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供电所作为国家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各地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促进地方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无论是管理服务质量还是供电质量,都与供电所的日常运行状态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全能型”供电所为研究对象,突出建设“全能型”供电所的管理和服务需求,结合实际探索“全能型”供电所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创新服务;“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要求;方法
在建设“全能型”供电所的同时,要加强供电站的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供电所的供电和用电能力。通过管理技术的改革创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服务,落实“全能型”供电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托网络技术优势和信息技术潜力,建设创新供电新时代,提高电力产业发展能力。
一、“全能型”供电所的打造要求
打造“全能型”供电所的具体要求,可以从精益管理和创新服务两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a精益管理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全能型”供电所的建设需要深入应用互联网平台,无论是配电台区营销,还是产生管理,都要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供电所班组针对相应的指标体系需要更加明确,“全能型”供电所建设是实现电力行业精益管理的必经之路。
b创新服务需求。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用电需求也在提高,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电力设备的维护能力,通过高质量维护任务保证电力设备正常运行、随着用电设备规模的增长,供电企业需要从生产方面和服务方面有所突破,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以此带动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二、“全能型”供电所的打造方法
2.1落实机构保障制度,实现“全能型”供电所建设
实现“全能型”供电所的精益管理与服务创新,需要健全机构保障制度,优化选配台区经理、要求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深入实地,考察该供电所辖区范围内的服务范围、售电能量,结合当地用户规模进行供电网格划分。建议遵循一网格一经理的工作原则,将供电所当地所有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根据工作人员的业务性质、人均年龄、服务水平和沟通能力,选择台区经理。通过台区经理的有效配置,使配电台区的管理更加集约化、建议供电所推行营业厅综合柜员制,拓宽乡镇供电所营业厅受理和直接办理业务范围,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内部协调沟通机制、建立“全能型”服务窗口,实现“一口对外”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优化营业厅功能设置、升级硬件设备设施、完善业务渠道等措施,推动供电所营业厅由传统业务型向体验型转变,使其作为线上服务的线下体验和补充,成为吸引客户、拓展市场的前沿阵地、为“全能型”供电所辖区培养台区经理后备力量、建议当地供电企业对现有的台区经理后各人才展开业务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含服务、管理、智能用电、节约能源和新业务拓展等,安排专家对台区经理后备人才进行集中授课和分散指导、引导台区经理后备人才利用网络进行自学,学会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和信息化系统,熟悉配网运营维护与营销服务业务,将各类业务同时进行,让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当地“全能型”供电所的智能化建设。
2.2提高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能型”供电所的高效运转
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全能型”供电所建设,保证供电所高效运行、对此,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a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供电所的资源再造、供电企业运维检修部门和营销部门可以作为资源再造的依托,联合其他业务管理部门,构建信息化系统,应用专家支持机制,确保信息化系统能够高效运行,提高系统服务质量,使供电企业的业务能力可以得到开展。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后,能够确保供电所信息数据的精确度,并对供电所辖区范围内客户设备进行24h智能监测,各系统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共享,方便电力工作人员查询信息,实现供电企业的资源再造。
b以标准化实现“全能型”供电所运维服务效率的提高。建议进一步明确配电台区设备与建设与运维,实现用户信息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学习标准,指导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将责任分层落实,一旦事故发生,责任将会落实到实处,保证各项需求能够达到,电力业务能够按照流程运行,提高“全能型”供电所的服务品质
c依靠“全能型”供电所台区进行治理,提高电力设备的健康水平。建议加强对设备的有效管理、通过台区经理对台区范围内进行定时巡视,做好设备的故障检修工作和停送电操作,科学进行带电检测与安全隐患的排查,实现各项业务的高度融合。建议供电所优化风险预警机制,应用科学的管控方式,针对设备的检修与调试,提前下发预警通知,防止设备在未来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破坏,降低线路故障概率、
d加强对“全能型”供电所的临时用电管理,对临时用电现场进行重点检查与检测,保证各项参数与档案中的数据相符合,要求电力工作人员对设备展开周期性检修,通过对用户设备的监测防止违规用电现象发生、此外,应强化对设备的监测与分析。应用电力生产管理系统,保证“全能型”供电所的高效运行,通过带电监测与在线监测,将多种方式与停电试验检测相结合,了解当前设备的配电状态,建立相应的管控体系,实现对设备运行的安全控制。强化对设备的消缺,建立配网设备检修与综合检修制度.加强对现场的检修质量管理,实现“全能型”供电所中用电设备一停多用与负荷的能转必,加强对现场作业承载能力的综合分析,防止“全能型”供电所运行中出现任何人员伤亡事件与责任事故。
2.3通过闭合管理,推动“全能型”供电所发展
为了实现“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可以将其纳入供电所的班组对标,将各项指标进行分类,通过分解与合并,实现指标的优化、随后,供电企业针对各项指标加以考评,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建议供电企业深入落实台区经理和供电所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全能型”供电所班组对标的要求,站在供电台区服务和设备运维基础上,提高对工作的考核力度,将台区精细化管理纳入该时间段内的管理考核内容中、
建议“全能型”供电所建立逐级评价考核制度,制定综合管理策略,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管理系统提取有效数据,了解电费回收情况和线损情况,深入分析用户报修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其对服务的满意程度、这些数据将有利于实现“全能型”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和优质服务,提高设备管理与营销管理业绩水平,提高台区经理的工作品质、建议供电企业以月为单位,对供电所每个月故障率、客户反馈、投诉率进行排名公式,将结果与工作人员当月的资金紧密相连,实现绩效考核原则。_建议在供电所同时开展新型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含供电所电子台账、供电所信息系统及综合业务监控平台、计算机实用操作等相关新型业务培训内容.着力打造能适应“全能型”供电所工作要求的复作人员的实践操作合型员工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创新服务精神,通过精细化管理带动整个供电所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力工业的繁荣,人们把创建全方位供电站作为主要任务,通过各种努力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站区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建设“全能型”供电所,这就要求供电企业以信息化为基础,建立网络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恒荣.精益管理 创新服务——试析“全能型”供电所的打造[J].通讯世界,2019,26(08):302-303.
[2]彭亮,周旭,张冰芳.创新“三型一化”营业厅建设 提升“全能型”乡镇供电所服务水平[J].大众用电,2019,34(07):14-15.
[3]席靖浩.新形势下供电所优质服务提升策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11):85.
[4]范玲,胡丛飞,邹莹.创新管理模式 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J].农村电工,2019,2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