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生物学思维发展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陈晓飞
[导读] 学生获得的碎片式知识很难形成长久记忆,尝试使用思维导图荣誉到高中生物教学中,
        摘要:学生获得的碎片式知识很难形成长久记忆,尝试使用思维导图荣誉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实现内容的整合,从而获得体系化的生物学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  发散性思维  生物学教学 
        在近几年的生物教学中,我发现每一届学生都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当学生刚学习完一节新内容后做练习,正确率非常高,但当学生学完一章或几章内容后做单元练习或阶段性测试时,正确率却很低。之后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普遍反应生物知识点零散繁杂,很难理清生物知识间的线索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他们只能将生物知识杂乱无章地堆放在大脑中,这种以无序状态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时间一长就会遗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寻找合适的教学途径,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针对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教学策略能够把生物学知识进行有机地串联,既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此,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发现了“思维导图”,细究之下,有种“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之感,于是我想如果把思维导图融入到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或许可以帮助广大师生解决一些困惑依已久的问题。
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目前,在国外的教育领域,甚至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学生都在使用思维导图这项思维工具;英国、新加坡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开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思维导图已经被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但纵观关于思维导图的书籍和研究中,对于怎样教授学生学习制作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教师怎样教授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生怎么把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方面的论述相对缺乏。国内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在近几年也日趋热门,分析资料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1)思维导图的引进和介绍;(2)思维导图的制作和绘制;(3)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区别与辨析;(4)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在这些研究中,更多地还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而且这些研究与学科知识的结合并不紧密,大多止步于理论论述阶段。
2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2.1脑科学理论
        人的心理是通过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和其他细胞在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有很多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每个神经元的树突末梢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就是人体内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由此看出,人大脑自然的信息加工方式就是树状发散式的,而我所要研究的思维导图的形状,类似于脑神经突触的结构。所以,思维导图顺应了人类大脑的天然结构。实际上,思维导图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将发散式思维具体化的方法。
2.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一点对于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具有深远的意义,而思维导图正好提供了一种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思维工具。在思维导图的运用工程中,学生不管在哪个环节都被赋予了充分的自主权,同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自由表述观点和描绘自己的思考过程,而且还给了他们自由的想象空间,以拓展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
2.3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中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而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假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一这一问题情境为中心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学习状态下,当有了新的想法和构想,他们就会大胆地发表评论,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另外,学生就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共享,这不仅是获取学习资源的良好途径,还能增进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 思维导图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3.1 思维导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的很多知识点都比较零散,有时候在一节课的内容中都会涉及到非常多是概念,让学生一个一个从书本上去找找都要花很多时间,还得去理解、应用就更不容易了。而利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将零散的概念放在一张图上,在理解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较学到更多的内容。如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因为是遗传学的第一节内容,所以有很多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教师将相应的内容进行归纳呈现,如下图左侧部分,将不同的概念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概念再通过举例加以理解。同时在学习之后孟德尔实验过程时,从实验现象到对实验的解释,再到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都在图上列举,方便学生建立一个思维过程;最后根据过程总结出孟德尔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完善这节内容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利用该思维导图对这节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3.2 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新授课一般是一节内容,知识点比较少,而复习课一般需要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一些相关概念的复习。生物学中有些基本概念,我们不仅要知道字面上的意思,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针对这一些基本概念,教师画出这些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事例的思维导图,边分析边展示,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入地理解概念,将基本概念具体化到具体实例,或者是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画出概念间的联系,画出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再通过学生所画的图来了解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如在复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和图形,再用以下图形逐步演示,逐步变通。
        先展示图二,复习细胞生物膜系统包括哪些内容;然后展示图三,清楚各部分结构各自的功能;最后,分析分泌蛋白产生和分泌的全过程的同时展示图四,由①至⑥,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应用,全面帮助学生理解分泌蛋白的产生、加工、运输、分泌等过程。这样,学生既能掌握直观的膜系统的知识结构,又能较好地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膜系统的功能,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深了。








         “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它所具有的图文并重,开启大脑潜能的特点,正好是针对生物学科,解决生物问题所需要的,所以我们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并且处理好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肯定会有一定收获。
参考文献:
[1] 吴清华,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J].小学教学参考,2018,(23):38-40.
[2] 桑梓伦,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J].素质教育论坛,2017,(47):2.
[3] 梁小康,廖锐星.思维导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化学教育,2007.24(10):3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