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盈生命,绽放光彩     ——生命教育的建构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蒙智惠
[导读] 生命教育不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更应该同小学各个学科进行相互融合
        【摘要】生命教育不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更应该同小学各个学科进行相互融合,渗透到各个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中,使之形成为一个生命教育体系,从而更加全方位地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构建生命教育的意义、如何建构完善的学校生命教育体系、教师怎样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融合与渗透等方面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科教学?;融合与渗透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前进,当前社会自杀率和自杀倾向越来越低龄化,这些同生命本性相悖的现象,就是因为学校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生命教育。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小学生刚刚接触学习,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起始阶段,此阶段小学生能否正确地认识生命,会对其今后的成长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构建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学科,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小学生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正确认识的学科。学科的理念和架构形成体系,就是教导小学生如何认识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价值。建构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等全面均衡的发展,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珍惜和珍重自己,并让青少年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他人及社会的爱心,使青少年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二、构建完善的学校生命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只注重文化知识传输,却忽视了少年儿童的生命教育。近些年来,媒体不断报道青少年因坠楼,校园暴力等致人死地的事件。这势必会引起社会各界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所以学校要抓好抓实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一)建立生命教育意识形态
        目前,由于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所以大部分学校仍以智育为主,教书多育人少,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后进生放任不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专制手段,采取讽刺、挖苦或其它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后进生,这就很有可能把后进生推向生命的边缘,导致生命的陨落。
        (二)营造和谐的生命教育环境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其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施学校生命教育,学校要着力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及自觉的生命教育意识。体罚或变相体罚、歧视后进生,对学生讽刺挖苦等教育方式,轻则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问题,重则可以导致学生轻生。这样的教育是反生命的教育,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赏识每位学生,要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环境。
        (三)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生命教育
        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我们提倡在各科中和德育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人性教育和人文意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中教给学生生命运动常识及保健方法。“音乐与美术”教学中,教会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心理健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学生一些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顺利,快乐与成功;其他各科视教学内容渗透生命教育。
        (四)分层教育形成生命教育体系
        由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等差异,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可分段进行,对不同的年级段,教学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段重点为: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初步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小学高年级段重点为: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发展状况,在具有初步性别意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性别进行不同的角色定位,理解性别认同;具有良好人际交往技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遇到突发灾难以及事故时,具有自救能力。
        (五)专项训练培养珍爱生命意识
        针对当前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首先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帮助小学生对生命树立敬畏的态度,帮助学生通过课程教育充分认识生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通过一系列的生命教育课程,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培养,提升小学生对身边的人和社会环境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小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从而有效地平衡自己、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并以此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和人格的全面建立。
        1.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
        如今的学生基本生活在一个舒适、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几乎成了“温室中的花蕊”,一旦有什么失败、挫折,就很难面对。有时会因老师的几句批评或家长轻微的责备而轻生或离家出走。针对这类情况,作为教师,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赞扬少批评,但这也并不代表就不要批评,批评要讲究艺术性,语气要委婉,恰当的批评不仅能给学生对行为的正确评判,还能让学生适当体会到挫折的滋味,锻炼其承受能力,使其受挫后能主动思考,调整心态。

另一方面,在学生受挫后,老师应充分表现出关心、耐心、细心,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思想,加强学生正确看待挫折,面对挫折的引导教育。
        2.加强专题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专题教育,既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警示教育,又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引发思考,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专题片,让学生了解防洪、防溺水、防地震、防火灾、防暴力等自救自护常识,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护意识;可通过听取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或观看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视频录相,使学生明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观看学生打架斗殴致人伤亡等现场或录相,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学校或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队会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在校内外开展诸如交通安全、预防艾滋病等灵活有效、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专题,让学生感悟生命的脆弱与价值。
        三 、学科教学中整合渗透生命教育
        关于生命教育的纯理念性质教学,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小学生往往对这类的抽象知识很不容易接受,这就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将生命教育的理论,同自己教学的学科相融合和渗透,从而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生命观念。本人通过实践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课堂理念和目标
        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师如何将生命教育同自己所教学的学科有效地相结合,个人觉得可以从教学理念和目标出发,进行以下教学思考。第一,小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利用优化的课堂环节和教学任务,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正是生命教育课程所追求的价值之一。第二、小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遇到事情能够产生自己的思维和思考,从而自己对自己进行完善,进一步促进和帮助小学生实现自己的精神自由,从而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第三、小学教师要利用自身的学科,帮助小学生构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教学环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小学生于身边的同学和人进行沟通,教师也要切实的深入小学生班级群体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能够及时地获得关于小学生生命观念的反馈认知。
        (二)创设多样化的生命课程教育体系
        小学课程体系中有许多的课程具备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在这些课程之中,透露着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但是这些课程往往并没有具有针对性地向生命教育方向进行发展,学校并没有帮助生命教育理论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框架,因此,在传统的课堂中对生命教育进行渗透的教学,往往呈现碎片化的现象。要求当前的小学学校和教师要共同进行努力,从而进一步创设多样化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各个学科中,深入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丰富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而如何在其他学科中对生命教育理念进行渗透,本人提出以下两点策略。
        首先,学校和教师在对学科和课程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将生命教育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策划之中,邀请和培养专业的生命教育方向人才进行培训,从而使生命教育理论,在整个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同其他有关生命教育的机构和研究院进行联系,加大对生命教育学科的财政支持,组织专业的老师有效地针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这样能够进一步地帮助学校和教师在理论的支撑下,对生命教育进行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做出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出更加科学和详细的教学策略,最终进一步满足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和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再次,教师和学校要通过一些课外活动的方式,加强生命教育的落实,让小学生在生命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
        (三)加强生命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拓展与延伸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健康,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一项教育活动。要进一步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其心理健康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成功和幸福。这种强调人的价值,以积极向上的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施方法的全新解读,是与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相一致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将生命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在新课改环境和背景下社会和教育部门的迫切需求,小学教师要充分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理论素养,加强自己的各方知识,从而更加有效地引导小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达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目的。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理论,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校长时间的坚持,及时应对实施过程中所突发的每一个客观因素。只要小学教师努力学习,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用敬业的精神用心培育下一代,将生命教育渗透到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入地推进生命教育,推动生命教育的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生命素养和价值,以生命滋养生命,使生命之花开遍大地。
        参考文献:
[1]李家成,顾惠芬.疫情之下对教育本质的追寻——基于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教育实践的个案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2):21-27.
[2]姜红.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学苑教育,2020(08):32.
[3]刘建.“让世界因我而美丽”——情境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命教育例谈[J].师道,2020(04):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