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校内内部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者如何积极应对,已经成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新形势,安全管理,困境,对策
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事关每位师生的利益。随着高校校园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人数大幅增多,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加,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新挑战。此外,社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越来越多,传统安全因素仍然存在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总结分析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形势与问题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一、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形势分析
(一)校园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
除了传统的公共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因素外,出现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比如:恐怖主义、心理疾病、网络诈骗、赌博、校园贷等,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安全管理新问题,比如:网络安全、网络谣言、网上交友。一些大学生在没有了解真实情况下,使用QQ、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发表不当言论或看法,给校园稳定带来隐患。
(二)校园安全隐患大量存在
受社会安全形势影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校园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加。比如校园大门口交通安全环境复杂,特别是节假日车流量大,管控难度大;在校学生年龄较小,思想不够成熟,安全防范意识仍然十分薄弱;学生宿舍违规使用电器引起火灾事件时有发生;学生突发疾病等校园突发事件难以防范等。
(三)特殊学生群体管理困难
高校学生虽已成年,但还不完全具备成年人的抗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对复杂问题和人缺乏必要的的社会经验和心理准备,容易受到学学习压力、情感受挫、家庭突发、迷恋网络等因素困扰,特别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容易发生极端行为。
(四)新型诈骗方式防范难度大
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大力普及,给教学、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深刻影响校园安全管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智能化犯罪快速上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盗取他人信息,实施购物诈骗、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手段的多样性、行为的隐蔽性、后果的严重性成为校园安全管理的一道难题。
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
政府各级领导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出台很多政策措施,但到学校却未真正落实。究其原因,还是高校管理者不够重视,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安全措施没有真正落实。主要表现在:安全工作未纳入学校管理的重点内容,只是开会强调、口头说说,能真正抓落实,未明确工作责任,未开展实际的检查。在这种管理下,高校安全工作管理粗放,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整治,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二)校园安全管理不够规范
在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高校安全管理领域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安全防范规程和考评监督机制。一方面,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安全教育课程及内容等不够规范,缺乏操作性;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缺乏统一标准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和规划,安全教育活动繁多,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管理人员知识能力不足
多年来,高校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校领导未参加过系统的安全管理培训。有的教职工甚至是安全干部不懂得使用灭火器,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的宣传教育,仅限于反复嘱托的简单教育方式。安全管理干部知识和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安全管理要求。?
(四)校园安全问题处置方式落后
?个别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单一,缺乏专业性。日常问题处理主要靠保安人员,管理干部靠坐办公室,不到现场处理。
校园治安、交通、消防维护靠物业,出现问题难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专业处置,以致发生更大伤害。高校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往往由安全管理部门处理,未能调动协调全校各部门协调,事后未能举一反三,工作应付,出事情等公安机关或政府,难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校园安全问题。?
(五)学校应急体系不健全
有些高校的应急预案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内容照搬照抄其他学校做好,未能很好地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有的高校应急队伍不健全,只靠安全干部和保安人员,发生突发事件人手不足。有的高校未有效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演练不够规范,流于形式,师生未能真正掌握应急知识和自救技能。
三、解决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困境的对策
(一)健全完善“四大”机制建设
1.安全稳定机制。制定和落实各类预防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协调机制。同时,加强校园安全稳定信息的掌握,经常了解师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建立重大信息报告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疏通信访渠道,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的发生。
2.治安防控机制。按照“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思路,扎实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内部防范机制,健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建立警校联动机制,设立校园“110”报警服务中心,发挥安防系统在学校内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优势,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
3.依法治安机制。以贯彻落实学校章程为出发点,把广大师生员工作为安全法治教育的重点,将法治安全知识以进课堂、进网络、入专栏、上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校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完善各项校内安全管理规定,在平时的工作中坚持依法依章管理安全工作,形成良好局面。
4.平安校园机制。深入实施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政齐抓共管安全工作,实行二级安全管理制度,学校主要领导每年与校内各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综治安全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新局面。在高校内部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平安班级、平安寝室创建活动,调动广发师生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发展氛围。
(二)加强专职管理队伍建设
从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专职干部,必须进行管理理念的根本转变,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强化队伍内部的团结,形成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树立较高的职业道德,培养较强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不断加强安全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逐步提高文化和业务素质,在遇到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到遇事不慌,妥善处置,以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有理、有据、有节地处理各种校内矛盾纠纷。高校安全管理专职队伍人数少,工作量大,具有突发性、紧张性、连续性、危险性等特点,要注重身体素质,加强日常训练,才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挑战。
(三)推行复合型安全教育模式
要将安全教育搬进课堂,作为新生入学、新任教师入职“必修课”,增强师生安全责任意识。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扎实开展宣传教育,依托网络、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大频率宣传、高密度渗透,用正反案例现身说法、双向引导,提高安全警觉性。举行校际联合、院系联动安全演练活动,邀请公安、消防、医院等社会力量现场指导,加强校与校、人与人之间安全互动交流。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点对点、一对一健康测试指导,帮助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反常的学生及时走出心理上的“安全困境”。同时,学校不断改善提升平安校园环境,营造和谐安全文化氛围,从有声有形的安全教育向无声无形的文化熏陶转变,让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高校安全管理能力是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根本任务是坚持以师生为本,维护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因此,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支持和参与,是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石。安全管理干部要坚持以师生员工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管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解决他们合法合理的诉求,及时化解矛盾。将管理重心下移,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杨旭. 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高山. 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126?127.
[3]宋汶潞. 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02):P.6-6.
[4]贺小林,刘建璇. 校园安全管理的理念创新与模式探索—基于转型时期危机特征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