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IM技术作为建筑业一种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技术方式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显著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供有效保障,从而推动建筑工程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规划;安全管理
引言
BIM技术的应用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发展的结果,应用于工程管理实现了信息化、集成化。许多城市为了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拥堵问题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规划贯穿轨道建设的全过程,包括线网规划修编、线路选址、用地方案、工程方案、工程验收等。BIM技术的应用,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提升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综合优势。
一、BIM技术的特点
BIM技术的核心是建立管理数据库,数据库信息以三维模型展示,全面体现项目管理中的多种信息,可以模拟建筑信息模型,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其特点如下:项目信息实现了集成:BIM技术对于建筑物信息的表达借助多种数据的收集,可以模拟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关系,直观表达建筑物构件的物理特性与功能特性。数据可以实现及时更新:在工程规划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同步性,项目的动态可以及时更新,节省了项目管理实施中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了工程的管理效率。施工中不同环节可以实现协同:由于BIM技术的应用,项目中不同部门可以实现协同管理,监测和管理易于实际,提高了管理效果,不同部门的协调,方便检测出存在的各种问题,部门之间的协作效果提升。
二、BIM技术的基本性能
(一)可视化
BIM实现的是建筑工程实体和虚拟的建筑信息模型之间的转化。可视化让传统以线条的形式呈现的构件以三维、动态的实物呈现,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可以为建筑工程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基于可视化技术可生成报表及效果图,且有利于项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组织协调设计、制作、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决策和协调作用,从而解决传统施工过程中难理解的问题。
(二)协调性
施工单位、业主单位以及设计单位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提升。协调是工程中一项重点工作,遇到了问题,就需要项目的各个参与方组织起来商量解方案,然后做出设计变更,再次根据设计变更重新指导施工。在设计时,常常因为各个专业不能实现高效协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基于BIM技术打造一个协调服务平台,项目的各个参与方可在该平台通过相关权限上传或者调用有关工程项目信息。从而有利用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避免了大量的返工,提高设计效率。
(三)协调功能
一项工程项目包括许多工作部门,除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包括监工单位、工程造价单位及业主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单位协调开展工作,当施工中遇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沟通、解决。然而,以往施工过程中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性较差,施工中出现问题时很难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解决。而应用BIM技术能实现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写作,当施工中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联系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从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在施工中给排水管道与电梯井的设计布置出现了碰撞问题,施工方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解决[3]。
(四)可视化功能
可视化功能是BIM技术最具应用价值的功能。在工程项目中应用BIM技术,能将工程项目的概况以三维立体的形式为工作人员展现出来,该功能解决了传统设计工具只能在二维平面内进行工作的局限性,工作人员能通过直观的形式来了解工程概况,不必再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想象。
并且针对较为复杂且存在重叠的设计结构,BIM技术可以构建局部三维模型,从而使工作人员对设计内容一目了然。此外,BIM技术可视化功能的价值体现在其不只是可以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中,施工人员、监工人员都可以基于该功能进行沟通、讨论,从而完成相应工作[2]。
三、BIM技术在施工安全方面的应用
(一)管理地铁施工空间的关键技术
地铁施工不仅要求工程投入使用后轨道的畅行程度,而且要重点关注地铁站内的牢固性。在当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之前,许多施工方都是将设计图纸录入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最后分析出施工中所要应用的具体设备及应用位置等。然而,由于网络技术不能完全结合实际施工的时间规划与空间规划,因而导致计算机分析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实际施工需求。而通过BIM技术可视化功能与模拟功能建立动态的施工时空模型,可全面结合实际施工环境及空间条件,准确分析出施工空间状态。在应用BIM技术的模拟功能时,能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有效结合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工作,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预防措施与解决方案,再通过BIM技术模拟功能检测方案可行性,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5]。
(二)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规划报建的应用
BIM技术利用数字化方式完成建筑模型的建立,可以为轨道交通工程提供多种信息,借助计算机绘制出几何图形建立了三维立体模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较为复杂,前期规划应用BIM技术,可以借助三维模型表达轨道交通的框架,模型可以涉及到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管线走向,相关建筑物的构件等内容。由于模型的应用,可以从中获得多种数据信息,可以获取到轨道交通工程的多种信息数据,还可以为项目的论证提供直接的信息。
(三)易于实现规划设计方案的对比
部分轨道交通工程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对于某些重要站点车站外立面,或者场站综合开发建筑方案,BIM模型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表达出设计内容,还可以无级缩放,具有多种浏览模式,可以表达出规划内容的色调、纹理、风格、艺术特性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表达规划设计的多种信息,更加直接体现出设计者的意图。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可以更加全面,观者可以从不同视角理解、体会方案的设计思想,有利于保证规划方案的成功率。
(四)易于对规划内容的空间、环境加以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会对环境、经济产生综合影响。规划报建要结合现有的空间、经济、社会等,要综合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各种需要。因此规划方案的设计要对各种空间、环境加以模拟分析,如噪声分析、可视域分析、温度场分析等。这些分析对于居民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考虑到宜居性、辐射区域的土地升值潜力、预测区域的未来发展等。但是上述分析借助传统模式下的二维数据难以保证理想的效果。借助BIM工具,可以表达出规划方案的三维结构特性与多种信息,能实现几何分析、表面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统计分析等。
结束语
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危险区域的划分、优化建筑场地的布置以及云端安全检查等途径实现BIM技术有效应用,从而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同时,相关人员需加强对新技术学习,提升应用能力,增强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青.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应用发展探索[J].建设科技,2019(12):74-76.
[2]施雨君.基于BIM技术的城乡规划微环境管理平台研究和实践[J].智能城市,2019,5(10):122-123.
[3]黄丛康,黄从亮.基于BIM技术的城乡规划微环境管理平台研究和实践[J].居舍,2019(14):37.
[4]李渭红.浅议BIM技术在地铁车站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11):48.
[5]蔡葛烽.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J].居舍,201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