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5期   作者:王琛
[导读]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越发地紧缺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越发地紧缺,对土地利用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地整治工作正在从以提升耕地规模为重点向提高耕地质量和生态质量方面转变,这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且任重道远的任务,根据全面土地利用管理方法系统地对土地做出规划和管理。在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基础上,要把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产和生活的质量提升,大力增强土地生产力,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作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之一,伴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的整治工作和土地情况,针对治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推动社会生产进步,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问题;解决策略

1、概述
土地整治就是为了将土地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的环境资源进行综合治理。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区域总体规划、城区规划、土地资源进行整改建设。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益恶化的当下,去改善人类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将土地整改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并达到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的目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对于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所以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就要顺应发展趋势,对土地资源进行土地整改措施,通过生物、物理或其他形式进行综合有效的处理。土地整治主要有三种形式,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这三种形式是在现阶段最为合理科学有效的方式。

2、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1 对水资源的影响
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为水资源利用造成了负担,农田、环卫、发电厂等单位都对水资源提出了要求,要保证水资源的充足并能够为这些单位充分供应,但是这些单位的大量用水也给地表水层带来了负担,改变了水层结构,造成水资源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并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整治过程中一定要水污染、水浪费、等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
2.2 对地表植被及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在土地的整治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不确定以及建筑设施等都会对整改地区的植被造成危害,不管是自然植被还是人工植被都形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加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否则,植被景观会趋向于单一化,生态环境不会拥有多样化的发展。这些都会使土地的结构功能丧失。应当考虑到节约成本等因素,再开发荒地道路等应对植物格局进行考虑减少不必要的植被危害。
2.3 对环境及经济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作的进行,不仅影响到环境,更因为其具有一定的规模及强度的特点,对整治土地的人文环境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改变土地布局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地居民以往的生活生产方式也间接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基础。因此合理的布局土地资源,全方面的考虑整治工作过程并结合有效的方案,会减少农用地占用未开发农用地等一系列来自于土地利用率下降的压力,也解决了当地劳动力过盛的问题。       

3、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方面的发展建议
    3.1 完善规划体系,增强生态建设的操作性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的规划体系,从生态建设的角度重新审视土地整治工作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技术,将生态建设作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在技术上、人员上、工作方法上,全民提高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首先,土地整治部门要建立宏观的生态网络规划,将城市、农村、湖泊、河流、耕地作为相互独立又各自联系的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提高对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宏观生态网络的关注,从单一重视技术指标的规划体系,发展成为利用宏观规划,进行系统、科学的各地区综合整治的体系。其次,要对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陕西省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将区域内的土地按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划分为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工程类型区、陕北黄土高原工程类型区、关中平原工程类型区、陕南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既注了重生态建设的整体性,也保障了生态建设的差异性,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3.2 推广生态技术,搭建生态技术支持平台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推广生态技术。第一,生态技术的推广要分尺度、分层次,做好技术推广中的规划分析与整合,更多的考虑与实际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问题相关的工程措施、产业技术等,将土地整治对河流、湖泊、城市绿化用地的影响降到最低。采用缓冲带技术、防护林技术、间作套种技术等现代化的生态土地整治技术,提高生态建设在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第二,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技术推广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土地整治部门要将生态技术推广与土地整治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专项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
    3.3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增强环境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必须要参考其他国家对于开展土地整治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生态保护纳入法律范畴,使之成为土地管理法中的一部分内容,促进全社会对于生态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意识。从法律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要与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等多部门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合作,提升在生态保护立法的主动权,推动土地整治进程顺利进行,并实现生态保护的总体目标。除此之外,土地管理人员应大力进行生态建设宣传,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土地管理管理体制内的知识培训。从绩效管理、人事管理和思想管理等方面作为入手点,培养土地整治工作者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例如,在洞庭湖周围进行土地整治时,湖南省政府充分利用双微平台,对洞庭湖的美丽生态环境进行了宣传,整体上增强了相关人员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了解。
     3.4 发展生态产业,拓宽民众参与渠道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发展生态产业,吸引最广大的群众参与到生态建设的工作当中来,充分重视群众的力量,发挥群众的作用。首先,要将生态建设与土地利用的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城市,要加强对污染严重的工厂的土地利用管理,在农村,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与绿色农业,建设产业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合理的产业布局。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产业与农业产业中有意义的部分,引进先进技术,扩大群众支持与群众参与。

结语:在当前情况下,由于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处于初级阶段,缺少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土地管理制度,所以应当更加注重土地改革工作。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是否合理关系到土地资源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关乎到了人与换环境和谐发展,关乎到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还影响到了社会安全。所以相关部门要做好合理科学的土地整改设计,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秀美,任艳敏,潘瑜春.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77-684.
[2]周秀芳.探讨新形势下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21):110.
[3]张文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莱西市夏格庄镇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一些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7):30-31.
[4]夏凡.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528(06):238+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