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景观这个名词实在无法基于国土面积如此辽阔,生态资源何等丰富的全国来论述,反观,城市化进程推动下的现有城市是个可以较为适当的分析点。伴随人口迁移,社会资源的整合,不光推动了建筑行业、市政行业的飞速发展,园林景观这个貌似新颖,实则古朴的行业也日趋重要。在迎来“存量开发”的转型时期,本研究以新桥绿地改造为实证对象,重在抛出行业飞速发展下所带来的一丝思考和在此基础上的微实践。
关键词:存量开发;园林景观;改造
1.“存量开发”的时代背景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可开发土地相应减少。目前,在地方关注增量土地开发和忽视存量土地的再利用、再开发的基础上,国家率先倡导加强对存量土地的研究和再利用,并提出了其主要做法和注意事项,其中已建设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改造提升实践点。
2.园林景观改造的思考
园林这个名词由来已久,是中华文明中较为璀璨的文化支脉。而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开拓,景观一词渐渐被引入和结合,在不断的融合和解析后,出现了园林景观这个专业学科,而如何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是真正运用这项技能的首要条件。字面下,园林景观是包含园林与景观的大成者,而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景观是对地理信息、规划成果,区域概况理解后的实际化、具象化,是着眼于实施区域更高、更全面的范围研究后所得出的设计引导和结论,但园林相对来说更具针对性,比如对区域内绿化、建筑、水体、道路,使用者的诉求等等,因而,园林景观是通过更为全面、宏观的分析,从而对项目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实现。
比如传承已久的中国园林,精致典雅、源远流长,其虽代表了一代匠人的高超技艺,但更代表着院墙内使用者的个人诉求和管养思想,而非周边居民的共同利益。如今,景观理念的融入是国家全民受惠理念的增强和公共空间意识的觉醒的具体反映,越来越多的城市打开了公园、绿地边界,使之与城市关系更加密切,与人们更加亲切,伴随园林景观飞速发展的二十年后,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回顾和总结过去的经验,从而为存量时代所面临的更为复杂、系统的提升改造项目提供合理的专业倡导。
2.1园林景观改造中的实践思考
2.1.1设计改造目的的功利化
设计以作出好的作品为己任是无可非议的,但改造项目具有特殊性,其本身涵盖着地域文化特色、使用者的情感与习惯,生态资源的先行性等场地记忆,如何让改造完的项目协调却不突兀,让使用者愉悦却不陌生,让原有生态系统更合理却不盲目减量是生态存量改造中的核心原则,留住记忆、发掘潜力,提供优活空间是最终目标,一味的追求新颖化、平面化,特殊化是很难取得原有使用者的共识的。身临现场,去感受其氛围,观察游览者的习惯,寻找时间所带来不可抹去的人为活动痕迹,最终通过适当的郁闭梳理、静憩遮挡、节点串联、功能平衡来打造符合现今人为习惯和特性的城市游憩斑块。
2.1.2标准化设计导致的去个性化
建筑是基于功能与内容的基础上,赋予具备时代精神和审美的布局形式和表皮设计,而园林景观常常是从形式与优美出发,然后赋予其必要的功能和内容,相对感性一些,因此,园林景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门艺术,追求绩效和效率的标准化生产会损害其个性和应具备的灵动感。生态存量改造应该与现今地产景观的模块化、标准化严格的区分开,尊重自然不可预测的随意性与趣味性,摈弃千城一面的不合理现象。
2.1.3仅强调平面布局的刻意化
伴随欧洲景观几何线条畅快淋漓的表达方式流行,中式园林中蜿蜒优美、曲径通幽、含蓄而富有深意的构图形式传承日渐稀少,欧洲、美国所秉承的热情、奔放,自由的民族个性衍生除了较为直白的空闲表达理念,中轴对称、多边形几何构图,卫星城辐射式等等构图法则在现今的园林景观中占据极大的呈现比例,的确,他们的纪念广场、公园绿地、行政办公,乃至墓园空间传达着时尚主义、自由主义,简洁主义的精神感悟,这是多元化文化融入的优点所在,但不可忽略的其地域面积与人口的比率关系,人均占有绿地巨大差异决定着景观环境的功能因子密度,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城市绿地空间寸土寸金,车辆普及极大影响了社区内部的生态游憩环境,生活质量向生活的便利性低头,加大了人们对社区外围生态空间的依赖和要求,不光光是对广场、休憩设施、游戏健身等元素的渴望,千年的民族特性决定了我们使用者在璀璨阳光、绿树清风下依旧渴望一寸私密静思空间的渴望,他们需要蜿蜒园路自然开辟出的林荫空间去享受幽静时光、需要丰富的地形挤压而成的小溪跌水、需要立于林荫下窥视远处风和日丽的矛盾情怀,所有游览者内心深处的各种小心情、小个性都在要求我们切实的站在他们立场上充分利用有限的生态空间布置他们各自的休憩花园。
