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实验活动经验,实施立体图形教学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余穗超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发展,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发展,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标准之一,足以说明在平时教学时,展开具体的数学活动实践,积累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有多么的重要。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教学的结果,也要展开对每个教学过程的关注,通过引导学生投入到具体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实实在在的学习经历,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与独立思考,展开拓展性的学习思维,获得更深的学习领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活动;学习经验;立体图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年龄尚小,知识经验缺乏的小学生来,图形与几何也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教学知识点。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观念,教会学生如何对图形空间的想象与推理。故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组建出生动活泼的实验课堂,展开丰富多样的数学基本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实验与推理验证的过程中,将抽象难懂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得到具体化的实践研究,从而获得深有体会的知识吸收。
        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创设活动经验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以生活化的活动情境,来打开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增添课堂轻松感的同时,也助于学生以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投入到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中。因为空间观念需要学生具备对生活事物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而要达到这些能力学生需要拥有对事物的观察与想象的经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创设和提供一些具体的生活物体,让学生通过具体化的教学材料,来充实自己的观察与想象经验。
        例如,在教学关于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设计一个观赏游乐园的场景,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游乐园”中各种物体的动态画面。在课件动态画面播放中,教师还可以运用手势比划各种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轨迹。同时,也适时提出一些教学问题,如“游乐园中不同的游乐设施在运动方式是否一样?同学们能够分类出这些运动方式吗?”在学生观看完视频画面后,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单位,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并将各自的讨论结果记录和汇报。接着,教师针对每组学生不同的汇报结果,作出分别的分析评价,并向学生总结出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如在视频课件中的游乐场中,像移动门、观光梯、缆车这些设施在运动过程中,属于平移现象。而游乐场中的钟表、空中不停运转的小飞机模型、孩子们喜欢的风车等在运动时,基于一条直线,或是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运转,属于数学知识中的旋转现象。接下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知识,教师展示出提前准备好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回答属于哪类数学现象。像这样,教师从学生日常生活角度出发,运用现代技术呈现出动态的“游乐园”情境,让学生在结合自身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类、交流与讨论中,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深刻认识到何为平移与旋转的两个数学概念,拓展了学生的直接活动经验,有效对接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经验。
        二、引导学生实践操作,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正如伟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样,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智慧的开发源于他们的手指尖上。由此看出,儿童的智力的发育与动手实践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教学知识时,教师应充分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由的动手实践摸索与思考创新中,得到智慧火花的砬撞,激荡起无限的智慧光芒。例如,在教学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提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学具包,学具包里面包含有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教师展开阶梯性的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拿出每个图形,分别说出其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创新地提出教学问题,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拼图,来将不同的学具包中不同的图形,拼构成新的图形,然后再分析新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结合自己动手实践创新与思考中,加深学生的学习经验,获得新的学习收获,得到极大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
        三、多样设计操作活动,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为借助实验活动,实施立体化的图形教学,教师可以多样化设计活动经验,也即为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出的教学经验,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一般来说,这种设计活动经验根据具体的数学版块知识,来特意设计形成,为提升学生的学习经验而服务的。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观察,展开个性化的操作实践,来让每个学生投身于“做数学”的体验中,以达到丰富数学经验,形成知识再创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一个展示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猜想,提问学生能否求出它的面积?而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别有了不同的猜想答案,有的说是由底乘以高,有的说是将邻边乘以邻边。对于学生的猜想,教师可引导学生来通过具体的动手实验来验证,看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然后教师提供实践过程中需要的辅助材料,如透明网格图、安全剪刀、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和框架,并合理划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探究。根据不同小组不同的研究思路,有了不同的实践方法,如有的小组学生先在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上,用透明网格纸以数小格子的形式,来计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由此推翻了其面积是由邻边乘以邻边的猜想;而有的小组学生则采用”割补法“,(如下图1、图2所示);而还有的学生采取了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的方法(图3),来证明了该图形中不变的邻边,但发生了图形面积的变化。也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不是通过邻边相乘而得到的。

          
       
        通过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经历猜想、实验、推导的过程中,逐步获得数知识的验证,深化数理论知识,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正确计算公式,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活动经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教学结果,也要细心科学地设计每一步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教学难度较大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领域时,教师要以生为本地发挥学生的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实践操作的空间,获得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在动手触摸、细心观察、猜想推理、动手操作验证中不断从实际性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真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借助实践活动,实施立体图形教学效果,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研究项目《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YQJK261)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