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时代正悄然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管理模式。依托大数据的技术优势,电力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文章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针对企业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推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在现代档案管理模式下,大多数电力企业已将传统的纸质档案通过数字化技术转换成了便于存储和查阅的电子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整理、保管等环节的工作量得以减轻。同时,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打破了检索和查阅的时间、空间限制,档案利用变得更加便捷。作为一把“双刃剑”,大数据给档案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档案工作也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海量电子数据如何存储、数据安全如何保障,以及档案服务质量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这些都是摆在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电力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1“大数据”与企业档案管理
1.1“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又称巨量数据或海量数据,随着公司电子文件应用的推广,数字档案和全文数据库是数字档案馆藏资源的重要增长点,其数据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存储的数据总量成了名副其实的海量规模。近年来,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已经在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深刻影响着电力企业的档案工作,为当前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2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电力企业档案主要由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两部分构成:包括公司在规划、设计、勘测、施工、生产及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信息记录。在社会信息化的建设背景下,我国电力规划设计提出要“积极推广、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成果”。各地的电力设计企业纷纷将“数字档案馆”纳入信息化建设中,数字档案馆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但从实际工作来看,大部分企业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仍然停留在存量档案数字化阶段,缺少对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知识管理。
1.3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的发展为当前的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众多新挑战:一方面,数字档案资源集成与分析的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数字档案资源数量巨大、类型多样、来源广泛、时效性突出,对企业数字档案资源的集成管理和知识挖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软硬件环境的挑战,海量新增数字档案资源对企业档案管理系统提出挑战,已部署基础设施和网络架构难以跟上大数据时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速度。
2大数据时代电力设计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2.1档案数据资源激增且种类繁多
电力产业从生产、运输、运行到销售、计量、使用、结算、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企业开发了覆盖各个管理环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平台。从这些系统平台中生成的数据资源最终流向档案管理系统,成为档案收集的对象。在管理过程中,不同部门的工作任务有时还会存在交叉(比如从各部门抽调专家成立的项目小组)。因此,不同管理系统之间针对同一事项会产生重复的数据信息,汇总到档案管理系统就会导致重复归档。
2.2档案安全建设亟待加强。
大数据时代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不仅包括对档案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更重要的是对档案形成者的知识产权和档案信息内容安全的保护。虽然,企业档案管理系统是在局域网下工作,但仍有可能会遭到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的攻击,造成系统破坏或信息泄露。同时,管理系统中的数字档案资源可以提供下载功能,在方便用户利用档案的同时,也为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2.3用户对档案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已经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一方面,企业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但未与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使得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无法实现在线归档。另一方面,现有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仍集中在存量档案数字化上,缺乏对数字档案资源的组织、开发与利用,使得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资源尚不能满足企业的日常工作需求。
目前,电力企业使用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普遍将核心功能放在档案整理上,而“档案利用”仅是其中的一个辅助功能,只能实现档案目录检索,查阅数字化的档案原件。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利用需求由对单份文件的检索转为对多份主题关联文件的集成查阅,目录检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检索的准确性、便捷性和全面性。
3.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
3.1做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档案数字化,根据企业的档案利用特点,优先对价值较大的重要档案进行数字化,在分步推进的基础上逐渐完成企业存量档案数字化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数字化档案的检查,依据《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及《国家电网公司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等相关工作标准,做好数字化工作的质量控制,保证数字档案资源的可识别、可利用。
3.2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
电力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利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档案服务工作的“量”已有了大幅度的增长。那么,档案服务的“质”又该如何保证?这与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档案人员既要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前沿的信息技术,成为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档案人员要确保归档内容的真实、完整和有效性,并加以鉴定、分类、划分保管期限,防止交叉、无归档价值的信息进入档案系统。另一方面,档案人员要秉承电力行业的服务理念,做到用心服务,满足当前用户对档案信息多元化的需求。此外,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档案数据分析服务,也可以利用关键词检索和系统联想功能,为用户推送更多的相关信息。通过对用户的利用方式、档案类型、用途、数量进行统计、利用效果分析,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掌握用户档案利用的总体趋势和方向,档案服务工作也能做到“知己知彼”。另外,还可以每年对用户开展满意度调查,收集用户对档案系统、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档案人员认识档案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并针对性地加以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档案服务的满意度。
3.3“文档一体化”管理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现有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对接,将收文发文档案等模块按照各自流程分块实施,同时各模块的信息数据共享,有效提高各类信息数据的利用能力和归档管理。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和整理。在软件对接时,要注重对档案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的优化,将电子文件的管理要求融入到办公系统的功能设计中,真正实现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3.4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
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数据安全保障作为前提,一切工作都是徒劳。档案信息的安全威胁一方面来自人为因素、设备硬件故障等内部管理,另一方面主要来源于外部网络。因此,要做好档案的安全防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全体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其次,建立网络安全屏障。利用各类安全软件、身份识别技术、信息加密技术、访问权限设置等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和非法用户的攻击。
4总结
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档案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电力企业应当紧跟大数据时代的步伐,在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毓玲.论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模式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67.
[2]王思倩.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新变革[J].城建档案,2019(2):64-65.
[3]陶琨.新时期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