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围手术期的护理价值。方法以70例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分为参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护理干预;胸腔镜;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
前言
肺大疱患者多伴随自发性气胸,表现为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等症状,常采用手术治疗[1]。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胸腔镜技术应用成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配合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本文将以7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70例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分为参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与19例;年龄在21~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84±4.17)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5例与20例;年龄在22~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74±4.5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口头讲述疾病有关知识,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内心想法,给予鼓励与支持;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
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病房,指导患者术前休息;与患者沟通交流,并给予患者关心,讲述治疗成功案例,要求患者家属关心、鼓励、陪伴患者,缓解恐惧感。在术后,向患者讲述体位的重要性,保持舒适的卧位,患者在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以后,保持坐位或半坐位。严密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情况,活动、翻身时要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和脱出等。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因引流不畅而造成感染。每日记录和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患者疼痛时及时寻找原因并遵医嘱用止疼药,缓解疼痛。指导患者早期开展深呼吸锻炼、咳嗽锻炼,确保呼吸道通畅,其中呼吸功能锻炼内容有:患者需深呼吸,促使肺活量有效增加,指导患者保持半坐位体位,每天3次,每次10-30分钟,向患者讲述有效咳嗽的方法;深吸气,在憋气3-5s以后用力咳嗽。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比较(n/%)
3 讨论
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属于肺科疾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胸痛等。临床在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时多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但患者多伴随恐惧、抑郁等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对术后康复产生严重影响[2]。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将患者视为中心,以临床应用作为前提,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运用临床经验、专业知识,制定预见性、计划性护理干预。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干预采用家庭支持、心理指导、预防并发症、康复锻炼等措施,促使护理质量有效提高,避免不良预后情况。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结果可见,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干预更具有人性化、专业化,使得个体需求得以满足,护理人员具备着丰富的知识,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提供预防措施,促进疾病的治疗[3]。
综上,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王园,周冬霞.护理干预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 围手术期的护理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0):3350-3352.
[2]张洋.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0,25(3):229,233.
[3]高晨慧,吴素冰.围手术期护理在采用胸腔镜治疗的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1(11):137-138.