作为最终目标,如此即可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且还能将人为操作引发的失误降低,有利于电力设备可靠性、稳定性的提升,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4 强化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的策略
4.1 结合实际,构建风险控制体系
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不但需要制定风险控制总体原则,还需详细规定控制内容,以便合理把控电力行业生产各环节的风险,将风险控制目标顺利达成。具体来说,首先,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对企业自身情况详细分析,确保全体员工参与风险控制工作,将人为失误有效避免;其次,需将生产管理现有水平明确,查明存在于风险控制中的问题,在密切沟通、联系其他部门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升水平,为数据提供准确性保障;最后,重视风险控制评价工作。领导人员及负责人需对上阶段风险控制成效定期总结,并合理借鉴其他工作人员提出的建议。
4.2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应该重视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将每项电力生产管理工作都纳入到管理制度中,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保证生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电力企业还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就目前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讨论,并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生产的性质等,制定出可行的安全管理方案。同时企业还应该派生产管理人员到高校或者优秀的企业学习先进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等,电力企业在引进生产人才时,不仅要考查其专业素质,还应该综合审核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等,保证其能够胜任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电力企业还应该严格执行国家对电力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等,清楚地认识到电力安全生产、电网安全运行、职工生命的安全和国家资产等的重要性,保证电力企业能够安全运营。
4.3 加强设备管理和更新改造
(一)应用红外测温及在线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况,确保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二)加强设备隐患的排查整治和隐患的管理,对未消除的设备隐患要加强监测和跟踪,制定完善的应对预案,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三)加强设备的运行和设备检修管理。除加强日常的巡视、检查外,特殊时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各个时期重要线路通道和变电站的定期巡视、重点检查。要推行电网设备状态评估办法,合理安排设备检修计划,加强设备检修管理。
4.4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更新设备
在设备的建设期,对设计院出具的设计方案予以严格检查,将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对适合企业自身的设备进行选择,安装设备的过程中将检查与监督落到实处;设备运行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定期检查与维护设备,工作人员需将设备的具体性能充分掌握,结合具体规定与说明对设备进行操作,以使设备的损坏率减少,让其使用寿命延长;在设备检修期,应严格按照相关检修规则拆解检查设备,促进设备安全性能的提高。
5 结束语
在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中,保证安全生产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对风险的控制,其主要目的即是在潜伏期消除和控制隐藏的危险源,由于电力生产过程中随时都存在着发生事故的隐患时刻,如果不能在其爆发前有效控制则势必会造成严重事故发生,使企业乃至社会损失惨重,因此在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且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让企业的安全生产得到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 叶明.风险控制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11):129.
[2] 陈芝荣.探析风险控制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决策探索(中),2018(12):6-7.
[3] 郑丽强.基于风险控制的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16+87.
[4] 何亮.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2):147-148.
[5] 刘志远.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