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赵进伟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3期   作者:赵进伟
[导读]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是保证变电站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
        摘要: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是保证变电站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作为电力系统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采用科学管理方法与设备维护措施能够有助于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对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运行管理;设备维护
        引言
        变电站作为将电能升压、低压的场所,是电能传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变电站工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稳定性及安全性。因此,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管理者就必须积极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查,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及设备保养,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进行排除。同时加强对变电站值班员在检查意识方面进行培养,将经常出现故障的设备做出重点巡查及保养,这会对变电能够稳定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1变电运行的基本模式
        传统的变电站运行是由人工值班的方式进行,在科技日益进步的现代社会,传统方式退出舞台,无人值班的方式成为主旋律。通过专业操作人员利用先进智能的科技设备与技术针对变电系统进行管理与控制,减少了人力的大量投入,方便进行远程操作,整体节约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无人值班的模式具备很多优点,但是由于我国在无人技术层面技术还没有十分成熟,所以目前在特定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工作人员在现场作业,确保变电系统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目前,在变电领域的管理制度逐渐成型,比较有代表性的制度就是责任制,主要指的是维修和执行作业的过程里,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上面。该方针可以实现两个效果,工作效率的提升,及时维护系统,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保障人员安全。鉴于在变电运行维护的期间需要倒闸的操作,采取该行为可以实现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降低事故风险,万一意外发生,也有相应责任人承担责任,避免了很多麻烦琐碎的事情。
        2变电站运行常见问题
        由于变电站的运行需要很多的设备维护,异常和故障的发生概率大且复杂,人员的思维容易疏忽大意。因此在变电站的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同时变电站人员可能因误判断,造成误操作,以及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造成误操作,这些情况会造成经济损失,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安全。人为误差是变电站运行安全的直接原因,人为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操作者技术水平不达标,精神不集中,安全意识薄弱等造成的。
        3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措施
        3.1?实行交接班制度
        电力设备的维护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做好电力设备的维护工作能够更为高效地发挥设备的价值,有效避免运行过程中的设备故障。电力设备的有效维护需要采用交接班制度,设备的维护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测,记录设备检测情况,并认真对设备进行检修,这一系列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较多,会使得工作人员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产生比较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交接班制度的实行可以给予相关工作人员充足的休息时间,在工作时间里更为高效地发挥自身所长,实现高效率工作,将设备维护工作完成得更好。另外,还需注意,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交接班制度的监管,敦促员工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严格遵守交接班的时间,检查无误、交接班双方签字后才可换班。交接班制度的落实能够明确各人责任,增强设备维护工作的有效性,保障电网的平稳运行。
        3.2提高变电站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
        变电操作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程位置,它更注重专业技能和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然而目前变电站运行中的专职工作人员较少,其中大部分是兼职工人,有些人没有进行严格的培训。他们是变电站操作的中间位置,但他们对电气技术的理解并不全面,不清楚变电站运行中的故障点,故而容易影响变电站运行的质量。同时,有些人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使他们不愿意承担变电站操作的责任,造成变电站运行易出故障,极大地影响了变电站的运行质量。

因此,区域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为员工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以提高变电站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3.3变电设备的维护更新
        电力设备的管理对变电运行作用巨大,设备在制作完成出厂时需要进行相关测试,认真记录每项测试内容,保证设备的每项功能都能很好的发挥功效。调试和安装是重点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指定的安装质量验收标准去执行,增强电气设备的维修检查与看护,经常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上报处理。尤其是有过事故发生的设备更要加强观察,设备有问题就立刻维修处理,尽量消除设备的安全问题带来的事故风险。现在可以使用的技术有很多,例如利用超声检测,色谱分析法等方式判断变电设备的绝缘性是否良好,红外成像、红外测温、跟踪测温等技术可以实时检测变电运行的情形。电气企业要与时俱进,适宜的引进相关的先进设备,它们可以全天24小时监控变电系统的运行,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刻发出警报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变电运行的安全指数。
        3.4加强一体化的安全管理
        要想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一体化工作,就要相关管理人员协调整体团队的工作。根据团队的工作内容进行技能层级划分,对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调查、了解,同时对在运行操作、维护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制定详细的技能划分。在做好日常运行、维护的同时,应及时收集团队工作人员实际情况,通过考核、监管机制、团队建设等多种方式凝聚团队力量和工作执行力。在检修工作方面,定期对设备不同电压等级的问题进行收集和分析,组织业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工作。在管理设备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维护,避免出现抢修,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对电力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
        3.5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设备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电力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电力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使检测系统智能化,以数字化程序来监控管理设备。对电网运行中的设备进行更为专业、精准的检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更为及时地发现设备的缺陷,将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负责人,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设备管理既能够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能够有效避免设备问题的遗漏,对设备维护和电网安全运行大有助益。
        3.6制定合理完善的设备监测管理措施
        为更好地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进行管理,能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针对实际的变电运行情况制定出完善合理的安全监管措施。在更新电力系统变电设备之后,就要优化以往的工作方式,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避免在电力运行中出现问题。针对检测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修改善,保证变电运行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信息传输特点,通过电子监控设备来实现对变电设备故障问题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故障设备。另外,还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工程技术,结合实际的电力系统,来模拟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从而对变电设备以及整体系统的安全问题与隐患进行有效的预估和排查。
        结语
        总而言之,变电运行作为电气企业的核心,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熟悉处理应急事件的综合能力,对电力行业至关重要,先进的设备以及维护保养,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每项细则,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才能提供稳定高效的供电能源。
        参考文献
        [1]刘华喜,丁倩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分析[J].通讯世界,2018,25(12):81-82.
        [2]叶红军.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的维护分析[J].农村电气化,2018(12):24-25.
        [3]龚伟.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分析[J].低碳世界,2017(35):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