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探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程军
[导读]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人才综合水平质量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  天津  301607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人才综合水平质量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因此,全面发展的实践性人才已成为目前学校人才培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指标。钳工教学作为一项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工种,其教学质量及其教学方法在职业化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考评作用。所以其教学思路需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不断地进行创新,并需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灵活地运用。本文中通过探讨钳工教学思路的创新与其实践可行性,旨在为提高钳工教学质量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钳工教学;创新;教学质量;探究与实践
        引言:
        钳工教学作为一种使用钳工工具加工及修整工件的实践操作课程,对机械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备较为良好的培养作用。但是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钳工实践课程当中仅是根据教师安排任务进行工件加工。并未学会将自身的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进行结合思考,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起不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钳工教学思路进行创新,将学生的钳工技能进行提升,是当下提高机电类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创新提高钳工教学质量所要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钳工教学的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与否会对钳工教学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为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为学生有条不紊地学习创造有力的条件。作为钳工教学的教师一定要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同时还要做好钳工教学方案的设计工作,按周、按月、按季地进行教学效果考核评定,分部分阶段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根据钳工的复杂性特点,制定不同级别的技能考核目标,注重钳工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钳工教学方案的设计还应该注意引进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设备,并结合我国钳工的使用方法和特点,作出最科学的设计方案。钳工方案的设计工作是钳工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教师都要注意钳工教学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为有效性教学创造条件。
        (二)加强教师教学指导力度
        在钳工教学当中,若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必须保证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要求进行联合思考,做到利用自身的自主思考能力来完成课程目标加工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不仅需要完善对学生的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学习、巩固其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在保证学生充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培养起自主思考能力。并要帮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起相关的职业习惯,从而保证学生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更为得心应手。
        在学生基本掌握实践知识进行操作后,教师可以在实践场地内进行巡回观察,对每一个学生的动作、步骤、技能进行细致地观察,若发现学生出现操作错误的情况,教师可及时进行操作纠正,并讲解技能正确应用的效果。可以通过示范正确动作,让学生在旁进行观察,并结合自身动作进行反思,从而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动作错误所在。然后根据正确的动作进行改正,进而使学生能够对操作过程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加强了自身思考能力,充分了解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作用,可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
        (三)注重“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是所有教学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钳工教学来说也不例外,因为钳工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很难对每一个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操作水平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考核。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也就是注重“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鼓励一些操作技术比较娴熟的学生继续保持,对一些操作出现问题的学生要耐心劝导,并积极帮助其完成。一些第一次进行实践操作的学生,对钳工比较陌生,一接触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下手,甚至在操作上出现随意性较强的现象,不易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一些示范教学和媒体教学相互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直观地了解钳工操作的真实过程,一边操作一边示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加深对钳工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通过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学习,缩短其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还需要学生与教师的之间的积极协调与参与,共同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学生要理解老师的用心,可以帮助教师分享一些学习任务,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积极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学习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去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机械厂参观,从而将车间引入课堂,将课堂办在车间。参观专业机械厂,了解机械加工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也得到不断的提升。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平时所见的,渴望更多的了解。参观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讲解,特别是在课堂上不易讲明的、讲彻底的内容,要着重讲解。对学生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指导。
        (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任何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钳工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热爱钳工这一学科。对于一些刚刚接触钳工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些优秀的钳工作品,激发他们在该领域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另外对于教师本身来说,还要善于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循循善诱,多提出一些具有探讨性的课题,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在探索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和成功感。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都是为了赢取学习高分。除此之外,教师还该注重钳工行业的规范性,按照标准规范对学生进行教学。
        (六)完善学生实践能力评价
        在实践教学当中,准确的课程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有充分的了解,可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知识认知进行改正和完善。还能够通过评价过程使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有较为准确及全面的认识,从其中反映出自身教学方面存在的缺漏点,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以便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质量。在以往的钳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注重对整体工件完成进度进行评价,而不重视对于实践阶段性完成进度的观察及评价。致使学生在钳工实践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却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一错再错的不良后果,对学生的整体专业技能掌握水平也形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此过程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使学生的操作错误能够及时得到纠正,达到优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成果的作用。
        二、结束语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我国的机械行业也出现了快速的发展,钳工作为我国机械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如何提高钳工的教学质量是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教师一定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工作,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合理的制定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德机.钳工实习创新教学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000(016):182.
        [2]刘国柱.关于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探究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6(7).
        [3]叶志斌.钳工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99(19):63-64+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