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务普铁线路维修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魏建立
[导读] 通过制定合理的维修策略,不仅可以加快故障问题的检修效率,而且对于延长轨道线路使用寿命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受到列车自身重量、自然条件、日常维护等因素影响,铁路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有时会出现一些轨道故障问题,如道岔短路、轨道断层等,若不能对故障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非常容易导致更多衍生问题的出现。通过制定合理的维修策略,不仅可以加快故障问题的检修效率,而且对于延长轨道线路使用寿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务普铁;线路维修;体制改革;探索
        1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和产生的原因
        1.1我国铁路线路的钢轨磨损容易发生病害
        我国的铁路线路具有绵延曲折的特点,并且线路穿过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地形和城市,所以我国铁路钢轨也存在着很多的接头之处,虽然铁轨接头相对于完整的铁轨来说是非常脆弱的,但是无缝钢轨开始兴起并且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普及,所以现在钢轨磨损病害发生的几率已经降到了很低,但是火车在快速前进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速度,再加上火车的重量很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起来就会对铁路线路的钢轨带来很大的磨损,这种情况更多地发生在山区地形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
        1.2我国铁路线路的曲线钢轨容易发生病害
        现阶段我国的铁路线路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即便是在那些比较偏远的山区也会有铁路线路的存在,所以我国的铁路线路也将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的曲线钢轨,我国铁路线路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投入,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会占用很大一部分的土地面积,虽然我国火车主要分为客车和货车两类,但是这也不能完全将钢轨分开。再加上不同重量的火车对曲线钢轨的压力是基本不相同的,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铁路线路的钢轨受力不均匀,这就是病害产生的原因所在。
        1.3我国铁路线路的爬行容易发生病害
        由于火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速度,所以铁路线路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惯性的作用,会产生一个向前行驶的力,在这种情况下铁轨就会向上进行爬行。
        2普速铁路线路维修内容
        2.1道岔
        在普速铁路线路当中,道岔属于常见的基础应用设备,设备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线路过渡段进行连接,使其可以组成完整的运行线路。结合以往的应用经验,道岔本身的投入总量较大,施工成本较高,而且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应用设备,道岔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更换,这也增加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总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道岔或许可以被其他设备所取代,但是在此之前,道岔依旧是线路维修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2.2钢轨接头
        在铁路线路中,钢轨属于重要的引导装备,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引导列车的行进方向,并且列车若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行驶方向,也需要借助钢轨来完成。在钢轨结构中,钢轨接头属于经常损坏的部位,尤其是一些由混凝土结构搭建的路枕,在列车自重与气候条件影响下,更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因此,在普速铁路检修维护当中,该环节也属于非常重要的检修阶段,检修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列车运行的稳定性。
        2.3轨道
        轨道作为列车行驶过程中的主要载体,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承受来自列车自重所造成的外部压力,尤其是在运行物资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轨道承压过大的情况。若轨道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非常容易导致轨道变形的情况,这也缩减了轨道的使用寿命。对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轨道承压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展开相应的维修操作,从而提升轨道的运营质量,提升列车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3维修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1加强宣传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加强维修体制
        改革的宣传与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到维修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牢固树立“让管理者麻烦、作业者简单”理念,并积极投入到改革工作中;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将大部分与工区安全、生产、稳定关系不大的管理工作,上提至车间层面,由车间干部集体承担管理责任、负责日常工作,工区集中精力搞好安全生产。三是明确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集中修理的原则,合理调整车间、工区生产力布局,转变车间智能,由车间组织生产;坚持设备均衡管理的原则,建立设备评估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坚持导向生产原则,重新构建生产、组织流程与标准,形成“检养修”分工负责的作业组织模式;坚持标准化管理的原则,杜绝现场作业的“粗放型”“随意性”,提高作业效果,延长设备维修周期;坚持快速适应的原则,向“天窗修”作业模式快速转变。
        3.2完善分配制度提高车间自主管理权
        一是优化完善工务段内部分配机制,进一步促进各车间、班组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安全生产,不断提升增收节支创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二是考核制度与维修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将部分考核分配权限下放到车间,实现绩效分配权限下移,增加车间考核分配权,体现权责一致。三是改革车间收入分配制度,车间根据“坚持按劳分配、奖勤罚懒、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车间管理考核办法》,打破吃“大锅饭”考核模式,加大绩效捆绑比例,激发职工精细化作业的积极性。
        3.3优化组织结构重新界定班组职责
        重新优化、调整车间的组织结构,突出检查工作在线路养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成立专业检查与验收队伍,将设备检查与养护、维修分离,实现作业与检查验收相互制约。1)检查工区:主要履行“检查”、“分析”和“验收”职责,既是线路设备检查的主体,同时也是车间掌握线路设备状态的检查者和评定者。2)线路工区:主要履行“巡”“养”和“值守”职责,主要负责日常设备巡检、临时病害整修、应急处置等工作,以保证线路设备安全为目的。3)综合维修工队:主要履行“修”职责,负责管辖范围内线岔设备计划修、重点修、配合大机维修,以“专业修、全面修、综合修”为目的,最终实现线路设备质量的均衡和提升。4)钢轨焊修工区:主要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线路、道岔钢轨实施小机焊补、焊修、打磨,焊缝精磨等工作,对钢轨进行平顺性修理,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3.4转变车间生产职能由车间组织生产
        普铁维修体质改革以推行车间组织生产为核心,形成“异体化”检查为指导,实现“天窗修”集约化生产为目的,着力提升车间组织管理能力。把段、车间、工区三级管理模式改为段、车间两级管理模式。一是明确车间生产职责,将车间作为组织维修生产的基本单元,强化车间管理职能,弱化班组管理职能,日常组织维修生产的制定权、决策权,由工区提至车间,由车间负责月、周、日的检查维修工作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安全控制。二是成立车间分指挥中心,承担车间日常生产管理职能,负责车间安全生产信息收集、任务下达、现场作业监控、作业验收、病害销号、应急处置等工作。三是精减台账,按照“可设可不设的台账就一律取消”、“能设置在车间就不在班组设置”、“能采用电子版就不使用纸质版”、“能多级共享就不重复建帐”的精简原则,大力精简车间、班组的台账,使车间管理人员能有更多的精力下现场盯控、指导。
        3.5加大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提升线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培训,使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管理工作的需求,能高效解决遇到的各种技术、管理问题。二是抓好青工人才的培养,加快后备骨干的培养,通过师傅现场传帮带、专项培训、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从实作技能、业务知识、班组管理、科学养修理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培养,提升青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做好全员素质的提升工作,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综合实训基地、远程教育系统,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过关式、差异化培训,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维修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使实现维修效率的提升,为线路的政策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瑞华.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策略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8(3):39.
        [2]杨明宇.新形势下做好铁路线路维修的具体策略探讨[J].智能城市,2018(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