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市政道路工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在市政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逐渐增多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施工质量通病也愈发普遍。对此,应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诸多施工质量通病,做出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并从中找寻出解决此类施工质量问题的有效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愈加完善,也才能为我国市政工程项目做出相应的促进与推动。
关键词:市政道桥;质量通病;预防
一、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1、混合料配合比不稳定。厂拌混合料的“骨灰比”、二灰比及含水量变化大,其偏差常超出允许范围。混合料的色泽不一,含水量多变。在现场碾压2~3遍后,出现表面粗糙,石料露骨或过分光滑。现场取样的试件离散、不成块。原因分析:采石厂供应的碎石级配不准确,料源不稳定;料堆不同部位的碎石由于离析而粗细分布不均,影响了配比、外观及强度消、解石灰含水量过大,粉煤灰含水量受料源(池灰)及气候影响,灰堆与灰顶含水量不一,影响了混合料含水量和拌和的均匀性。拌和场混合料配合比控制不准,含水量变化对重量影响未正确估算;计量系统不准确或仅凭经验按体积比放料,甚至连续进料和出料,使混合料配合比波动。混合料放到堆场时,由于落差太高造成离析;出厂又末翻拌,加剧了配合比变化。现场摊铺时,由于人工或机械原因造成粗细分离。
2、混合料摊铺时离析。混合料粗细料分布不匀,局部骨料或细料比较集中,骨料表面无细料粘附或粘附不好。用摊铺机摊铺后,摊铺机两侧骨料明显偏多,压实后,表面呈现带状露骨现象、人工摊铺后,混合料局部离析,粗细料局部集中。原因分析:出厂混合料不均匀,或者运输与倾卸过程中产生离析摊铺机的摊铺过程中,大粒径石料被搅到两侧而细料集中在中部、摊铺宽度越宽,混合料含水量越小,粗细料分离越明显人工摊铺时,摊铺工具使用不当,如用钉耙等,使粗细料集中于表面,细料沉于下部,形成分层离析现象。
3、压实度不足。压实度不合格或合格率低、开挖样洞可看到骨料松散、不密实。原因分析:碾压时,压路机吨位与碾压遍数不够。碾压厚度过厚,超过施工规范规定的碾压厚度。下卧层软弱或混合料含水量过高及过低,如此均无法充分压实。混合料配合比不准,石料偏少偏、细,二灰偏多。混合料的实际配合比及使用的原材料和确定最大干密度时的配比及材料有较大差异。
4、道路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原因分析:施工缝末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缝;桥梁、涵洞或通道两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5、道路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原因分析: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末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
二、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路基通病的防治。
路基病害大多因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引起,而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又多发于竣工投入使用之后。因此,路基病害的防治则应优先做好预防工作,以此避免路基病害的过早出现。首先,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将施工区域的地基土体情况做完善的勘察、试验与分析,并确保回填摊铺的土体厚度符合设计与施工要求。同时应做好前期的施工规划,对软土地基,可采用如碎石桩法、灰土挤密法、换填法以及浅层处理法等地基加固技术,进行前期的加固。其次,在设置沉降缝的同时,应尽量降低过渡段路堤所能承受的自重力,以此防止自重力过高而引发的压缩性沉降现象。最后,应完善排水系统。将地基进行处理后,在其拱上区域进行排水盲沟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同步设定泄水管槽。
2、沥青路面通病的防治。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第一,在完善施工工艺与技术的同时,做好路面工程的前期设计与规划工作,减少因施工不当而出现的沥青路面裂缝问题;第二,做好养护工作,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横向与纵向裂缝,与天气及养护期也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性。因此,为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出现,可在加强养护的过程中,同步注意天气的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变化。此外,对于软土路基或桥头下挖路段,可应用深挖方式或补强工艺来予以处理,并结合弯沉均匀性情况,制定出实际的解决措施。同时,要将所存在的软弱土体进行充分粉碎后,再实施后续的浇筑、摊铺及夯实等作业。
3、桥梁通病的防治。针对桥梁裂缝问题的防治措施如下。其一,做好前期的设计工作。部分桥梁裂缝的生成,其主要因素在于桥梁本身所具有的荷载力与应力情况导致的。因而,要做好桥梁结构的前期设计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以及浇筑与养护时间。其二,针对裂缝的生成因素,可采用多种方法予以处理。例如:下撑式预应力拉杆的喷射混凝土加固法,利用支撑位置变更结合拉杆预应力的调整,来提升桥梁的承载力,减少裂缝的生成。或通过增大构件截面来实施加固,即通过主筋、箍筋的加设和部分恒载的拆除,来促进原桥截面增大并利用悬挂模板对新加混凝土实施浇筑,以此防治和处理桥梁裂缝情况。第三,材料改进。为避免桥梁裂缝的生成,也可从材料角度入手,改变混凝土的原有结构,使其渗透性降低的同时,提升其密实性与抗腐性。例如:粉煤灰添加法的应用。通过硅灰的添加,以此提升混凝土对Cl-1的抵抗程度,又或采用电化学处理法,使腐蚀钢筋进行重新碱化,提升碳化混凝土的酸碱值,以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等。
结束语
市政道路桥梁在施工及后续应用过程中,会存在诸多的质量问题,如裂缝、变形以及沉降等现象。为解决此类问题,不仅要对这些病害做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做好前期的预防与后续的治理,而且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从材料的选取、设计规划的制定、施工工艺与技术的应用以及养护等方面控制质量。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通病问题由此减少或消除,为我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文川.道路与桥梁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及解决措施[J].交通世界,2019(24):279-280.
[2]刘华春.浅析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8(22):437.
[3]徐东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