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剧舞台留住诗和远方 ——小学生诗词与戏剧主题融合学习的思考和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李 波
[导读] 古诗词学习非常重要,但传统的解析方式使之成为学习的鸡肋
        【内容摘要】
        古诗词学习非常重要,但传统的解析方式使之成为学习的鸡肋。诗词与戏剧同源同生,同步同趋,用诗词表演戏剧,用戏剧演绎诗词,两者联袂乃破冰之优选。融合学习的实施以价值为导,课程为基,学习为先,剧本为根,排练为径,表演为冠,评价为据。
【关键词】
    诗词  戏剧  融合学习  思考  实施策略
         
        中华民族是个诗歌的国度,诗、词、曲源远流长,由诗而词,由词而曲,一脉相传,香烟不绝。诗意是所有艺术的本性,戏剧舞台如能引领观众穿越千秋,和着古韵,遥望浩瀚的诗意星空,感受独特而古雅的诗意,便是最高的美学追求、最美好的传承。
        一、融合学习背景分析——诗学之重,学习之困
        习总书记曾万米高空聊传统文化:“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部、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组成。部编教材高度重视古诗文教学,古诗文132篇,占全部课文的30%,凸显出古诗文教学地位。
        然而,古诗词学习距离小学生遥远,其深邃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表现手法难以为学生理解接受,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仅停留在朗读背诵和浅层感悟上,学习兴致低,学习效果不佳。我曾从三至六年级各班随机抽出5人就古诗词学习兴趣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左右的学生不喜欢学习诗词,近10%学生表示“很不喜欢”。其中原因,除了古诗词本身的晦涩、难解外,恐怕还要“归功”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赏析语言——划分节奏——探究诗意——理解诗情——背诵默写,偏重于机械理解、记忆,因而诗词学习陷入消极被动的困境。
        有没有好的路径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呢?有!戏剧以说唱、歌舞等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喜爱。诗词与戏剧主题融合学习乃破冰之优选。
        二、融合学习的依据——诗是戏剧,戏剧是诗
        诗词与戏剧同源同生,同步同趋。戏曲大家臧晋叔说:“诗变而词,词变而曲,其源本于一。”古戏曲本来就是以曲子说唱故事,散曲清唱和戏剧表演结合就行成了杂剧。《乐府》记载:“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古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孔尚任言:“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借词曲以咏之。”当代戏剧理论家张庚说:“中国诗的发展有几个阶段,戏曲是诗的高级阶段。”赋诗、填词、习曲、作剧、踏戏,都只为“浇胸中块垒,抒胸中烦懑”。所以,钱洪波先生说,从美学观点看,戏剧是诗,诗是戏剧本质属性与最高美学追求。
        诗词与戏剧作为不同文学体裁与艺术形式,保留各自特性,在文化、艺术的长期学习、交流、对话过程中,相互碰撞、借鉴、渗透、融合。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通俗、可感、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需要表达者将体悟到的诗意和情感对象化,以便表达者和倾听者都能领悟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情绪、意蕴,而不至于让诗成为冷冰冰、硬邦邦难以亲近的存在,如若这样,诗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戏剧正是诗词所需要的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
        戏剧以诗词为依托演绎故事,自古有之,至今活跃,如《木兰辞》被改编成《花木兰》一剧,《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被改编成《孔雀东南飞》一剧,叙述杨贵妃与唐明皇爱情故事的许多戏剧出自《长恨歌》一诗,《人面桃花》出自《题都城南庄》一诗,《春闺梦》取材于《陇西行》一诗。
