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62 例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1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1 例患者接受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6.12 %,对照组为32.25 %,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54 %,对照组为80.65 %,P<0.05。结论 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对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压疮;预见性;ICU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dictive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nursing in ICU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col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31 of whom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control group, and 31 of whom received predictive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psychological stat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ca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was 16.12 %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2.25 %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93.54 %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0.65 %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n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 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in ICU patients. It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lleviating patients' adverse emotions and improving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 pressure ulcer; Foresight; ICU
ICU是医院的重要病房,其收治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长期的卧床会造成患者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进而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造成皮肤组织缺血、缺氧[1],同时加之ICU患者身体状况较差,营养状态和理化因素等不良刺激均会进一步加重组织的坏死,从而造成ICU患者是压疮的高危人群,压疮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一直以来都是ICU护理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我院采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干预方式进行ICU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62 例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1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1 例患者接受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17 例,女性14 例,年龄49~75 岁,平均年龄63.29±5.54 岁,ICU入住时间5~10 d,平均6.85±2.08 d,对照组中男性18 例,女性13 例,年龄50~77 岁,平均年龄64.62±5.13 岁,ICU入住时间5~11 d,平均6.73±2.11 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ICU入住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按照ICU患者标准操作规程,每天按时给予患者营养指导、清洁皮肤、环境护理和翻身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干预,即 ① 皮肤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的身下垫一张吸水性强的护理垫,及时吸收患者的汗液,且按时对护理垫进行更换,对于阴囊水肿的患者,使用自制的阴囊拖,避免水肿的阴囊与患者腹股沟的皮肤发生摩擦,保持会阴部的干燥,对于小便失禁的患者,留置导尿管,做好会阴部的清洁,对于大便失禁的患者,患者便后应立即对臀部和会阴部进行清洁,使用造口粉或保护膜保护患者肛周部位的皮肤;② 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总体执行“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吸收”的饮食原则,保证患者营养均衡,适度饮食,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胃肠功能评估,避免患者发生暴饮暴食,给予患者喂食期间和喂食结束后应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发生呛咳[2],若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或贫血,可遵医嘱给予白蛋白或血浆静脉滴注;③ 局部减压 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或鼻饲时,将床头抬高30°,减小骶尾部的剪切力,分别于患者的肩胛部、骼部、足跟部和外踝等骨突出部位贴康惠尔透明贴,减少骨突出部位的摩擦;④ 管路护理 使用具有较强溪水里的厚棉垫将切开气管的固定带和颈部皮肤分隔开,保持患者颈部皮肤的干燥,避免颈部皮肤与固定带出现摩擦或牵拉,每天定时更换患者的鼻胃管、鼻肠管,避免管路对患者的鼻腔黏膜造成长时间压迫,加强对患者皮肤状况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⑤ 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每2 h 为患者翻身1 次,对于肥胖患者,可30 min翻身1 次,采用左侧30°卧位和右侧30°卧位交替原则,患者取侧卧位时[3],将软枕垫于患者的两腿之间,减少两腿之间的摩擦,患者平卧位,保持足跟悬空;⑥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通过抚触、眼神、微笑等细节增加患者内心的安全感,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心理状态分别考察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分别使用SAS和SDS量表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AS和SDS进行t检验,压疮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护理满意率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压疮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5 例患者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6.12 %,对照组中10 例患者发生压疮,发生率为32.25 %(χ2=7.018,P=0.008,P<0.05)。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54 %,对照组为80.65 %,见表3。
3.讨论
压疮是卧床治疗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ICU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是提高ICU病房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预见性压疮护理干预措施其核心为“预见性”,即在问题发生前,护理人员通过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给予针对性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导管护理、局部减压、心理护理和体位护理,有效减少了局部皮肤组织的受压和摩擦,同时通过加强与患者的交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原发疾病的治疗效果[4-5]。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护理后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对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 茹,段晓侠,单文明,等.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12):1688-1690.
[2] 庾圆合,王李丽,莫曙华.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应用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10):124-125.
[3] 孙 艳,周丹丹,汤明娟,等.ICU病人压疮的预见性护理[J].医药前沿,2016,(17):243-244.
[4] 韩方.预防性压疮护理在老龄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工企医刊2013,(03):253-254.
[5] 王艳,郑宁,袁芳,等.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对高龄高危压疮患者营养评估的临床价值[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