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规模也在逐步增长,建筑业呈现出了稳步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导致人们对建筑工地的印象仍停留在脏乱差阶段。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智慧工地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对于企业转变发展思路、提升综合效益及企业竞争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笔者就智慧工地的优势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智慧工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提出进行介绍,旨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智慧工地;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
一、引言
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有效的加快了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呈现出了科技化及智能化的特性。全国各省市都明确提出了关于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占新增建筑的比例,其中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和措施》中,更强调“继续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力争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体量的逐步增加,将智慧工地系统运用到建筑施工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的优势,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稳步前行。
二、智慧工地的概念及应用优势
智慧工地就是指管理人员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的操作性;构建智能决策平台、安全监控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施工过程中的预警机制、实时监督和后期维护等工作,更好的为 建筑单位的工程建设、劳务派遣、完工确认等各个工作环节服务,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其主要功能均是依赖于各层的合作来实现,智慧工地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应用层、终端层以及平台层。其中应用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层次,也是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优化管理的基础,保证管理平台与各建筑企业的发展相契合。再者是终端层,终端层主要是负责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控,通过摄像头及时获取施工中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各项任务的完成进度等信息。平台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处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的对当前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实现信息的交互。
智慧工地作为一项信息技术与建筑行业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对建筑施工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及时的统计,并予以反馈,从而大幅度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此外,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通过排查检修以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智慧工地系统的出现为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大幅度提升了各企业应对信息机制短缺问题的能力,保证建筑施工的科学发展。
三、智慧工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一)安全管理
2018年,我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34起、死亡840人。按照类型划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坍塌、机械伤害及车辆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火灾和爆炸及其他类型事故占比分别为52.2%、15.2%、7.5%、7.3%、5.9%和11.9%。因此提供安全管理的意识以及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是重中之重。
通过VR沉浸式、模拟式体验技术,在安全培训中心,让施工人员从个人感官上深切体验无视或违反安全操作规范,不按照施工操作流程可能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提高其安全施工的警觉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现场多方位摄像头、感应器的终端装备,及时获取施工信息,设置安全预警和报警阀值,可对现场的施工机具(如塔吊、基坑监控系统等)、人员防护工具(如智能安全帽等)传递到系统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再通过可视化技术将信息提供给项目管理人员,对出现预警的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并持续观察,直至预警解除;对出现报警信息的需要立即根据项目应急处理方案处理,以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二)质量管理
从信息化建模到深化设计,再到标准化构件产出、运输、到现场安装完成为止,通过综合一体化管理和集成信息化技术,以REVIT、TEKLA等前端信息化手段,RFID、二维码、GIS等物联网手段的支撑,三维激光扫描、摄像头、传感器等可视化手段获取的质量信息,再经过数据分析系统,对装配式构件进行全过程追踪,以达到工程、预制构件质量检查的目的,解决很多传统人工无法解决的问题,达到管理精益化。
另,智慧化的人员管理系统可促进实现施工作业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保证施工质量,保障人员安全。为了保证智慧工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建筑企业还应当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与政府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在进行考勤管理时,可借助于指纹识别以及人脸识别等方式收集务工人员信息,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
(三)进度管理
施工人员可根据已确定的施工计划,安排具体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拟装配构件调用与安装,并与轻量化模型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并通过前端移动设备录入相关材料构件信息,及时上传安装验收信息,供后台数据分析。通过施工人员前端实时更新系统内的进度完成情况,可与计划比对,采取相应的偏差应对措施。以某国际装配式工程为例,因特殊的地理及自然条件,导致施工周期短,智慧化手段为企业在短周期内进行进度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其他
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场地实际情况,进行更优化的机械设备、临建、场内加工间及堆场规划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能源节约。
当然,智慧工地以及装配式建筑都还在发展完善的路上,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解决,如建筑无法完全标准化,信息系统中碰撞问题的解决、信息化软件之间的适应性与兼容性、装配构件跟踪等实际问题。
结束语
建筑行业作为传统的产业,生产管理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以及现场管理手段落后等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智慧工地作为信息化技术与建筑行业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减少建筑施工中的不安全现象。将智慧工地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将给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蒋勇, 李先, 蒋军. 智能工地成本管控系统应用探析[J]. 财务与会计, 2019, 000(001):70-71.
[2] 葛跃, 王迪, 张铭,等. 基于BIM的RFID技术在智能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19, 021(003):113.
[3] 齐贺. 施工现场物资管理与智能工地建设方法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中, 2018.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2018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和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情况的通报报. 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903/t20190326_239913.html 2019-3-22
作者简介:王璐(1989-01-29),女,汉族,籍贯: 辽宁,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