        三、融合学习的概念界定——诗词为神,戏剧为形
        主题融合学习,就是在同一主题统帅下,不同项目统合学习,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诗词与戏剧主题融合,就是让诗词和戏剧联姻,以诗词为题材,戏剧为表现形式,用诗词表演戏剧,用戏剧演绎诗词,诗词与戏剧统整学习。
        四、融合学习的实施策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一)价值为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涵养学生终身素养、全面素养、语文素养等价值,强调课程的“工具性”“实践性”的价值追求,强调语文“实践”的意义。
        融合学习以激发学生品读诗词的兴趣为旨,将深奥艰涩的古诗词学习以学生最喜好、最能接受的方式解读;以培植语文核心素养为旨,一个剧本、一出表演展现学生所有核心素养;以涵养综合素养为旨,戏剧这一立体的舞台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察和提升;以展示丰富多彩的个性为旨,从文献搜索到剧本创编,到排练表演,每个人都有“戏”,个性全方位点燃与释放;以开辟诗词教学的新路径,服务诗词学习为旨,阅读理解、口语表达效果要远优于传统的诗词讲析;以感受中华文明珍贵的诗意为旨,置身戏剧活动中,体验、再现、还原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语言之美、诗画之美、意境之美、音乐之美、情趣之美。
        以上旨向与课程标准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因此,在诗词学习中融入戏剧元素的体验,两者的合力无疑为诗词学习提供巨大动力。
        (二)课程为基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为新课程理念。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是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开阔视野,启发认知的课程,是跨学科融合学习,拓宽学习领域的课程。“诗词戏剧”正是这样一门课程。
        这里的“基”是基本保障,是支撑的意思。诗词戏剧课程有目标,有内容,有组织,有评价。学校更要保障课程开设的教师、教材、课时、场室、经费、参与学生等基本条件。我校实践诗词与戏剧主题融合学习已届一年,学生全员参与,都有教材,每学期每班开足10课时诗词戏剧课,每个年级有固定场室上课,每个年级外聘一名专业教师,每学期学校专项拨款数万元支持研究。专业教师上课时,本班语文教师为助教,起组织协调作用,为学生、为专业教师提供支持,并一起参与学习。
        (三)学习为先
        1. 学习儿童戏剧教程
        学习是创编、表演的先决条件。

对戏剧学习而言,小学生是初学者,儿童戏剧的艺术特征、剧本要素、写作格式、主旨呈现、形象设计、戏剧冲突、游戏元素、舞台调度、舞台节奏、台词表达、语言运用、自我定位、心灵抒发、情感表达、道具设计、化妆造型、服饰设计等,都需要学习,做到大致了解,这是创编剧本、表演、评价的知识源泉。
        2. 学习剧目诗词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诗词文献学习,了解写作背景、作者其人、诗词人物、背后故事,体会各剧目诗词含义,为创编、表演做好准备。比如,演绎《七步诗》,必须了解背景:争封太子一事,曹丕一度无法释怀。曹操病亡,曹丕称王。汉献帝让位,曹丕上位。因担心弟弟威胁皇位,想法拔除胞弟。曹植知其险恶用心,在极度悲伤、愤慨中七步成诗。曹丕见难不倒曹植,而险恶用心反遭暴露,下不了台,遂打消杀弟之念,但又嫉贤妒能,将弟终身软禁。了解了这段背景,故事创编就有了依托,戏剧表演就有了灵魂。
        (四)剧本为根
        剧本是戏剧表演的文本基础,编导和演员演出的根本,其精彩直接关系演出效果。我们鼓励理解能力强的同学解析、提炼相关文献材料,写作能力、创造力强的同学创编剧本。
        这是四(5)班学生集体创编的《早发白帝城》第三幕片段:
        传令官  (兴奋地)恭喜您啦,圣上传旨,赦免有充军流放的犯人,您自由啦!
        李  白  (将信将疑)啊,当真吗?我这不是在梦里吧?
        传令官  千真万确,您自由啦!
        李  白  (欣喜若狂地)我自由啦!我自由啦!我自由啦!
                 〔传令官下
        李  白  人生如梦,没想到我一日之间从地狱重回人间!
船  夫  太白先生,您看啊,白帝城升起了彩云,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吉祥之照啊!
