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基础内容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加强适应性内容认知、外加剂的优化选择、水泥品质的调整、搅拌工艺的优选等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拌和质量,提升混凝土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材料;搅拌工艺;减水剂
混凝土作为现阶段最常用施工材料,其工作性能和外加剂有直接关系,很多性能改善都是通过外加剂的添加实现的。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依旧存在着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较低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成型质量。基于此类问题,分析影响适应性的具体原因,拟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不仅可以优化混凝土材料的基础性能,而且对于降低后期病害问题发生几率有着积极地作用。
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概述
1.1基础内容
外加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具有具有吸附分散、湿润润滑的作用。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加入外加剂,能够明显减低混凝土的需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指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在外加剂和水泥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外加剂推荐用量进行混凝土制作,当混凝土能够达到目标效果时,外加剂和水泥就是适应的,反之就是不适应的。目前外加剂的种类很多,其中减水剂与水泥的不适应性表现最为突出[1]。
1.2影响因素分析
1.2.1外加剂种类
不同类型外加剂对于水泥的适应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减水剂为例,现阶段在市场中流通的减水剂主要有聚羧酸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前者在混凝土拌和中,其主要作用是对水泥颗粒进行吸附,产生相应的立体位阻效应,以提高水泥材料集散度。该外加剂对材料含泥量的敏感度较强,含泥量越大,所使用的聚羧酸减水剂也越多,造成混凝土粘性过高、流动性差的局面。后者在应用中,其性能主要和生产纯度与具体品种有着直接联系,从应用效果来看,其减水率效果中等,会对混凝土塌落度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外加剂种类也将对适应性带来一定影响[2]。
1.2.2水泥的品种
现阶段,混凝土拌和中使用到的水泥材料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而水泥品种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点进行论述:第一,粉碎程度,水泥磨碎度越高,其和外加剂的接触面积也越大,进而降低了两者融合过程中的塑化作用。第二,新鲜程度,如果是刚生产出的水泥材料,其正电性比较高,会对外加剂产生较大的吸附性,从而降低了塑化作用的。第三,水泥温度,一般情况下,拌和时水泥温度越高,那么其拌和后的适应性也越低[3]。
1.2.3搅拌工艺
除了上述提到的两点内容,在材料混合过程中,所选择搅拌工艺的适用性也将影响到最终的拌和效果。具体影响情况如下:第一,搅拌时的速度,搅拌过程中,速度越快,拌和材料中含气量越高,颗粒物的分散度相对较差,这也会影响到外加剂和水泥材料的顺利融合,降低成型效果。
第二,拌和时间,搅拌时间的延长会增加混凝土过早凝结的情况,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成型强度[4]。
2适应性改善措施分析
2.1加强适应性内容认知
在对两者适应性情况进行改善时,首要的任务便是提高对此类内容的认知程度,充分了解提升两者适应性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来制定相关改善措施,起到提升混凝土成型质量的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工程参与部门系统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了解到影响两种适应性的相关参数,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为提升因素影响情况的直观性,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组建数学分析模型,了解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随后对生产标准进行调整,重新梳理水泥和外加剂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材料的适用性。
2.2外加剂的优化选择
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提到,混凝土在拌和过程中,会使用到需要种类的外加剂,不同外加剂与水泥材料的适应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上文中提到的减水剂选择为例,在对比两种减水剂综合性能之后,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材料的适应性相对较高,那么可以在选择该外加剂的基础上,对于其性能上的不足进行弥补。因为使用该外加剂会增加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因此为了降低此类问题的负面影响,可以将其和缓凝剂进行复合使用,具体的添加比例可以依托于拟定好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并结合拌和时环境温度、湿度进行调整,从而起到提升外加剂使用效果的作用。
2.3水泥品质的调整
在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分析过程中,水泥材料的品质情况,也是改善环节中需要重点考量的内容。在具体的调整过程中,第一,做好生产环节的管控工作,按照既定工序流程完成材料生产,确保材料生产品质的合规性。第二,对于熟料中的C3A含量进行控制,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建立的数学模型,并且将水泥磨碎情况控制在合理范围,减少水泥和外加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混合后的塑化作用、第三,对于水泥材料出厂温度进行控制,搅拌前也需要对水泥核心温度进行测量,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拌和操作,提高混凝土最终的成型质量。
2.4搅拌工艺的优选
目前在混凝土搅拌工艺种类中,根据外加剂的添加顺序,可以将其分为先掺法与后掺法两种。以后掺法为例,在搅拌过程中需要先对添加量进行计算,利用前期拟定的数学模型,来完成定量的计算工作。同时在原材料拌和过程中,具体的拌和比例也需要根据外界温度、拌和环境湿度、原材料变化情况等内容来进行调整。而且搅拌过程中的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也需要提前完成计算,并且在落实过程中做好监督,使其可以按照既定要求完成混凝土搅拌,以此来提高材料间的适应性,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成型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的因素较多,如水泥品种、外加剂种类、搅拌工艺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所带来影响程度,针对性制定一些处理措施,对于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和耐久性有着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亮,鹿振涛,曹继康.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26+29.
[2]沈国兴.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36.
[3]郭自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