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赵亮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赵亮
[导读] 摘要:我国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以填埋和焚烧处理为主,“十二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卫生填埋所占的比例为66%,焚烧处理比例为31%,其余为3%,其中东部地区焚烧处理的比例高于其它地区,达到了48%。
        乌鲁木齐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  830009
        摘要:我国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以填埋和焚烧处理为主,“十二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卫生填埋所占的比例为66%,焚烧处理比例为31%,其余为3%,其中东部地区焚烧处理的比例高于其它地区,达到了48%。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预计到2020年焚烧处理的比例达到54%,达到59.14万t/d,填埋处理的比例为43%,达到47.71万t/d,其余为3%,达到3.64万t/d。虽然填埋处理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填埋处理总量仍很可观。与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相比,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水质更复杂、碳氮比严重失衡,处理难度更大,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填埋场由填埋初期逐渐向中后期、封场过度,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更加明显,因此对于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确保渗滤液处理后达标排放。本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需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脱氮;碳源;浓缩液;封场
        一、充分发挥填埋场的巨大优势,协同解决渗滤液处理问题
        1、充分发挥调节池的调节作用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量受季节变化、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条件影响较大,一般在填埋场设置容积较大的渗滤液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多达2-3个月甚至更长,偌大的调节池为渗滤液处理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生活垃圾填埋场一年当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渗滤液产生量和水质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一般夏季渗滤液产生量远远大于冬季,北方一些地区冬季渗滤液产生量趋近于零。从水质来看,夏季的渗滤液污染物浓度偏低,冬季污染物浓度偏高。水质和水量的剧烈变化增加了渗滤液处理的难度,由于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容积较大,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确保渗滤液处理系统全年稳定连续运行。另外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脱水滤液、经过处理后的浓缩液等也可以回流到调节池,在调节池内与渗滤液原液充分混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冲击。
        2、脱水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
        污水处理过程当中产生的污泥必须妥善处置,宜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一并处理,但渗滤液处理厂与污泥处理厂可能不在同一个区域,污泥的运输成本较高,而且污泥在运输过程中普遍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对于渗滤液处理厂而言,由于厂址位于垃圾填埋场内,相比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其污泥产量较低,经脱水后污泥运至垃圾填埋场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是经济可行的,但污泥的含水率必须满足填埋的相关要求。
        3、充分利用填埋场的沼气
        生活垃圾填埋场会产生大量的沼气,许多大型填埋场的沼气收集后用来发电,也有相当一部分填埋场的沼气白白浪费掉。将填埋沼气用于渗滤液处理可以达到能耗自给,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对于大型垃圾填埋场可以将沼气用来发电,产生的蒸汽用于浓缩液的蒸发结晶处理,也可以建沼气锅炉,产生的蒸汽用于脱氨等,达到资源利用、大幅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二、重点解决总氮达标排放问题
        1、强化脱氮预处理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特点之一是氨氮含量高,而且随着埋龄的增加氨氮浓度也呈升高趋势,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许多老龄填埋场实际检测值显示,渗滤液氨氮浓度高达3000~4000mg/L,有的甚至更高,大大超过了渗滤液处理厂的原设计值,使得渗滤液处理成本大幅升高,同时也增加了渗滤液处理的难度。从国内已经运行的渗滤液处理工程案例来看,氨氮浓度维持在2000mg/L以下,最高不超过2500mg/L的情况下,渗滤液处理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如果渗滤液氨氮浓度达到3000mg/L以上时,生化处理很难稳定运行,而且需投加大量碳源,运行成本大幅增加。对于高浓度氨氮的渗滤液,最好的办法是在生化处理前端去除掉大量的氨氮,减轻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降低运行成本。常用的脱氨预处理工艺有膜法脱氨、氨吹脱和汽提脱氨等工艺,具体采用何种工艺应视具体条件而定。
