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那一课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王静
[导读] 前两天休息的时候,发现白头发已经悄悄爬上发髻,皱纹也已经明显的出现在了脸上
       前两天休息的时候,发现白头发已经悄悄爬上发髻,皱纹也已经明显的出现在了脸上从刚参加工作的小女孩,到现在已从教12年、并送走了四届毕业班的中年教师。回眸12年的教育历程,一个个经典的瞬间在脑海中回荡,让我久久缠绵其中······
        1999年夏,我来到公滨小学。初次走进这所学校,感觉很亲切,便希望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在这里成长、成熟,放飞自己的理想。
        记得第一次走进课堂、走上属于自己的舞台,望着讲台下那一张张朴实的脸,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突然感觉到自己有些眩晕了,突然感觉到“竟无语凝噎”。定了定神,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学生们是否看出我的紧张与窘迫,还好教室里没有领导和其他老师,这里只有我是年龄最大的,虽然我也才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儿,但是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了。我使劲攥了攥拳头,告诉自己要讲课了!抬起头,看到讲台下那么多眼睛在注视着我,我感觉到脸一下子红了,我定了定神,终于手忙脚乱、语无伦次的上完了我身为人民教师的第一堂课。也许是因为紧张的原因吧,也许是时间太久的原因吧,我竟然连我的第一堂课的题目都没有记住,反正只知道自己上课之前准备了充分的内容,但课上得很不成功,却让我知道了上好一堂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让我明白,是孩子们的宽容,会让我在实践中成长。
        理论学习是前提,如饥似渴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让我很快的适应了课堂教学,不断的课堂实践更是一个实现我的理想、实施我,让我在这个舞台上迅速成长。
回眸自己的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进取杯一等奖、“卓越杯一等奖”;苗苗杯一等奖、而立杯特等奖、素养大赛一等奖。省级观摩课、国家级录像课一等奖。这些是我的骄傲,但真正让我骄傲的是我在这些磨砺中不断地在成长!
        某日,我在教授一堂数学课“亿以内数口算加法”时,出乎意料,早上校长去听我的课,但由于一贯对数学课讲授游刃有余的我对本节也经过精心的备课,估计到了学生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依旧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思维的双翼,去集思广益,当讲授到250+470时,有的学生经过思考说出: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还有的学生看横式想竖式;还有的学生把250+470看成25+47,再在末尾添上一个“0”,因为我对孩子在学习上特别“放纵”,要求他们“解法多样性”;因此我对于他们这些方法都未做过多的评价,只要是自己擅长的、解起来快的,都是好方法。

就在我得意本课全过程尽在我掌握中要总结时,又有一个孩子的手小心翼翼地举了起来,我有点奇怪但也很自然地让他站了起来,他的答案是:250+470可以看成250+50=300,470-50=420,300+420=720。一听他的方法,我心里可放下了一块石头,原本怕他说出我意料之外的解法,听到这种方法,我很快说:“你这种方法也对,但老师告诉你这种方法太慢,不简便,最好不用。”最后还不忘了在同学中体现一下民主,问了声:“同学们,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复杂呀?”学生也附和了几句,于是答问题的那个同学悻悻坐下。我呢?则在庆幸那段小插曲并未影响我的正常授课,继续完成了本节课。
        课后,校长给我评课时,肯定了我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解决,给予我很高的评价,但却在一件事情上批评了我,就是我庆幸的那段“小插曲”,校长说:“我们身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一些生活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审视一个人,一件事,用他们自己的实践经历去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当你说:‘这种方法不简单’时,一方面没有给其他学生评价的机会,只知道听老师的,渐渐遗弃了主动权,相反,你们班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孩子就说‘我不信,老师你出道题比一比不就知道了’。做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倾听来自学生的话语,那往往会给予你教育的灵感。”
        那一课后,静下来细细咀嚼。现代的教育力求的是“用学生的思维思考,用学生的头脑备课”。教育是服务于学生,学生是教育的突破口。就像张文质老师说的:生命化教育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智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尽可能地调动生命体的一切可用的资源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用自己世界的理论得出结论。而启发我有机会这样教学的正是我的学生,我却没有好好把握,忽略了来自学生的话语,更放弃了让学生判断、评价一个人的机会,这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留下了遗憾。
        又是一堂数学课,讲授“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学生的方法很多,有些方法看起来就很复杂,我都有些怀疑学生们是怎样想出来的,但我也很高兴,因为他们思考了,钻研了,这次对他们方法的评价就一种:比比看呗!都用自己的方法算一道题,结论自然而知,慢的方法被淘汰,优秀的方法被选择,因为数学就是要求你站在巨人的肩上去审视新的问题。
        认真、耐心去聆听学生的语言吧,从中你会得到启发与尊重!走进他们的世界吧,用学生的眼睛去看待每一个过程,他将把你带入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国度,在那里你会很受欢迎,在那里你将踏入更高层次的教育阶梯,那里将是你和学生心灵沟通、拉近两者关系的桥梁!那一课,那一刻,让我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王静(1977-),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本科,毕业院校于黑龙江大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特级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中共党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