3.新桥绿地项目概况
3.1绿地概况
新桥绿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永泰路西南角,用地属性为公园绿地,改造面积约2公顷,依据工程完善情况分为南北两块,北侧绿地经过合理改造已具备休憩、观景等功能,而南侧绿地主要以大地形、大草坪为主,由于场地下建筑垃圾填充物较多,地块核心区域除草坪外无植物覆盖。
3.2现存问题
3.2.1 现存雕塑的安全隐患
现场“舞龙”雕塑本意表达区域的文化底蕴,但无遮无挡的巨大雕塑成为儿童攀爬游戏的主阵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2.2 主园路路幅过宽
现状主园路路幅宽度4米,作为2公顷的开放式绿地,其路面占比过大,使得绿地林荫遮蔽性较差,空间利用率不高,经过调研,发现其主园路作为游园主路的同时需兼顾西侧居住区消防通道的作用,通过居民征询,不建议因为提升景观效果收缩路幅。
3.2.3 商贩摆摊严重
大路幅、大广场,大草坪衍生出了商贩的进入,单人背包式设摊、铺地式摆摊、无序充气式游戏设施摆放,各种设摊车辆随意停放等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风筝的售卖使用对绿地游憩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隐患存在。
3.2.4 土壤条件较差
现状地块内基层及堆坡由建筑垃圾埋设,再覆盖种植土,通过选点开挖检测,上南路侧5米绿地范围,土层厚度小于15厘米,无法满足种植要求;主园路边缘1米内无法满足种植要求;坡顶土层厚度50-80厘米,勉强满足灌木种植要求。
3.2.5 休憩设施的不均衡
绿地北侧已建有管理用房、厕所,亭廊等设施,但南侧地块面积较之更大,却无任何休憩设施设置,使得游人拥挤于北侧,南侧功能基本废弃的现象,对于城市社区稀有绿地是种功能和生态的双重浪费。
3.3 改造策略
3.3.1 重塑绿地的可识别度
利用原有地标三座舞龙主题雕塑及起伏的地形,通过“盈彩龙舞”的设计概念,利用多年生草本花卉组成的“彩旗”地被色块进一步打造舞龙组景的气势及动感,结合周边高层建筑视线、南侧外环高速视线形成气势磅礴的大地艺术景观,并通过植被高低错落的软隔离方式,解决儿童攀爬的安全隐患。
3.3.2 环路优势的开发利用
利用现状四米环路基础,铺设彩色沥青健身跑道,补缺地块全民健身理念,打造一路多功能的空间理念。
3.3.3 广场林荫休憩功能的植入
原有南侧绿地的入口广场兼顾着园内活动及上南路休憩节点的功能,但开放空间的单一性造成了商贩占地,游人无法使用的弊端,改造中通过适当增加绿带,打造沿路带状休憩空间的方式收缩无用空间,扩大赏景休憩功能,通过自治共治理念清退商贩,恢复绿地生态功能。
3.3.4 地形营造、定点换土
以生态营造及经济节约兼顾为原则,通过前期精细勘查,在原有基层保留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坡地土层厚度,定点定量更换无法绿化区域的种植土,扩大主景树银杏的种植规模,结合林下绿化组团营造,巩固可持续生长的生态绿地雏形。
3.3.5 休憩设施的改造利用
通过简单粉刷装饰,复苏原有坡顶四方亭,结合林荫步道,为游人提供休憩畅谈空间。
4.结语
在城市生态“存量开发”的转型时代,充分合理利用稀缺绿地资源,通过扎实的现场勘查、确实的社区调研、合理的原有资源分析利用,科学的再生空间打造,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休憩空间,为高密度社区增量生态效益,规避功利主义,规避盲目内业设计,是新时代存量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重要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S].2016.
[2]张舰,李昕阳.“城市双修”的思考[J].城乡建设,2016(12):16-21.
[3]顾芳,曹宏伟,朱铭莺.用人文和谐的理念重放老公园的光彩[J].中国园林,2009,25(09):65-68.
[4]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陆舜尧 (1975),男,江苏启东人,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