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9期   作者:赵建兵
[导读]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之前的一项必要
        摘 要: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之前的一项必要工作。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展及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进步,可用于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的技术形式更加多样,相应地,人们基于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本文结合相关建筑工程实践,论述分析用于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的技术及其要点,以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要点

        在土地资源利用率这一硬性指标要求下,建筑工程已经由传统的工民建向占地更少,空间更大的高层建筑施工形式转变,由此也凸显出建筑工程前期勘察设计阶段的重要性[1]。建筑工程所处区域地质环境一般具备复杂性,涉及到岩土勘察及必要的地基处理工作。可以说,岩土勘察精度及地基处理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及建筑主体功能的耐久性。
一、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基本概述
        1.1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内容及要求
        建筑工程主体的承载力表现主要取决于地基,地基起到建筑主体结构荷载应力承载及分散的作用。由此可知,建筑工程是否能够发挥自身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地基至关重要。获取地基状况主要借助岩土勘察这一手段实现,所谓的岩土勘察就是借助现代设备及建筑工程信息化工具,针对建筑工程所处的区域展开地质构造及水文环境的调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评价参数指标,为后续建筑施工保驾护航。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在内容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勘察施工现场,通过GPS、GRS及辅助测量仪器测绘数据,形成建筑工程地质构造图及平面设计图,获取工程区域地质条件信息,评价建筑工程施工区域内地基的承载力大小及稳定性程度。第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震系数,这一系数的获取也是岩土勘察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岩土进行精准全面勘测,可以建构防震设计模型。第三,调取建筑工程施工周边区域地下水信息。地下水对建筑工程地基耐久性及坚固性影响较大,在地下水信息的调查上借助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能够有效达成。第四,对各类勘测结果数据做统计分析,从而对建筑工程桩基稳定性表现有全面了解及评价。例如,高层建筑在考虑采用深基坑支护方案时,依据主要是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结果的分析,通过勘察技术数据来为基坑支护施工提供设计参考及支持。
        1.2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环节暴露的问题及对策
        1.2.1建筑工程岩土地质复杂性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复杂,其中又以城市建筑施工为主,而城市区域地质结构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岩土周边区域可能富集地下水或存在不明物体,在岩土勘察时如达不到相应深度及位置,很难得出精准的勘测数据。特别是在建筑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一些建筑企业往往过于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对岩土勘察不予重视,在岩土勘察实践上不全面不彻底,导致出现地基问题时已难以补救,甚至出现因岩土勘察不严谨而拖延施工工期。对此,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岩土勘察重要性,结合建筑工程建造标准及实际条件,编制科学全面的岩土勘察计划,邀请专业勘察机构的专业人员入驻施工现场进行勘察。针对复杂地质,要在进行勘察的同时,设置专人监督指导,确保得出最准确的岩土数据。
        1.2.2岩土勘察过程的不足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执行岩土勘察标准规范时容易出现打折扣或缺乏监督的问题,进而导致勘察失准。此外,在进行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时,一些勘察技术人员没有及时掌握新的勘察技术及勘察知识,沿用传统勘察手段及思维,可能会遗漏一些较为重要的线索,导致岩土勘察信息数据不完整,如此会对建筑工程设计人员造成干扰,增大设计方案二次变更可能。

对此,应对从事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丰富其岩土勘察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应将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进行结合,以地基处理技术指导岩土勘察行为,保持两者的紧密结合及技术互补。
二、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实施要点
        2.1地基换填技术
        建筑工程地基换填就是挖去地基中的软土层部位,将砂石及灰土等具备较强强度及耐腐蚀性的物体分层填入,然后对该部分地基进行压实处理,降低地基的压缩性表现,以使建筑工程地基满足建造要求。换填后的地基部分也可称为地基垫层,这一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冻土及膨胀土为主的地基土质性能。在采用地基换填技术方法时,有几点需要注意:①如选用砂土进行填充,首选粗砂及中砂,不宜选用细砂。②在填充前,对填充砂进行测定,根据地基换填规范确定砂的配比比例,避免因配比不合理而导致后续地基再次塌陷等问题。③换填砂石进行填充作业时,同步采用推土机等设备,确保填充砂得到均匀摊铺,以免地基垫层因荷载不均而出现沉陷。④地基换填技术通常与其他技术配套使用,如砂石桩法。例如,在软土地基、黏土地基及流塑地基处理上,先做换填及预压,然后借助砂石桩技术,能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
        2.2地基强夯技术
        地基强夯技术,即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中也较为常见常用。该地基处理技术经济性较好,操作较为简便。在具体实施强夯技术时,借助强夯机,由施工人员进行控制,在重力作用下对需处理地基进行拍打,增强地基的压实度及承载力。需要注意的是,地基强夯处理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如需要加固处理的地基面积较小,或者建筑主体结构不复杂时,可采用强夯法。如高层建筑深基坑处理,此技术费时费力,伴有较大的噪音污染。因此,在选用强夯法时,应因时因地。
        2.3地基桩基础技术
        桩基础技术或桩基础法较为成熟,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能够显著增强地基的承载力。主要原理是借助桩基础设计,实现建筑物荷载力由上而下的传递,改善并提高地基抗压强度[2]。此外,如地基存在一定程度的沉降,采用桩基础法也可以有效抑制。这一技术的相关要点有:①彻底清理施工现场,对地基及周边区域进行平整。②在开展岩土勘察的基础上再确定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范围。③桩基础技术要同步配合岩土勘测及地面测量数据,对桩基数量及桩基规格加以准确计算。④确定桩基础施工流程步骤,在施工顺序上要科学合理,确保桩基础不位移,不变形。
        2.4地基高压注射喷浆技术
        高压注射喷浆技术时在高压装置配合下,对地基进行液浆高压喷射,使地基冲击力加强。在高压注射喷浆后,地基软土层土体会遭受冲击破坏,脱落的土粒被浆液代替,经注射的浆液上升,达到土面后,浆液会与地基内的坚固土粒进行结合,从而形成承载力更强的土体,浆液凝固后,地基土的缝隙会被浆液填充,形成复合地基,此时地基稳固性会得到大幅提高。采用高压注射喷浆技术处理地基时,也要因时因地,一般而言,在粘性土、碎石土及粉土土质为主的地基岩土中,或者地基周边地下水富集且水流流速过大,一般不采用此类技术。为此,岩土勘察人员要紧密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类型及适用范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选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形式。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紧密相关,两者地位重要,作用显著。在具体选择地基处理技术方式时,应结合岩土勘察数据信息,测定地基的变形量及稳定性,选用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技术。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成熟及创新,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在技术手段及方式方法上将会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肖强.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关键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2):218-219.
[2]田玉光.城市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的处理策略探讨[J].科技风,2020,(6):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