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防洪体系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郭玉敏1 田波2 赵晓冬3 刘永楠4 李铁峥5
[导读]
        1.通辽市抗旱服务中心  内蒙古通辽  028000;2.通辽市抗旱服务中心  内蒙古通辽  028000;3.通辽市抗旱服务中心,内蒙古通辽028000;4.通辽市抗旱服务中心  内蒙古通辽  028000;5.通辽市抗旱服务中心  内蒙古通辽  028000
        西辽河由上游老哈河(史称土河)和西拉木伦河(蒙语意为杏黄色的河流)在开鲁县十三排村汇合而成,在中游又有乌力吉木仁河、新开河和教来河3大支流汇入,至科左后旗二道河子村西与东辽河汇合成辽河干流。西辽河全长410km,流域面积为134430km2,其中通辽市(原哲里木盟)境内流域面积为48220km2。河流横贯通辽市(原哲里木盟)全境,沿线重点农业区和工业区,村镇密集,人口众多,防洪任务尤为繁重。
        1西辽河历史洪水简要回顾
        西辽河各大支流皆发源于赤峰市及河北省承德市境内山区。由于受台风和暖温气旋的影响,常于每年7、8月间形成大雨或暴雨而发生洪水。据《通辽市(原哲里木盟)旱涝史记》记载:1916—1985年近70a间,西辽河干流及各支流出现超过20年一遇的较大洪水共计15次,其中有10次干流与支流新开河、教来河同时出现洪水,并出现过1922年、1939年、1949年3河汇合的情景。从上游到下游遍地可行驶木船,其悲惨景象目不忍睹。而20年一遇以下的一般洪水就更为频繁。大体上说,1949年前出现的洪水次数较多,每次农田受灾面积少则上10万hm2,多则13.3万hm2。建国后,由于上下游防洪体的形成,出现较大洪水次数逐年减少,除1962年全流域性特大洪水造成损失较重外,其余各次较大洪水农田受灾面积减到几万hm2或免除洪水灾害。
        2堤防工程和滞洪工程体系的形成
        旧中国只在西辽河上留下了少量几段而又标准很低的堤防,这些仅有的堤防又遭受了洪水的严重破坏。
        1947年汛前刚刚解放了的通辽市(原哲里木盟)人民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老干河分流处堵口及哈日胡硕、大坨子、黑坨子等几处堤防决口后短时间内完成堵复工作。之后,便转入各河堤防的大规模修筑工作。
        1948年秋为解决西辽河的防洪问题,在通辽成立第一堤防工程处。当年冬季便对西辽河及支流进行勘察,提出《西辽河堤防初步修筑计划》。从1949年汛前到1950年秋动员沿河群众数万人,开展了大规模的堤防修筑工作。此阶段在开鲁县境内修筑了西拉木伦河左岸台河口至苏家堡堤防;西辽河左岸苏家堡至哈日胡硕及右岸船营子至瓦房村的堤防;在奈曼旗境内修筑了老哈河右岸苇莲苏至孟家段堤防、西辽河右岸孟家段至四合福堤防;在通辽市境内修筑了西辽河右岸瓦房村至李成湖、龙湾筒至陈玉轩、通辽城区、查干花至后腰窝堡、大坨子至盖力母、金家泡子至四家子等段堤防及左岸罗家窝堡至王家窝堡、西乜不歹至东乜不歹等段堤防;双辽县和科左后旗也修筑了本境内西辽河大堤。
        此期间,奈曼旗、开鲁县和通辽市境内的新开河和教来河各段堤防也同时动工,按计划完成。到1950年末统计,短短2a内共修筑堤防近1000km,建成了最初的防洪工程,大汛期间组织人力进行加固防守,可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


        1983年8月—1984年8月,西辽河堤防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全线加固和延伸,完成土方近250万m3,至此西辽河在通辽市(原哲里木盟)境内已构筑标准堤防470km,新开河和教来河等支流共构筑标准堤防720km,保护沿岸近100万人口,农田近16.7万hm2。
        1997年西辽河流域各主要河流堤防进行了全面加固,共完成土方987万m3,新修、加固堤防1109km。
        1953—1956年间,防洪工程建设的重点进入河道整治和开辟滞洪工程方面。西辽河及其支流均属多泥沙河流,河床摆动性大,在历年洪水作用下产生险工50多处,对防洪构成很大威胁。当时多采用以条苇、木材和石料为主要材料的丁坝与顺坝相结合的护岸方式,一些河床弯度较大的河段采取了裁弯取直的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期在新开河中游左岸沙沼区建成白音胡硕滞洪区。此工程滞蓄面积30km2,可滞蓄洪水3.2亿m3,1955年5月—1956年6月在教来河中游右岸沙沼区建成嘎土好来滞洪区,滞洪面积超过40km2,可滞蓄洪水3.3亿m3:同时嘎土好来滞洪区以下,由于1950年堤防的修建,使教来河水自然进入沙沼间的唐土甸子,又形成了唐土甸子滞洪区,滞蓄面积超过40km2,可滞蓄洪水3.5亿m3。
        1972年后,各河险工整治工作始终没间断过,多采用了铅丝石笼丁坝的护岸方式。
        “八五”期间,国家以以工代赈的形式投入资金,进行大江大河治理,先后治理西辽河险工50余处,结构均为铅丝石笼坝垛护岸,使西辽河主要险工险段得到了有效控制。
        3西辽河防洪体系的重要作用
        50a来,随着西辽河防洪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多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1955—1957年平均每年进入白音胡硕滞洪区的洪水总量在1.5亿m3以上,平均分洪流量20—30m3/S。1962年7月老哈河出现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洪量全部被拦蓄在红山水库内,避免了下游通辽市(原哲盟)地区的特大水灾,减灾效益达到4.4亿元,同时教来河出现了50年一遇的洪水,由于嘎土好来滞洪区的巨大作用,削减洪峰1000m3/S,使下游开鲁县和通辽市免遭了重大洪水灾害。1984年8月教来河出现50年一遇的洪水,由于道力歹枢纽工程的作用,舍力虎水库进行分洪,大部洪水进入莫合甸子滞洪区,下游没有造成任何灾害。1990年7月和1992年8月西拉木伦河台河口都出现了接近20年一遇的洪水,由于新开河和苏家堡、他拉干等枢纽的顺利分洪,使得河水安全下泄。
        1998年在抗御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乌力吉木仁河遭遇的特大洪水中,由于红山水库、台河口枢纽的联合调度,孟家段水库、莫力庙水库和都西庙水库的适时分洪,西拉木伦河、西辽河堤防和河道护岸工程的有效控制,极大地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为下游的抗洪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没有西辽河防洪体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总之,由于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在西辽河流域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防洪体系,在历次抗御洪水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防洪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