李  白  (抒情)啊,彩云啊彩云,五彩云间雀,飞鸣天上来,我恨不能生就一副羽翼,随它们追风逐云,遨游天际。
        船  夫  哈哈!
        李  白  (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船  夫  您又喝多了吧,我们才到夔门啊,这江陵一去,少说还得好几天呢。
        李  白  老哥,我们前几日打这儿经过,之间山岳如牢锁青天,夔门似口吞峡江,苦渡
                 许久方才通过,而今一转眼,就已冲出这夔门苦口了!
船  夫  我行舟数十年,只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江之上,到处是惊涛骇浪、暗流险滩啊!
李  白  (感慨)唉,将敬酒,杯莫停,今日我要一醉方休!(喝酒)老哥,三十三年前,我打此经过,那时的我不过二十五岁,我一时气盛,登临神女峰顶,徘徊阳台,指点江山,如今我归心似箭,只能与这巫山神女挥手作别了,唉,真不知何时才能重登巅峰啊。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老哥,小船好轻快啊!
船  夫  太白先生,我看真正轻快的是您的心情,我看您啊,早就飞到江陵了!
李  白  (吟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哈哈!
合    (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彩云间雀,飞鸣天上来”“山岳如牢锁青天,夔门似口吞峡江”“逆水行舟不进则
退”“ 大江之上,到处是惊涛骇浪、暗流险滩”……诗句引用、比喻、俗语、暗示等形象、
生动、贴切的对话大量涌现,从阶下囚到自由身,李白命运的改变如白帝城上升祥云,联想
扩展,人物对白借用《将进酒》,巧妙运用《早发白帝城》本诗,自然贴切,创作丰满,妙趣
横生。
(五)排练为径
        聚光灯下的精彩是反复打磨换来的,好的剧本可能呈现出坏的视听效果,那么剧目排练就是完美演绎的必经之路。排练可分层次、板块、角色进行,但又要于分散中集中。角色语言、动作、神情、情感表达、个性展现等各种技术、能力、技巧的分寸拿捏需要反复揣摩、打磨,才能在表演上走向成熟。并且,这是一个合作、协作的过程。每一次排练,对他人的表情、动作、角色对话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学习、提醒、建议,又彼此合作,促进演技、剧目融合度的提高和整体效果的提升。
        (六)表演为冠
        如果说创编是根,表演无疑为冠。诗词戏剧学习的极致是精彩动人的表演,表演还是学习者追求的王冠。
        每学期,我校组织每个班的汇报演出。每年,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运河之夜”等特色品牌活动,进行全校性精彩剧目专题展演。诗意和诗情能否感受到、表现出,对诗词的再创造是否成功,舞台演出提供了检验和表达的最高平台。这是一个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平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平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平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平台,创造力、理解力、鉴赏力、言语表达、角色表演等诸多能力全都在立体的舞台聚光。
        (七)评价为据
        评价是学习诊断、反馈调节、激励、导向的依据,诗词与戏剧融合学习的效果与价值,要靠“评价”的数据说话和判断。我们坚持客观、科学、整体、发展的原则。
        我们的评价既有针对个人的评价,也有针对团队的评价;既有关于情感、态度的常态评价,也有关于选题与创新、剧本设计、舞台表演、最佳角色、舞台效果的专项评价;既有量化评价,也有描述性评价。评价主体为自我、小组、家长、教师。面对评价数据,我们反思、改进,一切只为学生的促进和发展。
        诗词、戏剧各美其美,但如果联袂“演出”,美人之美,诗中有“戏”,“戏”中有诗,诗和远方清晰可感、清晰可视,岂不美哉?让戏剧舞台留住诗和远方吧。

【参考文献】
1.杨树丰,高晓燕.戏剧要素:小学古诗教学的新路径﹝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8(9):10-12
2.程秀凤.浅谈教育戏剧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9(3):73-75

【本文系课题《小学生诗词与戏剧主题融合学习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