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是大事,对于整个工程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安全施工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工程中的质量和进度都可以通过人为操作来进行掌控和弥补,但是如果在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很大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威胁到人身安全,严重时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问题,找出了导致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对如何减少安全问题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问题;措施
施工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
施工现场施工事故多发的作业现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落实安全管理决策和目标,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直接从事施工操作的人经常受到确定或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威胁和伤害,并且操作随着自身事物或施工器械的运作故障,造成人员伤亡和材料损失,导致工期延误,达不到工期的预期效果,最终将损害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安全管理,要从安全教育、检查、生产责任制与管理保证体系等方面展开。施工企业应从上至下地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意识,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企业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与效率、效益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企业应从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教育,生产、专业等安全技术知识教育等方面,不断升华企业职工的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通过加强现场安全巡逻,建立安全监督网,完善现场安全措施等来保证安全生产。
1、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问题
1.1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
环境复杂主要体现在人多、危险因素多。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强,是事故多发性行业。据相关统计分析,80%左右的伤亡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近年来劳务工供需的严重失衡,造成熟练劳务工短缺、文明施工退步、安全隐患频现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差;②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③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
施工现场露天作业量大、时间长。据统计,建筑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量约占总量的80%,且易受风、雨和雷电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施工危险性增增强。事故原因主要有:施工的现场临边、洞口处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生产、生活区的火灾、触电;压力容器、可燃气体的爆炸;材料、杂物高空坠落发生打击事故;边坡、支架坍塌;有毒气体窒息;起重设备事故等。因此,高空作业、地下作业、危险因素作业(有毒的气体、液体等)的区域都是环境管理的对象。施工场地的动火点多,用电频繁,一旦电器受损或者明火遇到具有可燃、易爆的物料,就可能发生事故,其热辐射、爆炸波和爆炸产生的碎片将导致邻近范围内的人员伤亡;施工机械和设备通常也在电或油气能量的作用下进行,一旦控制不当,会导致危害;施工现场的噪音、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等,以及工人长时间高强度的作业等,都是工人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现场(夜间)照明不足或有影响视线的障碍物的危害等,都是环境管理的重点。
1.2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
据研究和统计,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坍塌事故等五大类。
物体打击,主要原因是工人师傅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或者安全带,或者是施工方法方式不对造成的。
机械伤害主要是没有按照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野蛮操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如没有执行人机固定的原则、没有严格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不明等。
触电主要是因为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缺少电气危险警告标志、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绝缘措施等。
高处坠落主要原因是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现在有的工程还有用楠竹搭设脚手架的工程,而且楠竹的周转次数很多,材质也不符合要求,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坍塌事故,如土方工程施工造成的坍塌事故、脚手架坍塌事故等,主要是施工方法不对、指挥失误等造成的。
以上所有的事故均与人有关,因此安全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
2、问题原因分析
2.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施工生产一线的作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这些工人师傅一般文化素质不高,施工人员没有受到过严格正规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技术素质较差且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教育不到位
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但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入门的门槛较低,很多工人已进入施工现场马上就上班,没有经过培训和安全教育。现阶段施工单位主要是采取人工分包的方式,造成无序的竞争,安全教育更是流于形式,同时,安全交底也没有受到重视。
3、减少安全问题的措施
3.1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人是主导的、关键的、第一位的因素,也是最难控制的因素。所有的工程建设都是在人的参与和控制下实施的,人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避免产生错误,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一线工作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这些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也比较缺乏,违章作业比较严重。而管理者的安全措施、安全设备、安全工具跟不上或者不到位,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甚至存在侥幸心理,从而造成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频发。人员的素质是个大问题,要保持经常性教育,还有一丝不苟地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3.2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可塑性、目的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感性、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此三级安全教育必须严格执行,以便提高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作,交底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交底是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将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作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由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并监督实施,安全交底要全面、具体、针对性强,做到安全施工万无一失。且应认真交代注意事项、个人防护用具、公共防护措施、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等,安全技术交底应形成书面记录,交底人、被交底人双方签字,严禁代签。
3.3管理层的管理
作为施工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纪律。对于具体工程首先要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和安全保证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现阶段承包商缩减安全费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方面要引起重视。
3.4安全费用的运用
国家有关文件专门对安全文明施工的费用进行了规定,如果施工单位费用到位,安全事故会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肯定会有改观。政府出台这个规定对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资金是一个外在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各相关参建单位的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责,不能用形式主义来代替应尽的义务。
4、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既要把握安全施工,又要控制质量,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 “安全出效益”越来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同行的共识。因此,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对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施工事故,确保项目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兴怀.从4M1E因素谈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1,(1).
[2]陈春.浅议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9,(6).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