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张先颖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当代电力学文化》2020年5期   作者:张先颖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兴起是在可持续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兴起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最大程度上提升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智能电网系统为各个领域中的电力工作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智能电网的有效运转是建立在智能化的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基础上,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够有效满足智能电网的应用要求,提升智能电网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运行;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与居民用电量的日益增大,电力调度系统逐渐成为电力企业的重中之重。作为电网的中枢神经系统,电网调度系统每时每刻均汇聚了海量的信息,如何智能化的处理这些数据并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成为电网实现区域协同调度急需解决的问题。
        1智能调度系统概述
        智能调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通过使用抗干扰的通信设备和电力仪表,采集至监控管理软件组态,形成智能化集成型电网调度综合应用的自动一体化平台。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生产生活的用电规模以及用电数量不断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运行稳定、传输质量高的电网系统,以此来保障供配电的稳定、可靠与安全。在智能电网环境下,伴随着电网运行能力的不断增强,需要在电网调度方面积极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依托于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实现对电网的全过程监测,同时也能够实现决策的科学性与全面性,还能够在很大限度上避免可能存在的系统故障或者停电事故。在智能电网的运行状态下,积极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并不是取代传统的人工调度,而是辅助调度人员更好地开展电网调度工作,以此来综合保障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与稳定。
        2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原则
        2.1安全可靠原则
        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首要原则就是安全,其系统的设置和运行应该完全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进行,以加强系统的边界防护。以国产安全操作系统和国产安全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应用证书技术和认证技术实现对信息安全以及控制执行权限等各方面的管理。
        2.2开放与扩展原则
        对于系统体系结构,在构建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后期的维护、扩容和升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系统基础平台的建立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能够方便后期的软件升级、应用功能的扩展以及第三方插件的应用。
        3智能电网调度运行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3.1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技术
        在进行电网动态监测过程中,通过将计算机技术融入监测管理工作中,能进行电网监测的预警和辅助决策。通过利用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技术能及时收集相关数据信息,也能够使操作人员对电网具有更高效的控制和管理。另外,在2008年,我国也制定了关于电力网络系统的《在线安全稳定预警系统功能规范》等文件,为我国电力网络运行的管理与控制工作提供了规范参考。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技术主要包括电网实时动态监测、在线状态评估、在线静态安全分析等多种功能。通过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能为决策人员提供意见。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以下几点特点。能有效提高评估结果的精确度,为操作人员提供更加合理的决策方案。能够进行在线低频振荡计算。目前,电网系统常常会出现电网低频振荡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利用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技术,能准确地对异常区域进行计算和标定,同时能实时将数据发送给控制人员。记录和存储低频振荡的相关数据。利用该技术能对电网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且能记录和存储发生低频振荡的相关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2合理配置现行电网电压等级
        电压等级的配置要点在于以下几点。要做好短路电流的分析,要综合考量不同的变电电压组合,此外要对配电网的电压等级进行简化,合理限制配电网的短路电流,提升配电的整体效率,进而达成配电网自动化的目标。要简化变电的层次,为了保证电能输出的功率,要确保低压配电网的电压等级得到提升。同时应当在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线损率,进而保证供电质量得到提升。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必须对我国电压等级进行重新规划,通过适当的调整使电网效益实现最大化目标。通过联络开关的设置保证电压等级过渡的稳定性,使新老配电网并列运行。
        3.3数据服务技术
        智能电网运行数据收集与处理,依然面临着一项核心问题,需要针对性解决。因横向的数据交换较为复杂,会导致大量冗余数据的出现,在电网运行时部分冗余的数据会使数据之间的误差更加明显,融合更难,分级调度交换缺乏灵活性。因此可以选择利用SOA数据服务,加之标准接口与注册中心,这样能够解决自动化调度系统出现的诸多问题,达成数据共享的目标,继而将管理落实到电网设备运行的全生命周期。
        3.4短路电流控制技术
        短路电流的防控工作是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传统做法主要是从电网组成、运行形式和电力装置性能等方面着手考虑,但是在实际解决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电网的运行性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系统投入的增加。例如,电网组成的调整可能需要对电网系统进行大动作的调整,会增加成本;改变电网的运行方式,以分母为主,则会显著增加电站出现的回路数量,使整个出线系统和线路的布局更加复杂,增加了电站成本;而高阻抗装置的选用使得网损增加,极大影响了电网稳定性。因此,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中采用事故电流限制装置(FCL)来实现对上述问题的解决。FCL在正常状态下表现为低阻抗或者零阻抗的特性,但当有意外事故发生时,FCL的阻抗就会显著增加,这样能够尽量降低对电网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
        4电网调度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实际应用
        提升电网调度的服务意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电网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挑战,如果想将智能电网的运行工作做好,就需要提升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并对客户的实际需求展开着重关注,将客户所提出的问题与需求作为改善的目标与方向,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才能够做出相应的配合并将电网营销的工作做好,从而提升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实际效率与质量。而在将电网调度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中时,就需要全面提升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还需要做到对电网公平调度,因为如今智能电网已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革与进步,在智能电网中的电网供应与电网已经开始分开进行,在电网市场当中的竞争就开始逐渐扩展到所有环节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智能电网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就需要针对如何将电网调度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中展开不断探究,并针对减少智能电网的运行成本、加强智能电网的运行管理等方面不断展开研究。通过上述的实际应用研究可知,为了可以更好地将电网调度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中,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提高管理、培训人员等,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电网的实际运行水平与质量,并在确保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系统运行的实际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再.智能电网中电网调度技术的运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9):162.
        [2]李贤任.浅谈可信计算技术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29):43-44.
        [3]谢炜.智能电网中电网调度技术的应用[J].丝路视野,2017(28):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