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模施工工艺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9期   作者:曹轶
[导读] 在建筑工程中,钢模板主要是由支承件、连接件以及钢模板三部分组成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钢模板主要是由支承件、连接件以及钢模板三部分组成,若想真正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便要灵活运用多种施工工艺。本文简略阐述了建筑工程钢模施工的概念、构造与分类以及设计原则,并详细分析了建筑工程中钢模板的施工工艺,旨在促进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模板;施工工艺

        引言: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水平逐渐提高,工程在实际施工时开始引入更多新兴的工艺,使得建筑成本以及建筑质量得到了优化,钢模板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重要材料,有必要加强对该方面的深入研究,以此切实发挥出钢模施工工艺应用的作用,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平稳发展。
1建筑工程钢模施工
1.1概念
        钢模板在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还可称之为组合式钢模板,主要指的是用钢材代替以往施工中所使用的木材,既方便其进行拆卸与安装,还可以进行多次周转。钢模板的应用极大程度提升了模板工程的生产效率,还提高了其施工的质量,得到了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广泛应用。现如今,我国在钢模板方面已经有了诸多种类,每年的生产能力甚至达到了1000万m2
1.2构造与分类
        在构造方面,组合式钢模板主要包含着支承件、连接件以及钢模板。通常情况下会使用Q235钢材进行钢模板的制作,其厚度大多为2.5mm,若是其宽度过大,达到400mm以上,那么其厚度便也要适当增加,至2.75-3mm左右。在分类方面,钢模板有着各不相同的使用部位,平面钢模板是当前较为常见的钢模板,其宽度与程度有着较多规格。除此以外,钢模板的支承件包含着钢支柱、桁架、携程、柱箍、梁卡具以及龙骨等,而其连接件则由U形卡、L形插销、扣件、对位螺栓以及紧固螺栓的部件构成[1]。
1.3设计原则
        1.3.1实用性原则
        在对钢模板工程进行设计时应遵守其实用性的设计原则,确保模板各构件规格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要保障其形状与所在位置之间相吻合。模板在构造上应尽量简单易操作,以便于后续对其展开拆卸以及安装等操作,其表面务必要平整,并密切关注且接缝部位,降低漏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1.3.2安全性原则
        除了实用性原则以外,在设计模板工程的过程中还应秉持着安全性原则,保证好目标模板的实际强度,并使其与相关标准相符合,模板工程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施工人员应尽可能提升其稳定性,减少模板的变形问题,有效规避潜在的模板倒塌现象。
        1.3.3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钢模板工程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在经历过现浇清水混凝土施工之后,其表面应呈现出线条顺直、阴阳角清晰、色泽均匀以及光滑平整的特点,并没有漏浆以及流淌等现象,施工缝上不存在麻面,其过渡部位是白色。经济性设计原则规格较小,在通用性方面较强,可以满足各种平面组合不同的要求,与此同时其设计的结构比较简单,有助于施工人员高效地展开安装以及拆卸操作。
        钢模板本身具有着极强的坚固性,同时其还有着耐用的特点,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成本的支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工作人员在进行钢模板设计时务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以此高效实现清水混凝土。其一便是门窗洞口方面的设计,其二,设计人员要加强对于模板接缝问题的重视,其三,便是上层与下层施工缝的问题,其四是阳角模板以及内角模板的接缝问题,其五,便是模板的刚度与强度的问题。
2建筑工程钢模施工工艺
2.1施工准备
        在实际进行建筑工程钢模施工之前,应先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拥有良好资质的设计单位需事先根据建筑工程具体情况设计好钢模板施工方案,明确其安装方法以及材料和型号等内容,并做好相应的承载力验算。同时,施工人员要妥善处理好支撑钢模板的地面,将积水清除,并对地面进行夯实,还应采取防水措施,准备好适当数量的垫木,以起到对于模板的支承作用。施工人员应在钢模板上涂刷上脱模剂,但是切忌不可以涂刷油类的脱模剂,以免其污染混凝土的表面,另外,模板安装人员需要切实掌握好相关的施工方法以及技术要领,为后续工程的平稳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施工阶段应尽可能做好工程样板,在监理人员和业主验收通过之后,再进行使用,同时还应完成好中心线和模板位置的放线工作,从设计图出发,通过使用墨线,弹出钢模板的内边线与中心线。

