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市陵城区供电公司 山东德州 253500)
摘要:近年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断加大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变电站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为实现供输电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管理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加强;电力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几点建议
引言
随着现今企业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对于电力能源稳定性的需求也在大幅度的上升,作为钢铁企业,大型设备的广泛应用和生产序列的紧密排布,这必须依靠电能质量的不断提高来予以满足。所以电力行业也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而在整个电力行业之中,变电站的变电运行又是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的重要模式,为了满足现今社会的需求,变电站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伴随着变电站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在运行过程中所隐藏的问题也逐渐的浮出水面,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影响了生产单位的用电需求,而且也会增加电力行业的成本投入。为此,想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就需要做好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精细化管理。
1电力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内容概述
(1)要依据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要求不断去完善管理内容和质量。我们知道,保障电力变电站的安全就是在保障电力处理系统的安全,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管理情况确定变电站管理目标,然后严格根据操作规范对变电站系统进行管理,包括变电站检修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设备运行操作安全问题以及技术处理问题等。通过确定以上管理问题,按照既定管理目标来实现,从而能使变电站运行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2)提前制定科学、规范的电力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规范。电力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一旦受到不良外界因素影响,变电站设备就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例如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电网设备受到低温、强降雪天气的影响出现的断网、网线断裂情况,极大影响了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其次,各类雷雨天气、暴雨以及火宅等情况都会使电力变电站受到安全威胁。基于上述情况,电力变电站维修人员必须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保证及时、有效的恢复电力系统。
2变电站变电检修技术
2.1设备状态的监测
变电站是一个复杂的整合集成系统,涉及用于输变电的一次设备及CT探头之后的二次设备和自动化物联网设备,智能电网条件下,还部署了基于IDC的私有云系统。运行在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信号模式下的变电站设备集群,使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并依赖不同的运行环境,所以其监测方法和监测需求较为复杂。变电站监测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可抽取结构、信息转换模式、信息传输模式、信号模式、数据治理方案、数据仓储方案、数据分析方案、数据预警方案等,不同监测需求下这些技术的组合模式不同。随着当前智能电网技术的逐步推进,电站建设水平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数字滤波技术作为电器监测的依托技术,且在云端使用数字化监测和大数据分析的监测系统,可以保证电气监测效率的不断提升。
2.2故障设备的诊断
采用设备状态比较法、震动监测法、红外温度监测法等可以对设备的故障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测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对物联网探头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预警数据。
3电力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
3.1电气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
电气变电站的运行安全管理应从明确职权分工、建立完善制度以及加强维护检修三方面进行。
首先,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将变电站管理人员分为两个队伍:①操作队伍,主要负责操作现场进行运行维护、隔离开关、巡视设备现场以及处理安全事故等工作;②调度运行值班员,主要负责操作自动化实施断路器操作、运行监控以及抄表记录数据等。其次,完善运行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设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以及运行值班制,岗位责任制应严格要求岗位人员,包括电气检修人员、自动化设备维护人员、操作人员、运行值班人员等必须分工明确、严格执行。运行值班制以及交接班制度要明确禁止运行值班人员连续接班,可以实施二班制或三班制,交接时要依据交接规范,做好前后衔接、手续清楚、责任明确等。最后,加强变电站运行技术的维护和管理。技术维护和管理是为了保障人身安全,提升经济运作效率。因此,电气变电站人员依据自身多年经验编撰的《电业安全工作规范》中提出要贯彻落实两票三制,具体指工作间终结、转移制、工作许可制、监护制以及工作票和操作票,做好台账记录、设备维修、整理检修维护资料,完善设备维护周期等,做到及时、高校排除安全事故。
3.2检修工程的状态优化
按照《规程》要求,变电站在带电检修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必须有效归档,对变电站设备运行、风险评估、状态检修等进行全面评估,对操作票的编制过程进行充分优化,状态检修的工作流程如下:(1)数据采集。通过物联网探头技术,对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采集。将运行数据与入网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设备正常运行的状态、故障的运行状态等都属于设备运行中所产生的信息。(2)状态评估。状态评估包括定期评估和动态评估。根据有关规定的技术标准要求,变电设备的外貌特征也要进行收集整理,在确定设备运行状态下,可采用动态化管理模式进行收集。(3)风险评估。根据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充分评估后,根据设备故障的预判,进行综合风险评估,特别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编制应对策略。(4)设备检修。设备检修过程中,根据《规程》要求,以及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对设备检修操作票进行编制并严格按照操作票进行操作。(5)检修计划。变电设备在寿命使用周期范围内,定制年度检修计划、长期检修计划和不定期检查计划来排查变电设备检修故障。
3.4设备维护技术研究
(1)仪表诊断技术。在变电站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各种线路短路或开关跳闸的故障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设备停止运行,同时也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在目前阶段,短路问题的出现较为频繁,一般都是因为接触点焊接不够牢固、导线接触不良等问题导致的。因此,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首先要及时将系统中电阻、电压、电流等展开测量工作,再加上标准的计算公式,推算故障的形成因素与故障的定位,从而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将问题进行修复,缩减故障的影响面积,有效减低损失。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红外线测温成像仪的技术优势来对变电站中的设备以及电缆温度进行测探,提前做好预防准备的工作。(2)直观法。直观法指的是技术人员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探测工作,该方法目前广泛应用到变电站设备的表面检测工作中。例如,变电站设备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内部的导线偶尔会发生爬电的现象,技术人员通过直观法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出是由于电缆接头的表面湿气重的问题,从而做好解决工作,直观法的优势在于快速及时,并且不用涉及到相关的技术工具,但该方法同时也对运维人员的经验与专业要求极高。
结语
现今的电力设备的技术水平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大时代,各种过去不敢想象的智能化变电站也随着时代的潮流建立起来,变电运转已经成为新型变电站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变电工作管理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制度和方法已经基本完善。在电网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机制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为了解决日后所要面临的各种挑战,就必须要从管理机制上下手,引进新的管理理念,运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来改变变电运转的方式,以这种新的方式来提升变电运转的科学化水准,为日后变电站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卫权.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技术[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3(9):109-111.
[2]张广一.关于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的研究[J].科技风,2019,(2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