        2、最大程度发挥生物脱氮的能力
        生物脱氮是最简单、高效、经济的办法,垃圾渗滤液在强化脱氨的基础上,应以生化处理为核心,最大程度地发挥生物脱氮系统的能力,确保出水总氮达标。

由于垃圾渗滤液氨氮含量高,排放标准又异常严格,这就使得渗滤液处理与其它领域的污水处理相比,具有自己独有的特性。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影响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脱氮速率、缺氧池容积和混合液回流比等,具体工程设计中一定要合理选取设计参数,发挥生化处理系统的脱氮能力。
        三、解决碳源缺失的问题
        1、采用低碳、高效脱氮技术
        老龄化垃圾填埋场尤其是封场后的垃圾渗滤液,氨氮含量在填埋周期内达到峰值,而COD则进一步降低,碳氮比严重失衡。采用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只能靠大量投加外加碳源来保证运行,不但运行成本高,而且运行不稳定,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差。采用低碳、高效的脱氮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弥补碳氮比严重失衡带来的问题,其中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处理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的应用值得期待。短程硝化-反硝化是把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然后利用亚硝酸盐作为基质进行反硝化,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能耗降低25%,可以节省40%的碳源(甲醇)消耗量,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系统的水温、pH值、溶解氧浓度和污泥龄等参数。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氨氮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直接被氧化为氮气的过程,与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可节省需氧量62.5%,节省碱度50%,节省碳源100%。与短程硝化-反硝化相似,系统需严格控制反应过程的温度、pH值、溶解氧、污泥龄、碱度等参数。
        2、利用填埋作业分离出新鲜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于填埋场区内降雨下渗,其次为垃圾自身的含水量和垃圾分解产生的渗滤水。新鲜的垃圾渗滤液B/C高、可生化性好,但在填埋作业及储存(调节池内)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会被降解掉,还有相当一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C)挥发到大气当中,造成污染。在垃圾填埋过程当中,规范化管理垃圾填埋作业区域,将新鲜的垃圾渗滤液及时分离并储存起来,并输送至渗滤液处理站,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渗滤液碳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VOC的排放量,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四、封场后渗滤液处理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1、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变化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仍保留部分填埋功能,作为应急垃圾填埋使用或者填埋特种垃圾(如建筑垃圾和飞灰等),另一种是完全封场,功能转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或居住区。对于封场后的变化,原来的渗滤液处理设施也会相应发生较大的变化。
        2、脱水污泥的处置
        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产生的污泥,脱水后大多送往填埋场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但填埋场完全封场后将不再接收任何垃圾包括污泥,原来渗滤液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只能另寻出路。
        3、臭气和噪音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一般远离居住区,垃圾填埋场和渗滤液处理厂产生的臭气和噪音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一般执行较低的标准。如渗滤液处理厂的臭气排放大多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在一些地区随着填埋场封场后周边地区功能的改变,填埋场封场后会成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在此条件下臭气排放标准会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二级标准改为一级标准。同样由于周边环境的变化,渗滤液处理厂噪声排放限值也会提高标准。
        结束语
        渗滤液处理应充分发挥垃圾填埋场的先天优势,利用渗滤液调节池的巨大调节能力,脱水污泥与垃圾混合填埋,能源重复利用,将沼气用于渗滤液处理。渗滤液处理要强化脱氨预处理,最大程度发挥生物脱氮的能力,采用低碳、高效脱氮新技术。利用填埋作业导出新鲜渗滤液,引入垃圾转运站和焚烧厂的渗滤液,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渗滤液处理必须彻底解决浓缩液问题,填埋场封场后污泥需要外运处理,臭气处理要考虑排放标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鄢锐,田立娇,赵国柱,等.分段进水A/O工艺生物脱氮技术分析[J].环境科技,2010,增刊第二期(23):34-37.
        [2]王姣,鞠凤,李国斌.基于ATV标准的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设计优化[J].中国给水排水,2012,20(28):3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