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教学心得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5期   作者:张惠茗
[导读]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我为了能够高效的工作,尝试了很多的做法。我觉得这二十多年里,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自己最满意的做法应该是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读书,有着亲身的体验。 经典的书籍是人类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阅读,人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各种优秀的人做朋友。
        阅读是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如果学生能打开这扇门,他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眼前看不到的精彩的世界。阅读可以让他们聆听窗外的声音,也可以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战胜眼前的孤独。
        我想让我的学生也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认识更多的优秀的人。我决定从我的工作入手,让他们尽可能的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我教的班级中,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书。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偏僻的乡镇,孩子们的监护人文化素质都普遍不高,图书的来源一直有限,好多年以前,我曾经就想尽办法,比如让学生们带自己家里的书到学校来,建立班级图书角。动员同学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等各种办法。那时候我们图书角的书大多是作文书,真的挺寒酸的。现在好了,现在学校建立了开放的图书室,我们所有班级的学生就定期在图书室借阅书籍。
        在我的班级中,“允许闲书进课堂”,一直是我的宗旨。一本语文书是不能满足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要求的,鼓励孩子们书包里背上自己喜欢的闲书一直是我的习惯。在我的班级中,孩子们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张老师,我把作业做完了,就可以看课外书了吗?”他们都可以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可以!”尤其是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比较快,在等待学困生的过程中,他们有很多的时间,为了不浪费这些时间,我鼓励这一部分学生把这些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一天都能读好几本书,而且全不耽误学习。
        为了能让学困生也能有时间读课外书。有时候,我就停下上课的脚步。一周专门安排两节课,这两节课我们不读课文,不写作业,专门用来读书。
        为了有效的推进课外阅读,我在工作中还做到把对课外书阅读的指导也写进了教学计划。对课外阅读我尽量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我在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把指导读课外书和读课外书的时间作出了一些安排。为了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我把阅读与单元教学结合起来。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课本内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每学一组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读。


        比如我们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的文章,教材上推荐了意大利的名著《爱的教育》。我让同学们去图书室借来这本书,班上还有两个同学说自己买的有,我就吩咐有这本书的同学把书拿到学校,让同学们相互借阅。我会认真的去督促读书的进展,过几天就要问一问,哪些同学读完啦?适当给与表扬。鼓励没读的同学赶紧去读。
        我自己读书,是喜欢陶渊明式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我对学生的读书方法加强指导。在阅读课外书时,也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如“眼到、心到、手到”等。并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有意识的摘抄、背诵自己喜欢的语言段落。
        为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以前我还别开生面的举行一些活动,学生在有了一定课外阅读积累之后,怎样让学生把读到的知识释放出来。我们班定期开读书汇报会。可以在读书汇报会上讲自己读到的故事,朗诵自己读的诗歌,可以汇报自己都读了哪些书。平时读书,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有什么想记的就记下来。自己的书还可以剪下来粘贴在读书笔记本上,还可以给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插图。或者把金黄的银杏叶片夹在笔记本里,看起来更美观。在一段时间之后,全班举行读书笔记展览,评出优胜者给予鼓励。或者过一段时间办一期读书手抄报。把自己一学期读书的积累、收获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评出优胜者。以前我就是这样,自己在工作中自创,摸索着做。现在我们学校对课外阅读这一块也非常的重视,我们全校的学生每一个月都要填写一张阅读记录卡。还要在课外使用我们自编的课外阅读材料《漫步诗词》,我们的广播系统每天都要把《漫步诗词》里的诗词轮流的播放,这样让学生耳濡目染,真的效果不错。我在上这个单元的日积月累的时候,同学们大声告诉我说,张老师这诗不用教了,我们都会背了,因为广播天天都在放呢!无论是填写阅读记录卡,还是使用课外阅读材料《漫步诗词》,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积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总之我们用各种办法,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热爱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
        多年以来,我教过的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无论是过去还是在接触新教育以后的现在,我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有意无意的熏陶并督促孩子们有时间就多读一些课外书,让他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希望他们能自己找到人生的指路明灯。
         教师是一粒火种,学生是一盏盏渴望点燃的灯,如何让每一位走进校园的孩子都能燃起希望的光芒,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人终身思考的课题。而我们所做的就是用阅读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希望的大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