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张娇洋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6卷第8期   作者:张娇洋 于照光
[导读]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城市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城市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海绵城市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它是指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尊重自然环境,尊重生态环境发展的原则下,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城市像海绵一样积存和净化雨水,加强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要基于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应用探讨
1海绵城市概述
1.1“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在二零零四年的《低碳城市和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正式提出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海绵城市渐渐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海绵城市”所具备的特点正如海绵一样,在面对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灾害方面有着较高的适应能力。在城市降水方面,能够对像海绵一样对降水进行吸收,还能通过城市本身的建设设施对吸收的雨水进行过滤和储存,也能在必要的时候对储存的雨水进行二次利用。进而提升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度,帮助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减少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的发生。我国目前已经在试点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并给予专项的建设资金。“海绵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城市绿化设计和河、湖水系的帮助。
1.2“海绵城市”的作用
(1)减少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而增加了城市水系的数量和城市绿化地面积。在绿化面积增加,水系增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城市渗水能力。通过城市本身所具备的生态技术,在降水增多和洪迅期间减少雨水在城市堆积的时间,对积水及时的下渗,减少内涝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2)保护城市自身水资源
        在城市人口急剧增多的当今社会,城市用水量也在不但增加。但是水分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减少雨水的流失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补充。同时“海绵城市”所具备的生态环境,能够对污染的水源进行净化过滤,减少污水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加城市清洁度。对于城市本身具有的水资源,“海绵城市”还能对其充分的保护。“海绵城市”改变了传统一味地“以排为主”的对雨水的处理方式。对雨水进行及时的吸收过滤,从而达到对自身水资源进行补充的目的。
2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2.1从实际出发
        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环境特点,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要依靠城市的先天环境,在相关规定中要需要明确,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城市当地的经济、水环境、雨水资源等各项因素,只要这样才能确保最终城市建设的合理性。
2.2尊重生态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尊重生态,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城市的生态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对水资源的保护上,而且还对城市建设提供的相应的安全保障,建设海绵城市期间,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3规划化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一套完善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支持,设计方案要不仅要着眼于眼前生态平衡问题,而且要依据当地的水利水文资料,展开相应的分析,针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项功能或设施在未来能够起到的作用都要加以考虑。例如,设施的建设费用与经济发展能够保持平衡等。
3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方法
        基于上述内容,以我的沿海某城市为例,在以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规划建设时,需完善相关的政策与法规,修复城市原有的生态海绵体,并用人工建设海绵体。


3.1完成城市建设规划的法规
        从当下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分析,虽然该理念已经在很多城市推广,但对应的法律政策、制度并不完善,缺少强制性,因此,为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让其在城市规划中实际落实,地方政府需颁布强制性的文件,用法律推动城市建设,深化海绵城市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规范制度与法规。即政府给出强制性的内容后,是让开发商作出正确的决定,并约束各规划公司的行为,让其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加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切实保证理念与城市规划融合。另对于强制性内容的选择,是城市的管理条例与制度,如果开放商或负责建设规划的公司违背制度或法规,必须按照法律的内容严格处罚,同时,也要在内容中加入激励的内容,用精神或经济的方式,鼓励开放商、设计公司等城市主体,提高其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真正从思维上认可,确保海绵城市真正落实。
3.2修复城市原有的生态海绵体
        天然海绵体的作用是调节城市生态,具体体现是调节城市内河水的径流量与水位,净化日常产生的污水,缓解城市的旱涝,所以修复生态海绵体,是完成海绵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如果对地表水流的径流量有较大影响的生态环境,都需用保护措施保护,包括森林、湿地等,这些区域经过修复后,可储存大量的水分,抑制水土流失,调节湖泊、河流的水量,而修复工作进行中需注意的是,把每个生态区域划分成多个类别,包括禁止建设的区域、草地区等,了解每个斑块的特征,并用相应的方式保护,用这一方式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此外,修复生态斑块的同时,也可以在原有斑块的周围设计一些自然斑块,让两者相互配合,调节城市的生态。另为扩大生态海绵体影响的范围,可用生态长廊把城市内各个位置的生态海绵体整合,即确定各生态海绵体的位置后,在最佳的位置设计并建设生态廊道,让各部分融合,形成一定的生态规模。
3.3人工建设生态海绵体
        本例中所提到的城市,其自身具有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城市内有些位置可能会因为生态环境的规划不足,或是因为政府、规划公司对设计的重视度不足,使部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却少天然的海绵体。对于这些区域,城市管理者可建设人工海绵体,具体方式是综合分析区域的整体情况,在区域中选择最佳的位置建设人工海绵体,其选择位置的要求是,可以融入生态廊道,调节整个区域的排水与蓄水。即可在区域内建设人工园林,增加绿地覆盖的范围,加强对城市污染的把控,同时,也可以改变原有的水系统,建设一个较大范围的水域,让水域自我调节。另进行各区域的生态规划建设时,需确定最佳的工业区、居民区的位置,改变原有的建设模式,用下沉绿地加快雨水的下沉,预防城市内涝。
3.4科学设计城市规划
        推出政策、制度,修复生态海绵体,建设人工海绵体后,规划设计公司需用科学的方式完成设计。其包括三点:①总结城市的基本情况,完成总体规划,这是规划设计的前提,具体操作是评估城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了解城市内水资源的总量,根据得到的所有信息科学分析,完成水系、道路的基本规划,且过程中也要与其他人相互协调,把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②制定详细的战略,城市有独特的地貌,规划设计公司具体设计时,需了解所有的地貌特征,划分区域,确定各个区域的功能,为方案的验证提供参数;③上两步完成后,随即把策略细化,从细节处着手,但提出方案的同时,需了解城市的土质,分析城市水系建设的效果,从多方面完成整体规划。由此提出的思考如下:基于海绵城市完成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水资源的多少,与城市内生态海绵体、人工海绵体的数量,要求政府与规划设计公司给予重视,遵守规范完成城市规划,以通过规划保护城市生态与环境。即政府必须加大管理的力度,用明确的制度约束各主体的行为,而规划设计公司作为其中的主体之一,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优化城市整体规划的效果,实现城市、生态的融合,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但过程中需注意的是,实际进行规划时,必须保证前期分析结果的客观,以为后续工作的进行提供保证,并优化城市竖向规划,提高城市预防水涝的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海绵城市不仅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要充分理解海绵城市的真正含义,并在城市规划中渗透,让城市向着更加现代化、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7(12):110-111.
[2]王燕霞.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1):191-192.
[3]李淑玲.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2):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