采用水准仪等各种测量仪器把建筑水平标高引导至模板的实际安装,完成好钢模板标高的控制工作,并沿着模板边缘线,使用比例为1:3的水泥砂浆对平钢模板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以免钢模板的底部出现漏浆现象。除此以外,施工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还应在外柱与外墙的位置设置相应的模板承垫条带,完成好平直度的矫正,对其钢模板以及相关配件进行认真地清查,严格检验其具体的型号、数量以及规格,并验收其实际的质量,若是对钢模板展开预组装,那么便应在组装平台或者是在夯实的地面上进行[2]。
2.2安装固定
        施工人员在安装固定钢模板的过程中,主要会涉及到以下几种施工工艺。
        其一,安装钢模板所采用的龙骨务必要使用整根的杆件,其接头位置务必要错开,同时在搭接长度上应在200mm以上。若是现浇混凝土板以及梁在跨度方面在4米或4米以上,那么它们的钢模板便应依照相关设计进行起拱。若是设计未能明确对其进行要求,便应根据其长度安排实际的起拱高度,通常情况下在选择曲面的混凝土结构钢模板时要选择可以调节曲面的模板。
        其二,施工人员要保证墙体钢模板的对拉螺栓是对称和平直的,严禁通过斜拉硬顶的方式对螺栓进行穿插。与此同时,在进行钻孔的过程中应使用钻具进行钻孔,不可以采用电焊以及气焊灼孔,此举能够切实保障拼接木板中的U形卡能够良好的卡接。
        其三,在开展合模工作之前,工作人员要严格检查位于构件竖向接头位置的混凝土是否经过严格处理,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凿毛,只有与相关设计要求与标准想复合之后才可以开展实际的合模工作。
        其四,组装钢模板有多种方法,单块就位组装以及预组装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预组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务必要事先对吊装设备进行准备,同时安排好大块的拼装场所。
        其五,在安装柱子钢模板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明确钢模板的程度,判断其是否与模数相符合,若是存在与模数不相符的问题,便可以在节点部位妥善安放。若是柱子的高度在4米以上,那么其便需要四个面的分别支撑,施工人员应使用水泥砂浆将柱子钢模板的根部堵严实,以免出现混凝土跑浆的现象。在配置钢模板中需要同时将柱子钢模板的浇筑洞口与清理洞口流出来。
        其六,在完成柱子钢模板安装工作之后,施工人员应采用四根缆风绳或是支撑将柱子顶部的四个角拉紧,并对钢模板的中心线位置以及垂直度进行认真矫正,唯有在确定其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固定工作。
        其七,施工人员务必要经过严格计算之后方能对梁模板的支柱进行设置。如果使用的是双支柱,其间距不应超过100mm,并依照设计方案中的指示,设计梁模板支柱的水平拉杆以及剪刀撑。如果未能对其进行详细设计,其一般水平拉杆便应在1.5m以内,垂直剪刀撑的间距也不可以超过6m。
        其八,梁模板的支架若采用的是扣件式或者是碗扣式的钢管脚手架,便应将杯口扣紧,并反复核查其扣件的扭力矩,严格参照设计规定对横杆的步距进行设置。若是由于各种原因要在钢模板上开动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应保证穿过梁的钢模板洞口是分散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管道间距,管道洞口务必要设置在梁中,有效规避损害梁体承载力的问题。
2.3钢模板拆除
        钢模板拆除是建筑工程钢模施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人员要依照拆除顺序展开相应的拆除工作,要遵循自上至下的原则,先拆后支的,先将非承重部位拆除,再拆除承重的部位。这样便能够在极大程度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若是混凝土的强度大于1N/mm2,便可以先对侧面钢模板展开拆除工作。而对于承重钢模板来说,务必要等到其与设计强度或者规范相符之后才能进行拆除。施工人员在拆除钢模板的连接件与支承件时应进行逐一拆除,严禁将其任意抛洒,或者将钢模板与混凝土损坏[3]。
        针对组合式钢模板,相关人员不应该采用分开的方式进行拆除,而是应使用整体大块的方式进行拆除。与此同时,在拆除大模板的过程中应安排相应的吊装设备机械进行辅助操作,相关单位应确保操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施工资质,同时安排专门的负责人指挥操作,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减少由于野蛮拆卸降低施工质量的现象出现。
        结论:总而言之,优化使用钢模板施工工艺既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能够加快其施工进度,并降低其在施工成本方面的投入,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施工人员务必要加强对于钢模板施工各个环节施工内容的重视,以保证施工工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经浩芳.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运用的相关研究与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4):62-63.
[2]赖瑞瀚,林贤端,吕佳,等.建筑工程模板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5):48-49.
[3]叶德桂.建筑工程钢模板施工技术方法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8,25(07):145+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