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6期   作者:刘孟涵
[导读] 摘要:电力企业是国家的主要能源之一,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身份证号码:11010219881222XXXX  北京市  100096)
        摘要:电力企业是国家的主要能源之一,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若要发挥好电力企业相应功能,实现企业营收与服务大众的目标,电力企业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其旧有的不适应的系统和体制,其中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起到了对企业发展的监管作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实践
        引言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是以传统审计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原有审计方法和模式,一方面,不光从本质上改变了审计人员原有的思维习惯、知识机构和组织方式,还使审计对象和范围得以拓展;另一方面,使原始数据处理不但具备了自动化、存储无形化、输出实时化等优点,还使整个审计系统具备了自动统计、汇总、分析、报告等先进功能。但是在具备了以上优点之外,还会引出一系列问题。
        1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意义
        1.1实现审计管理规范化
        审计管理模式在审计管理软件的应用情况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上级审计机关传递下级审计机关相关管理信息都是以红头文件为材料,当前都是以电子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送,上级审计部门以审计管理软件为平台,利用电子数据包监控下级审计管理工作,并对审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分工和权责的划分;在同一的软件系统内,下级审计部门也可以利用相关特定功能实施相应的审计管理工作。比如国家电力公司自主开发的审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就是采用这样的一个管理模式。
        1.2保证审计作业规范化
        审计工作指导手册是实施审计工作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成绩、规范审计行为的有效方法。因此审计指导手册的电子化更进一步为审计人员应用软件起到了一定导向作用,从而可实现审计程序的快速编写,进而应用所编写的程序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例如,使用中岳通用审计系统的陕西省电力公司,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中岳通系统内部设置的电子化审计工作流程方案,并结合实际,编写相应的审计方案,从而可以应用所编写的审计方案合理实施审计。
        1.3促进审计文档规范化
        由于审计过程需要输出很多复杂的审计文档,如果采用计算机平台的话,我们就编制标准模板,将常用的审计方案、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系数编在模板里,从而形成相应的模板库。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调用模板标准文档,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又能够保证输出统一标准的部审计文档,从而促进审计文档规范化。
        1.4便于审计质量监督规范化
        为了规范审计质量监督体系,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确保能在各审计环节都设置相应的质量监控点。例如:可以在审计人员编制、主审校核、部门审计负责人审定等环节设立控制点,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审计人员操作的前提下,对审计工作各环节实施监督。另外,这种审计模式可生成操作日志,日志里可记录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这为后期审计责任的追踪复查提供了便利条件。
        1.5提高审计结果的层次
        对于国家内部审计部门而言,他们的相关审计工作已经从传统单一化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转变为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多元化形式,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新兴审计形式,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评估,来明确相关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分析企业或项目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分辨出内部审计在宏观经济运行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整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在审计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制定好需要统计项目的指标体系,从而保证整个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电力工程审计中的问题
        2.1事前审计不充分
        事前审计工作在电力行业中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事前审计工作缺乏统一性和规划性,造成项目审计工作缺失。

在电力工程建设前、立项之初,对工程调研不够充足,从而造成实际成本超出投资预算的情况。这样的项目通常缺乏细致的计划方案,无法区分新建、大修工程之间的差异性,最终项目施工方案变化无法申请或审批,即使通过审核也会造成实际工程与计划工程之间有着较大差异,给审计工作造成严重的困扰。此外,在工程施工前招投标环节也存在着审计缺失等问题。招投标规定是为了确保行业公平竞争,避免出现腐败情况,但在实际操作当中,由于审计部门参与性不足,很多活动游离于审计机构监管外,招投标行为无法满足政府提出的既定目标,从而出现了很多违法违规现象。
        2.2事中审计缺乏重视
        传统设计工作主要是以事后审计为主。实时上,事中审计是确保审计效益的重要手段,如果不重视事中审计会发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例如在实际施工当中,签证作为决算审计的重要参考资料,要保证签证的合理性、真实性,但是我国电力市场行业在此方面还存在着审计缺失问题,部分企业在签证中哄抬工程造价,从而影响工程最终效益。除了现场签证外,在资金方面还存在着管理不严谨问题,造成资金拨付、施工进度不协调。
        3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实践探索
        当前,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的运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采用统一的计算机审计软件,以便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及审计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水平;二是利用审计信息化方式来丰富电力企业审计手段,以便开展多领域协同审计作业;三是将所有电力信息网进行平台化,以便关联省、市、县三级审计部门,从而达成整体审计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四是将审计信息系统对全公司所有部门全方位开放,以便促进审计成果能够实现在各部门运用及有效提高各部门业务管理水平;五是达成与公司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并最终实现业务集成,从而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若要解决上文发展现状中描述的问题,就需要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与实践进行深入探索和改革。首先,提高企业领导阶层及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对审计人员和企业领导阶层进行相应的计算机技能和知识培训,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审计制度,建立审计人员在信息化审计方面的具有可行性的绩效考核标准。使得审计信息化真正成为与企业领导及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逐渐转变企业工作人员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知。其次,对于数据采集、存储、提取和分析问题。信息化的内部审计强化“实时反映、实时分析、实时监控”,将完整的底层业务数据按照“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编码”原则关联是从传统的抽样审计到全覆盖的信息化审计转型的基础。除了为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收集建立统一的标准外,电力企业还应加强对信息化审计软件平台的开发,解决软件响应慢,数据搜查不准确,分析类型不全面等问题。在提高各个业务部门数据共享意识,打破业务壁垒的同时,还应设立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人员的数据查询修改权限,以防止数据被擅自修改或者数据丢失或泄露的状况发生。最后,电力企业审计部门还应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关技能,提高其素质。具体来讲,尽管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强调的是对于审计业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摆脱传统审计所带来的局限。但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能否顺利完成还在于人。信息化审计时代,企业不仅要定期对员工进行金融和审计相关知识经验的培训,还应加强对员工的计算机和审计知识培训,建立相应的上岗考核制度。除此之外,还可聘请信息化审计领域的专业人才,对本公司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或者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解决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员工中间,建立定期经验交流制度和师徒制度,促进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真正促进企业运行效率,发挥企业信息化的效力,实现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监控作用。
        结语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实现信息化,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不管是各部门独立管理方面,还是各部门协同管理方面,信息化都起着纽带作用。内部审计信息化将会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会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娜娜,马莉娟.深化内部审计信息化支撑电力企业改革[J].电子世界,2019.
        [2]陈盛华,杨佳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
        [3]徐健志.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4]吴秀贞.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
        [5]沈虞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与实践[J].全国流通经济,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