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中不同的领域都在进行着不断完善和改革。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使得电力部门的工作也在向着自动化的方向迈进。在电力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使用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形成。实际上,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电网单位的供电和配电工作,只有应用自动化的技术才会不断提升工作成效,满足社会发展对供电、用电提出的不同需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浅谈信息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智能电网
引言
智能电网的发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供应模式,智能电网的供应模式是开放式的供应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动态性特征,在智能电网严格的监控和精确的测量下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开放式的供应模式,所以智能电网的精确测量非常关键,保证智能电网的调控也非常关键,可以智能化的控制每个节点的能量。
1供配电监控系统
信息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建立一个实时的供配电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是用于监视并控制电力生产与供应过程的,以计算机、通讯设备、测控单元为基本工具的一套固定化系统。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及广泛应用,为了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顺利、安全播出,管理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固定的监控中心监控变配电现场的运行工况,开始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作为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的运行,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开关状态监测及远程控制。该系统主要由现场监控层、通讯网络层以及系统管理层三部分构成。其中现场监控层主要是对整个配电系统进行监视控制并将实时采集的导数据利用通讯传输层传递给系统管理层;通讯网络层则是以以太网为基础的通信网络,是电力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传输工作层,起到连接监控层和管理层的作用;系统管理层则是由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构成的。主要用于分析研究接受到的数据信息,并借助相应的软件判断配电系统行为是否正确,如果发现失误的地方,会及时进行分析,制定出解决的办法,并传输给监控层及时解决问题。
2供配电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2.1配电网台账数据质量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市场中,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于电能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因此,电力企业为使得人们的电能需求得到满足,需要加强配电网建设工作。在配电网的不断建设过程中,其中产生的台账数据信息也逐渐增多。因此,对于产生的台账数据信息,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好数据信息的收集与管理,这样才能提升数据信息利用率,从而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有效的数据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保障。
2.2电网结构的标准化
以供电局设定的规范模式为基础,进行电网结构的标准化设计,按照科学标准进行配电网络的结构制定及调整,通常将配电网络结构划分3层次,对于不符合目标设定的环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10kV电网中的薄弱、转供能力差的结构,优化环网结构,从而改善整体线路的环网率,满足配网自动化先决条件。
3供配电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3.1供配电系统的应用特点
提升系统运行安全性,智能配电网故障处理技术能够检测出电力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检修,而且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系统可直接隔离故障路段和其他区域,可以自动检测出电网的安全隐患,同时将故障路段与其他区域电网隔离开来,以防故障范围扩大,最大程度保障整个配电网络的安全性,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减少配电网突发故障给用户带来的影响。
3.2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网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配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大量的电力设备、传感设备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应用到配电系统,提高了配网运行效率。配网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配网系统的电压、电流、谐波、无功功率等信息,配电自动化技术将电压、电流、零序电流、电压波动闪变、电压偏差、无功功率等数据信息发送到配电系统的信息管理中心,并将这些反应电能质量数据信息自动生产报告,为供电企业的配网系统维修和管理提供参考。同时对配电网的规划和新用户的入网点提供有效的依据。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各地建设了大量的充电桩,由于充电桩运行规模不确定、呈现非线性特点,对原有的供电系统电能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大量电动汽车就接入到配电系统,可能产生大量非线性谐波,造成功率波动、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影响到配网系统供电质量。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检测充电桩的运行情况,并将数据信息采集到配网系统,配网系统对充电桩的运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到各个区域分布式电源的运行规律,进而采取有效的调度管理方式,解决城市配网系统供需不平衡问题。
3.3供配电信息化管理措施
3.3.1明确主要功能
明确信息化数据采集设备功能,该功能主要就是采集数据信息功能。本文将从不同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设备为例进行分析,分别是自动化高清摄像头数据采集功能,以及数据传感器数据采集功能。高清摄像头主要是对检测范围内,相应的设备展开相应的监测与管理工作,检查设备是否存在位移等问题。与此同时,数据传感器主要是对设备内部的运行情况问题进行监测,如果在设备中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保障。
3.3.2基于PLC供配电监控系统设计
在本系统中,将PC机作为监控单元,主要功能有:第一,数据采集。采集数据。在系统运行当中,将全面的收集、记录配电房当中不同设备温度、湿度与门禁信号相关情况,时刻把握设备运行状态;第二,能够有效的研究配电房运行情况。具体来说,能够把握其中变压器的容量与数量,对于变压器在正常运行当中存在的功率损耗进行掌握。在设备运行当中,如果负荷发生变化,则需要选择最佳方式,将变压器的切除、投入等方面作为重点对待,在实现资源节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第三,在系统运行中,也将时刻采集配电房电压、电力相关参数。为了能够更好的起到资源节约效果,在监控当中,需要能够结合电压参数投切电容器、功率等方面,在控制功率的基础上保证满足基本需求。
结束语
供配电系统信息化建设未来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目前,供配电系统绝大多数都是二维的平面线路模型图,这种模型只能呈现简单的电力线路结构,并不能完整地还原复杂的楼宇之间以及其内部的电力线路分布。将供电系统线路与实际建筑模型相结合,建立一个三维的供配电系统动态模型,可以使整个医院的供配电系统可视化、立体化,极大地提高配电系统的运维效率;此外,在互联网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时代,如何将电力网和通信网进行深度结合,在其他的能源系统配合的基础上,使配电系统能够智能的调整并优化供电负荷,在实现安全与稳定的同时,能够有效地节能降耗也是未来的供配电系统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朝蓓,夏鹏杰.浅析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0(02):52-54.
[2]佟胜伟,刘星雨,张利来.供配电设计及电力监控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32-33.
[3]王宁.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门窗,2019(24):298.
[4]方亮.供配电监控系统的信息智能设计与实践应用策略[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12):103-104.
[5]徐卫民.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9(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