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再生水处理厂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绿色市政理念展开分析,并结合某再生水厂建造实例对绿色市政理念在新型再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绿色市政理念;节能环保
引言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处理要求也日趋严格。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计划》的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规模,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作,尤其是敏感区域于2017年底前全面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
1绿色市政的概念
随着不断深化的民生计划持续开展,市政建设作为民生重点工程需要努力契合社会各界关于环保的要求,达到“绿色设计”效果。绿色市政旨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在物料全生命周期内,将价值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有利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市政设施的数字化管控以及低碳化布局。绿色市政工程主要采用的是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可持续发展改造形成的市政新技术,包括建设综合管廊、建设清洁能源系统、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LID)等。绿色市政工程需要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与资源的合理规划,除了应用各类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还需要辅以美化环境的绿色设计,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工程。
2新型再生水处理厂的绿色市政理念实践研究
2.1再生水厂节能措施
通过调查现有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提出合理的设计参数,若取值过高,会使构筑物及设备过大,形成“大马拉小车”现象,浪费能源。对于短时高浓度进水,采用耐冲击负荷的工艺措施,如:D型滤池耐冲击负荷强,反冲周期长,过滤效果稳定。提升泵站电耗为全厂电耗的70%以上,提升泵站采用先进的微机测控管理系统,分散检测和控制,集中显示和管理,可根据流量等参数自动调节运转台数或运行时间,不仅改善了内部管理,而且可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在最经济状态下运行,使运行费用最低。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处理厂内生产、冲洗、绿化和消防用水全部用处理后达到相应标准的再生水代替自来水,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2.2电耗节能对策
规划是保证废水治理项目品质的关键基础,更是操控运转成本的基本准则,这就需要针对钢铁厂的规划和创建进行质量方面的严格控制,有效的减少废水治理作业的运转成本,更好的完成节能降耗这一生产目标。目前,钢铁企业污水排放量正在逐渐增长,企业对于新型科技和新型设施的需要量同样也是有增无减,针对以往的科技和设施进行改良升级有利于完成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目的。因此在创建废水治理厂的初始环节中,需要增强厂区和水排污体系的创建,可以从根本上真正的减少水量。另外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能量消耗较少的治理新科技和新方式,有效的运用各地区的自然情况,科学有效的选取技术,比如,人工湿地法和超导磁分离法。其中的超导磁分离法属于超导磁分隔污水治理设备,包含混合器、絮凝剂投放器、磁种以及超导磁分离器。此设备需要提前加入磁种,使得自身没有磁性的有害成分和磁种有效融合,进而完成超导磁分隔净化污水工作,此设施可以普遍运用到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治理作业中。另外,此项技术研究成本不高、成效良好、对电的消耗量较小、还完成了无人看守自主运转的目标。而人工湿地法废水治理体系是由预治理部分与人力湿地部分共同组合而成。
经过科学适宜的规划能够把生化需氧量(BOD5)、营养盐、悬浮物(SS)、金属离子、原生动物以及其它物质治理实现二级甚至高级治理水准。其中的预处理重点是消除粗颗粒以及减小有机负荷。其设施、设备、构造包含化粪池、酸化池(双层沉淀池)、组合塘、初沉池。人工湿地部分中的流态运用推流式、阶梯进水式和回流式或综合式等方式。人工湿地对于污水的治理结合了物理、生物与化学3类元素。
2.3优选工艺处理
一级处理工艺耗能低,能够清除一些污水中的有机物,所以污水处理厂可以根据一级处理的特点,再次强化沉淀和分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一级处理的效果,还能降低二级处理的难度,节能降耗。二级处理工艺可以使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得到有效的循环再利用,为节约能源,可以采用生物膜处理法中的需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这两种难度较低的处理方法[3];也可以采用深井曝气活性污泥工艺节省土地的使用;还可以通过厌氧技术减少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产生,同样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技术进行节能减排,都要从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规范的运用。
2.4设备选型及优化
设计时为保证最大流量需求,我国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建设年代较早的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设备选型过大、配置单一、恒速运行等配置不合理问题。污水厂运行期间,由于进水量波动较大,进水提升泵不能始终处于高效区运行,能效较低。同时,污水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进水水质往往相差较大,在进水水质水量波动的情况下,因风机选型过大且型号单一,运行调整灵活性差,造成风机系统能耗浪费,还可能导致好氧池DO过高,进而使得较高DO的内回流混合液进入缺氧池而导致进水碳源损失。由于风机选型过大,所调研部分污水厂满负荷运行期间,当导叶开启度调整为30%时,其仍需要部分放空才能维持好氧池正常DO水平,其吨水电耗明显高于其他同类型污水厂。因此,提高设备配置水平,合理进行设备选型是污水厂降低能耗的关键所在。随着行业节能降耗意识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发展,污水处理厂在新建或改造时已经开始注重设备的优化配置或技术改造,如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不同型号设备搭配选型、工频和变频设备组合配置、车削叶轮等,以增强污水厂运行的灵活性。例如,在进水提升泵配置设计时,一般至少配置1台变频泵或1台小型泵,以应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波动变化,同时达到节省进水提升泵运行能耗的目的。
结语
总体来说,污水处理厂减排效率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仅从处理技术上说,一个污水处理厂所用的工艺、所面临的处理污染类型也不尽相同。文中主要筛选了“电耗”作为主要参数,对多种影响元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污水处理厂规模、污染物浓度等,可以此为依据设计减排效率的提升途径。提出3个方面的合理建议:①统筹产业格局、提高减排潜能。整体上,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停滞在相对低位的水平,需要进一步对全国污水处理厂进行统筹布局,合理配置规模,加强运营效率管理。②加速技术革新、寻求科学定位。面对当前我国小型污水处理厂占比较高的现状,应从技术手段上展开优化,而大型污水处理厂应加强技术创新,实现有效地联动配合。特别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污水处理厂要依据“大部制”思想展开规划,将小型污水处理厂进行合并、整合,并根据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构建针对性的处理机制。③完善配套机制、加强排放监管。污水处理生态环境治理的“最后防线”,但绝不能作为“唯一防线”,目前我国污水排放的主体是城镇和企业,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工业产业地带,要加强污水排放的治理,从本上减少污染物浓度、减轻污水处理负担。
参考文献
[1]姜放.光伏储能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3):141-143.
[2]张金梅,郑兵,廖耿,等.德阳市某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及节能降耗措施研究[J].绿色科技,2019(24):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