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渑池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472400)
摘要: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电力企业更好地进行安全生产,必须加强电力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前,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仍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极容易酿成安全生产事故。为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关键词:本质安全理论 电力企业 安全管理体系
目前,部分地区电力系统运行中安全管理工作准备不足,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事故频繁出现,从电力本质安全管理的角度来分析管理方法是极为有必要的。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电厂装机容量在不断扩大,科技进步、环保要求也使其结构越来越复杂,进而使电力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要。由于当前阶段发生的电力事故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伤害,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说,相关部门要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此更好的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本质安全理论下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向
本质安全理论中明确指出要对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两部分进行合理把握,在上述基础上合理运用针对性技术手段,对设备生产体系的安全性进行强调,从而使各项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形成恒久型、本质型安全体系。因此,本质安全理论下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把握好本质安全这一核心内容,针对本质安全耦合模型形成相应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层次化管理结构。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从本质安全管理中的系统安全性演化机制及实现模型出发,思考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框架。笔者认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应以可靠的安全管理物态系统为基础,以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为规范,双管齐下,形成良好的控制脉络。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还要把握好文化系统的构建,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全面协调安全物态、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1.安全管理体系的市场化。安全管理体系是工业稳定发展的标志,因此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科学技术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电子自动化技术水平。基于此,企业除了要时刻关注产业发展之外,更要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同时,增加成本投入外,更要加强电厂之间、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促使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2.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技术。在电子化、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想促使我国安全管理体系不断进步,必须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真正属于我国的科学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多,尤其是对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力度不断增强。基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将目光重点放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上,从而为该项体系的完善加油助力。
3.随着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就需要大量专业安全管理人才的融入。对此,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接受思想教育并参加安全培训,不断提升其能力水平。而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人员来说,必须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促使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系统安全性意识。
三、电力安全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 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事故突出。安全是反映企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性衡量标准之一,是企业生产力的综合体现。在电力生产中,外包单位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现场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外包单位没有应急预案,对事故本身缺乏分析和防控机制。
2. 设备全过程管理不力,本质安全未有效落地。电力设备是电力安全生产和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只有设备安全可靠,才能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和电网设备健康运行。
在当前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一是部分单位未建立全面质量监督及管理机制,设备设计、采购、监造、交接验收等多个环节存在管理缺失问题。二是设备运维质量不高,设备状态检测和状态巡视检查不到位,未注重设备缺陷分析,对共性和家族性缺陷未进行源头治理,增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 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执行不力。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当前最重要的安全管理抓手,即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相关人员按相应的责任展开工作,保证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目前,企业内部存在部分人员对安全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自身安全责任不清楚、职责不明确,工作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部分管理人员履责不到位,安全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片面强调业务完成的及时性,忽视安全质量的过程管控。
四、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安全规范、安全标准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作为有力保障,推动安全管理由传统的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转变,并构建起预测预防型事故管理模式。首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各岗位人员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促使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其次,加强安全生产过程监管,严厉查处违章作业行为。电力企业要积极组织开展各专业联合巡查活动,加大各级巡检力度,消除安全隐患。
2. 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还要为作业人员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践行本质安全管理理论,保证作业人员所处环境符合各项标准。在电力企业生产中,工作人员所处环境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平面布置以及安全设施上都要与相关法律法规相符合。同时,将国家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融入其中,保证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不超长,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等都达到相应标准,最后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在创设良好工作环境的同时,将物态系统安全融入到本质安全管理中。通常情况下, 能够影响物态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湿度、生产布置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就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将物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物态系统本质安全。此外,还要构建安全管理系统,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监督体系,确保生产安全。
3.加强人员安全管理。电力企业人员安全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者和现场作业员工安全,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以及自身参与提升安全绩效的行为,现场作业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识别、排查、整治作业中各种危险因素的能力。为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人员安全管理,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首先,建立完善的人员岗位安全规范,强化职业操守和职业纪律教育,使人员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其次,将安全宣传教育贯穿于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中,使人员强化安全意识,并将安全意识内化为遵循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再次.培养人员安全技术素质,提高人员政策法制观念,使人员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管理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
四、总结
本质安全理论从本质安全出发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强调,形成了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了人为操作和机械故障下的设备安全,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逐渐深入,如何进一步完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本质安全内容与安全管理系统化、层次化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结合电力本质安全管理的原理,科学的布置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并且认真贯彻落实,才能够发挥本质管理的优势,提高电力系统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浩.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3):83-84.
[2] 周健.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低碳世界,2015(31):65-66.
[3] 吴志辉.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240.
[4] 谢森. 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