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要兼顾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要朝着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创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通过说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在隐患排查、人员培训、审核制度、监管系统和技术应用五方面详细说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
引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企业生产有了新的需求。企业要更加注重生产安全问题,加之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企业生产流程更加复杂,人员调配和专业机器操作都需要更加精细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就成为目前的一个热门问题,需要通过各个方面完善并提高该系统的运行效率。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结构及功能
生产安全是企业内部各层级都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包含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该系统的理论构架分为三个层级,管理部门安全检查、部门内部日常安全检查和部门内部安全等级评定。相应的反应在网络结构中需要,一、企业中心总控制站,包括数据服务器来分析处理管理信息,数据储存器用来储存管理信息和路由器\防火墙,用来保护管理信息数据的网络安全。二、一线监管设备,如枪机类摄像头等采集装置,负责在生产环节中采集管理信息。三、确保信息数据流通的网络媒介或网络线路。四、其他人工进行的系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设备,确保设备平稳运行,还能根据相应的程序设置安排定期检查工作,使得生产设备的维护更有效率。该系统还可以提供事故管理,当生产区间发生险情,能够及时反应到各部门进行处理,并且根据生产管理信息的累积进行安全统计分析,保障各级人员的到岗情况和人员工作质量。同时建立安全生产作业的信息化数据,方便企业经营者统一管理。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
2.1隐患排查
企业生产的安全性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进行隐患排查。首先根据企业相关任务规定,制定安全排查计划,并将其录入到系统当中。工作人员根据安全计划上传检查表格,再进入一线作业部门由技术人员填写已存在的生产隐患,交由相应部门进行处理。其次,在隐患处理环节,要保证整改通知单的下发,相关技术人员能够通过通知单上呈现的信息来进行隐患处理。隐患整改后技术人员要提交整改信息,说明该隐患已经解决,由其它技术人员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相关负责人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要时刻监督整改进度,当整改任务超时要上报给管理部门对整改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1]。最后,在隐患排查中数据服务器能够结合隐患出现情况和隐患的规律,发现企业内部的整体生产问题,经营者根据数据库的分析结果统一进行企业管理。
2.2人员管理培训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当中,针对各种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培训尤为重要。安全管理培训的基本思路是,一、确认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和专业资质情况,将这类信息上传到信息库以便于统一完成人员管理。二、在有关高科技含量作业的生产环节,还要确保相关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如汽配工业中生成电控燃油喷射装置需要高精密度的专业仪器操作,这也就需要相应工作人员对于器械设施有更充分的了解。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定期考核。三、对于新从业者和外来人员要针对性地做出安全教育,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制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规范教学流程,能够为企业积累经验,以便于长期施行安全教育工作。
四、在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作业时要对其生产行为进行管理,确保行为的规范安全。可以将一些固定的识别卡和管理模块设置在生产区间,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识别和读取完成对工作人员作业规范的安全监督。
2.3审核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建立安全生产的审核制度,以明确的管理规范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一、管理部门安全检查。管理部门需统筹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布置安全检查任务,定期根据各部门上传材料进行相应处理,着重加强危险源管理和消防管理。二、部门内部日常安全检查。企业内部根据生产环节确定部门的安全检查任务,通过小组的划分建设安全管理安排。这一部分需要小组人员进行自评,根据生产情况日常检查安全信息,定期将生产安全信息上报给管理部门。三、部门内部安全等级评定。依照企业规定制定等级评定标准,由部门内部根据安全管理标准进行内部审检,在公共部分测算各个内容的完成情况,再根据部门内部的生产要求制定相关的审检流程,及时将所得结构上报给管理部门,做到评定的公正严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充分详尽的规划来实现,由于现代企业规模较大,涉及的生产线也较广,所以需要尽快推进审核制度的建立,以制度完善的思路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4监管系统
监管系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保障,通过各项管理板块的协同运行来实现功能。在制造业当中,该系统需要协调技术、人员、设备、材料等多方面生产资料来维护企业生产,而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规定非常详细,如保障工作人员利益的《职业病防治法》《工商保险条例》等、维护企业设施安全的《特种安全设备检查条例》等,这些安全生产政策首先需要监管系统综合处理,将法规落实到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并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十三个A级要素来将安全生产任务分配到各个监管环节当中[2]。在具体任务方面,监管系统需要处理生产作业的人员资质和设备的安全证书,考察其有效期,然后将潜在需求呈现出来,将内部系统逐渐完善,也要有相应的信息技术展示给外界,以配合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监管系统要根据企业生产模式划下一级别的子系统,以便与该系统能够更直接地接触生产活动,更全面地包裹生产作业。
2.5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应用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各部门的地理信息采集,协调多部门合作,如发生隐患的部门和处理隐患的管理部门之间要存在一个良好的信息互通空间。地理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设置移动终端方便巡检人员进行工作,通过终端上的软件搭设实现巡检区域的图像化呈现,而且还能够针对重点检查设备作标注,让巡检人员有所注意。同时,地理信息技术还能够为下达巡检任务提供便利条件,综合实地情况为巡检人员规划巡检路线,使得巡检工作更有效率,工作质量也有保证。巡检人员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传巡检情况,方便管理部门进行查看,对于突发情况巡检人员也能够及时反馈,让处理部门的工作更加迅速。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当中,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动态化监控,提高了信息同步效果。能够通过确定的地理位置信息了解生产进行时的人员、设备等情况,信息化的处理手段也使得安全检查工作更加清晰,能够让管理部门即时观察到隐患位置和人员安排情况,可以说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
结论:在信息技术充分应用的现代社会,企业的生产安全维系着产品质量和生产环节质量,因此要多方位探寻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提高管理系统的执行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该系统的各项功能及时处理生产问题,优化生产模式,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东超.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J].安全,2018,39(06):48-50.
[2]吴维,陈杏梅,刘福娟.安全生产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0):17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